王建民
摘 要 隨著社會對教育期望值和關切度的日趨升高,教師這個龐大的職業人群成為當今社會備受關注和深感重責的群體之一。而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環境條件較為封閉落后,加之社會、學校組織和教師自身等方面的原因,農村教師成為職業倦怠這一心理疾患的高發人群。所以,提高農村教師心理保健水平和消除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已成為當前農村教師管理中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農村中學一線教師,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就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做一些嘗試性的探析。
關鍵詞 農村教育;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111-01
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是職業倦怠高發人群,他們在長期枯竭的狀態下,會出現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喪失、情感疏離和冷漠的現象,這對其身心健康、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會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導致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包含教師教育程度、所授科目、成就感低、課業負擔過重、評價機制單一、收入不高以及職業束縛。
一、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
(一)教育程度
教師來源一般有兩個:一是中專師范畢業生,直接分配到學校,教齡比較長;二是教師招聘考試,分別有大專生和本科及以上。教師學歷的不同,也會對他們的教學生涯造成不同的影響。研究證明,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在人際關系上顯著高于大專學歷教師,這會對大專學歷教師產生一定的壓力,但同時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成就感沒有中專學歷教師高,可能中專學歷教師在工作中比較容易滿足,較少出現情緒焦慮,成就感不高的教師會對教學逐漸失去信心,形成職業倦怠。
(二)所授科目
教師長年累月教同一門學科,所教授的科目一教就是很多年,教材內容變化也不是很大,使部分教師對教材內容非常熟悉,他們都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鉆研教材,久而久之,易產生厭倦、消極的情緒,對所教科目缺少新鮮感。如今新課改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須重新審視和重組自身的知識結構,除了要不斷加深和更新自身的學科知識外,還要強化、拓展教育教學類的實踐知識,當然,還需具備相應的人文修養和科學素養,教師必須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壓力自然越來越大。
(三)職業成就感
在現實中,社會對教師的期望甚高且復雜多樣,教師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多種角色,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集體領導者,還是模范公民、紀律維護者和家長代理人等。農村中小學教師往往要應付更多的人際交往關系,可能會引起多方面的角色轉換沖突。同時,教師在老實的農村人的期望中變成“神”一般的存在,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時,一些農村家長就會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到教師身上,動輒指責教師,有的甚至隨便上訪告狀,如今互聯網十分強大,一句話一張圖片也會引起好事者的紛爭,令教師身心疲憊不堪,再加上如今獨生子女的家庭比較多,孩子也成為家長的“心頭肉”,由于獨生子女的個性缺陷,教師長期看不到教學效果,容易降低成就感。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
(一)個人:第一,要學會交流溝通,教師們任務繁忙,所擁有的角色多變又復雜,應當與家人、同事、領導適時地交流,合理宣泄,尋求理解,走出心理困惑;第二,要正確認識自我,這樣才能更好地接納自我,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教學工作,努力加強個性修養,增強理智感和自制力,增強自信心,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和健康、平衡的心態,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調控能力,達到心理平衡,從而減輕職業壓力;第三,應該學會與時俱進,滿足對新課改的需要,改變教學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接受新的知識、理念,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學校:第一,要減少各種不必要的形式化的評比和繁瑣重復的各項檢查,從任務數量上減輕教師的職業壓力;第二,應該努力營造出良好、輕松和積極的教學氛圍,為教師建立必要的支持系統,讓他們有委屈時有地方傾訴,可以及時得到有效幫助;第三,要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變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生評教評學、個人自評、同行互評、學校領導綜合評價等,還可以通過工作態度、職業道德、教育科研等方面來考察教師能力,這樣可以避免教師片面追求高升學率;第四,要加強學校教學設備,提供與時俱進的教學材料,及時更新圖書材料,為教師備課、教學、實驗提供良好的條件;第五,學校組織和上級領導要積極推廣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減少教師因機械重復教學而帶來的情緒衰竭和心理疲勞。
當然,教師職業倦怠影響教師個人成長、教育和諧發展,它形成時間長、存在范圍廣,會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倘若整個社會可以給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提供一個更寬容、更溫馨的環境,那么教師的心理壓力就會降低,職業倦怠問題就會減少很多。這必將有利于整個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需要從事教師行業自身不斷思考、長期探索、科學應對,這樣才能更好應對倦怠,全身心投入工作,創建美好的教育未來。
參考文獻:
[1]Freudenberger,Hr.J..StaffBurnout.JournalofSocialIssues,1974(30):159-165.
[2]蘇紅.生理疲乏: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發展[J].教師發展與管理,2003(1):45-46.
[3]楊德雄.淺析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成因及應對策略[J].科教導刊,2011(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