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岳
摘 要: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給教師帶來便利,也帶來挑戰。當下教師應通過精選網絡資源、改變作業方式、用好數據系統等方式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化靜為動,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
現行數學教材都是以靜態的、單一的方式呈現,它直接影響學生理解掌握一些需要直觀演示、教師又無法精細操作的重難點知識。如六年級上冊的圓面積公式的推導一課,教材只是靜止地呈現了一幅平均分成了28份的圓和一幅用圓拼成的近似長方形,不利于學生理解圓與長方形的轉換關系。信息技術的出現,很好地改變了演示操作中的短板,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課件確定把圓平均分的份數,這樣就能夠清楚看到等分的份數越多,圓弧就越接近直線,最后無窮接近長方形的現象,讓學生輕松理解圓與長方形的轉換關系,進而理解掌握圓面積公式[1]。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讓靜止的教材動起來,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
2.化難為易,體驗數形結合優勢
現行小學數學教材有些知識點抽象難懂、煩瑣復雜,學生不易理解,對其深感畏懼。此時,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形直觀演示,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揭示知識本質規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啟迪學生思維。

1.智能軟件讓教師、學生隨時掌控自己的學習能力
比如某款App,學生打開其客戶端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后,可以馬上知道自己的解答情況,錯誤了可以馬上復習,彌補缺漏,鞏固提高。同時,App還會自動生成階段學習報告,讓學生、家長和教師清楚了解個體和整體的學習狀況,為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數據支撐。
2.PK功能讓學生愛上并樂于完成作業
(1)分組PK賽。如在學習圓錐的體積公式后,我按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和題目難易度,把學生分成四個等級組織PK大賽,讓不同的學生參加不同層級的PK賽,便于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2)PK挑戰賽。如學習《折扣》后,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商家促銷廣告并不是十分了解,這時,我布置學生利用某款App平臺自找三位對手開展PK賽,對于不會做的或有疑問的題目,系統提供視頻分析解答,供學生理解掌握。這樣的作業,顛覆了傳統書面作業形式,學生不再討厭作業,而是把完成作業作為最快樂的事去做,作業效率成倍提高。

不管是前面所述的智能作業App,還是專門的閱卷系統,都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詳細的統計數據。系統既有班級、學校的每題得分率,又有按知識點統計的得分率,既能提供和其他班級、學校比較的數據,又能提供本班歷次考試的對比數據。這些統計數據,為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課后輔導提供了保證。
有了系統提供的大數據,我們就可以從煩瑣的手工統計中解放出來,把節省的時間用來做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實施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生一策,極大地提高輔導效率。
[1]楊東平.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數學課堂和諧環境[J].教育科研論壇,2008(4).
[2]戴 俊.勿讓“簡化”成“減化”[J].江蘇教育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