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本教學體現了不同繪畫特色,能夠充分發揮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運用適當的藝術手法表現與兒童熟悉的故事、思想、情感及價值觀。繪本是適合孩子的藝術,繪本教學更是藝術的升華。
關鍵詞:繪本;美術課堂;圖文結合;審美
如何以孩子的眼光欣賞繪本的美?如何結合繪本引導孩子發揮想象,展示自己的創作之美?如何讓繪本與美術在教學中碰撞出火花?就此談談我在教學中的點滴心得。
一、 從兒童的角度定位繪本中的圖與文
繪本是兼有圖畫與文字的圖畫書,與其他形式的書籍不同,圖為圖畫書傳遞了更多的信息,成為傳遞內容的“語言”。對于低幼的孩子而言,圖畫書吸引他們的首先是圖畫的顏色,繼而是形狀,最后才是文字,因此,孩子欣賞繪本是從欣賞繪本中圖畫開始的。連續的畫面以不同的圖畫表意說故事,而且對于孩子來說,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能理解圖畫書的意思不同,以不同的生活經驗欣賞畫面,得到的故事內容也不盡相同,從這點意義上來說,圖畫書不同于其他文學作品,是以圖畫與文字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一種適合低幼孩子的文學作品。
二、 共鳴情感,釋放內心
繪本與我國傳統的連環畫、連環漫畫相比,后者好比是傳統戲劇,讀者只能在固定的角度去觀看,從而產生強烈的距離感。而繪本就好比是供孩子們看的一部精彩紛呈的電影,它為孩子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視野與精細的特寫,將其有趣的故事起、承、轉、合起來。根據這樣的特點,就可以引導孩子們畫出會說話的畫面。讓孩子們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來。
例如在給孩子們講述了繪本《不會唱歌的小鳥》后再加以引導:小鳥在不同的時期有什么不同的情感變化?畫家運用了什么方法表現?你想怎么表現等。兩個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感受是不同的,憑借自己的感受,利用自己喜歡的不同作畫工具,畫出來的畫面也是不一樣的。
這樣的教學方式較適合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更能讓孩子理解,繪畫是源于心的藝術,是一種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我們不需要照本宣科,不需要依葫蘆畫瓢,學會感受美并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就足夠了。另外,繪本的篇幅往往比較短,讀完后,讓人回味無窮,遐想連篇。而有些繪本故事會在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讓孩子有繼續想象的欲望,從而擴大了他們的想象空間。
三、 繽紛素材,心手共創
繪本并不一定是畫出來的,有些繪本畫家很花心思的將泥塑、紙藝、樹葉貼畫、布貼畫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結合上故事情節表現出來,使畫面生動有趣,也能讓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接觸到不同的素材。根據不同表現形式的繪本,美術老師可以將其運用在不同的課目教學上。讓這些手工類的課目變得更加生動活潑,這樣也可以大大減少動手能力差的孩子的心理壓力。如《落葉跳舞》就是以葉子為素材來制作的繪本。而《蛋寶寶》就是用了多種素材相結合制作成的繪本。
不同的素材決定了不同的畫面效果,嘗試不同的素材的運用也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關鍵。藝術源自生活,將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轉變成為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是一件既有趣也意義深刻的事。孩子們將繪本作為一種素材積累的資源寶庫,在認識不同素材的同時嘗試運用,體會美術帶來的樂趣,為未來的藝術素養奠定了基礎。
四、 品味畫風,提煉審美
每個繪本畫家的繪本都有各種不同的畫風,大概有六大類:印象派類、具象類、超現實主義類、表現主義類、卡通藝術類、民間藝術類。再細分,如:宮西達也的版畫風、幾米的浪漫隨性哲學風、伊芙琳內絲的水墨淡彩風,還有許多不同的藝術風格。每一種風格都將故事表達的淋漓盡致,故事也讓孩子更充分地體會到不同的藝術風格所能表現的含義和感受。如果從這些繪本中挖掘出美術知識進行欣賞教學,讓孩子們多看,多品味,多嘗試,就能更好的接受不同的風格,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五、 別樣教學,寓教于樂
根據我對繪本的理解我為孩子們上了一節《月亮的味道》環節如下:
1. 講述《月亮的味道》(學生在大屏幕上看繪本。)
2. 嘗“月亮的味道”(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月亮形狀的可麗餅供孩子嘗。)
3. 孩子說感受。(根據故事、味道說對月亮的感受。)
4. 制作手工作品“月亮面具”。
5. “聞月亮”(手工作品用紙、多種味道,孩子自選運用。)
課程結束后,我的感受是孩子們都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美術的樂趣,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更樂意去接觸新的事物。繪本的圖文結合,有助于孩子們將美術語言與文字理解相結合,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六、 自制繪本,釋放情感
當孩子們掌握一定的繪本技能技巧后,并不拘于簡單地繪制一幅畫,他們不斷積累語言經驗、繪畫表現技能,在繪畫活動中發揮主動性,想通過繪畫活動來表達自己內心世界。如何解決幼兒繪畫活動中表現技能與情感釋放的矛盾呢?自制繪本提供了施展的空間。自制繪本作品通過繪畫、語言兩種表現形式,讓孩子在畫面中補充細節,在語言表述中提供直觀的場景,這樣更直接地表達孩子內心的情感,利于與同伴的交流,利于大人對于孩子內心想法更詳盡地理解,利于幼兒對繪畫內容的豐富與拓展。
由此,我設計了一節自制繪本的課《神奇的指繪書》
教學過程:
1. 通過講述指繪系列繪本《藍色奇奇》,引導指繪書的概念。
2. 教師示范指繪畫法,讓學生了解指繪的繪畫技巧。
3. 創設情境,示范寫繪
4. 以三只小雞找媽媽引題,讓孩子們以此為主題創編故事情節,并依據創編的情節作畫。
5. 引導孩子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連續的主題畫面,學會合作,共同完成自制的主題繪本,將自己的情感以連續的畫面和語言表達得淋漓盡致。
繪本教學的開展,讓孩子們更加充分地領略到世界各國的著名插畫家們的作品,或水彩,或國畫,或油畫,或彩鉛畫,還有剪貼、涂鴉畫等從而得到美的熏陶。孩子們的情感受到無限遷移,不斷提升藝術審美的能力,讓他們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悄悄然地提高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姜慶瑩.愉悅性美術教學探微[J].美與時代(中),2016(11).
[2]杜從粉.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探究[J].中華少年,2017(30).
作者簡介:
李姿,高級教師,福建省福鼎市,福鼎市桐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