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濤 石玲玲
摘 要:對于高校來說,加強師德建設可以有效地提高師生共同的綜合素養,也為校園建設提供本質的保障。但目前多數高校在這一體系的建設方面仍顯得不夠完善和樂觀,其不僅一定程度地牽涉到辦學質量,也是導致部分教師道德素養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高校的師德評價體系應該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他對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試圖通過對這一評價體系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概括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校師德;評價體系;教學質量;道德素養
在新時期的教育理念下,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還要在個人道德等方面有所建樹,在教師的綜合能力層面上,道德的建設是根基,優良的涵養和高尚的道德是保證教師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熱情和科研進度中的關鍵點,也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以教師的優良品德為典范,從而樹立起個人的理想和良好的個人涵養,也促進整個校園形成有序、積極的學習風氣。
一、 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缺乏敬業精神
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更加豐富,但部分教師職業道德堅守不夠,受唯物質化追求的不良影響,只是努力尋求自身物質缺失,只把教書作為安穩的謀生渠道,一旦教師身份確認下來,便減少教育教學上投入的精力,在教師職業特性的掩蓋下,不再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缺乏敬業精神。課堂教學手段和方式過程缺乏靈活性,致使課堂氣氛乏味無聊,毫無學術氣息。如此下來,學生對課程也失去了興趣和耐心,使師生雙方面都把課堂當作流水的任務去完成,對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和質量都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 較為薄弱的育人意識
傳統的教育理念里對教師的首要定義便是“教書育人”,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負責教授知識,更要本著“育人”精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但如今,教學在大多教師的心目中越來越單一地固定為“教書”,而缺乏“育人”的內涵。再加上許多家長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心理健康、行為素質、與人相處等能力的培養反而理成為部分教師創辦私人培訓機構、謀取機構盈利的內容。雖然,私人培訓機構的存在價值也是不置可否的,但對高校來說,教師創辦機構的行為,實際上大大占用了科研與教學的精力,使高校的教學水平因此受到影響,也使教師的教育走向商業化,失去了教育的初衷。
(三) 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弱化
教師職業是一個工作與日常行為難以分割的職業,因為其特殊的“引導者”身份,使得其自身的言行舉止都成為學生最直接可觀的模范。在這個信息網絡發達的年達,由于各種思想意識的傳播,許多高校教師的師德修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主要體現在部分教師過于看重個人利益,而在追求這一個人利益的過程中便容易不顧及師德作風,嚴重損害了教師的公眾形象。且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一味地口頭上要求學生嚴以律己,遵守秩序,而自己卻不以身作則,表現出“師為最大”的態度,任意遲到早退,甚至儀表不整,更有甚者,有的教師會以接受禮物或金錢的方式達到學生的“不掛科”要求或“高分”要求,這些行為嚴重地損害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而且容易促進校園腐敗氣息的形成,甚至也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所損傷。
二、 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對策
(一) 制定師德建設方針,提升教師的敬業精神
制定合理的師德建設方針首先要明確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操守,通過完善的考評和理論學習,全面加強高校的師德建設。首先要樹立教師教書育人意識責任,并配合積極的培訓工作,使教師在培訓中真切地認識到自己作為教師的主要職責所在。不論在教學中還是在學習中,都要主動約束自身的道德行為,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在教授中,對學生負責,公平真誠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到盡職盡責,并本著樂于奉獻的犧牲精神投入至教學體系的探索中,只有這樣,教育才不失其初衷意義。
(二) 增強教師的育人意識
增強教師的育人意識主要在于督促教師不斷地主動提高自我修養。教師的工作是處于一個大的集體教學環境當中,可依據社會發展環境的變化而對自己的教育理念做適當調整。教師要努力把社會公眾對教師的道德要求轉外為自身堅定的道德信念,由內自外地提升自我的育人意識,并以嚴格的手段不斷激勵自己,改進自己,堅守自身的教師道德底線,成為學生的最好“引領者”。
(三) 提高教師思想素質,堅守道德底線。
對于教師自身來說,堅持不斷地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積極學習黨的理論成果,還要不斷提升專業知識的水平。學校在此方面也要積極給予鼓勵,并為其創造有利的機會和充足的時間。除此之外,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貢獻自己的知識,還要堅守個人的道德底線,堅決不觸碰教育部“紅七條”。同時為了做到嚴格地打擊腐敗現象,高校也應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嚴格的要求,并明文規定明確的獎懲規則,樹立師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教育觀念。
三、 結語
高校的師德水平決定了我國培養人才的效果優劣,科學的師德評價體系對提高校辦學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現實意義,只有將這一體系落實,才能為民族、為社會培育出優質的人才資源。
參考文獻:
[1]周榮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師德師風建設[M].開明出版社,2015.
[2]趙國柱,陳旭光.教育理念變革中的師德建設[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3]楊俊一,吳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師德、學風建設研究[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7.
[4]陳寧.師德建設:多視角的分析與建構[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屠火明.地方大學師德建設研究[M].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宋振濤,石玲玲,陜西省西安市,西安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