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圍繞信息素質教育展開闡述,分析了信息素質的基本內涵及構成要素,著重介紹了國內外各高等院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活動的常見類型,并闡述了對今后信息素質教育活動的啟示。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信息意識;啟示
眾所周知,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中有兩大核心資源,一是知識、二是信息,有著較高知識含量的信息可很大程度上帶動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與知識信息的日積月累及充分利用息息相關。信息成為當今社會寶貴的一種財富,擁有更多信息的人相應的其獲得的機會也更多,更不易被社會淘汰。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被日漸提上議程,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信息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未來發展及生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其信息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我國高素質人才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積極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培養并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認知能力、獲取能力及利用能力不僅是各高校一項迫切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重點。
一、信息素質相關概述
1.1信息素質的基本內涵
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一九七四年率先提出了信息素質這一概念,他認為信息素質即一種潛在的技能,一種利用較多信息源及信息工具使問題得以有效解決的技能。一九八九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在保羅·澤考斯基的理論基礎上對信息素質進行了進一步解釋,他們這樣定義:信息素質體現的是人的能力,這種能力使人們知道何時該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并知道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隨著人類對信息素質認識的不斷深入,信息素質的內涵也變得日益豐富。所謂信息素質實質是一種綜合能力,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或者學習過程中,產生信息需求時所具有的運用信息知識檢索所需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科學分析、正確判斷、綜合評價、合理利用的能力。
1.2信息素質的構成要素
信息素質是由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個要素相互作用組成而成的結構整體。其既是一種能力素質,也是人們終身發展中較為基礎的一種素質,更是信息時代人才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目前,國內外對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1.2.1信息意識
意識是人類所特有的,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本能心理反映。信息意識反映的是人對信息的敏感程度,當人們遇到不懂的事物或難解的問題時,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尋求答案,這便是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人們產生信息需求,形成信息動機,自覺搜索信息、利用信息、形成信息興趣的不竭動力及源泉。從信息意識中能充分反映一個人對所關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洞察力、判斷能及對信息的創新能力。
1.2.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作為信息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人們綜合素養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信息能力包括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判斷信息的能力、表現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創造信息的能力及發布與傳遞信息的能力。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信息技術不斷涌現,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除了要具備上述能力之外,還應具有熟練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駕馭信息的能力。
1.2.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很大程度上規范人們的信息行為。具體來說指的是人們在信息的收集過程、加工過程、傳播及利用等一系列信息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信息道德往往要借助社會輿論、傳統習俗等對人們實施教育,潛與默化中使人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價值觀及積極向上的信念,使人們能夠自覺地通過自己的判斷來規范自己的信息行為,大大降低了信息侵權、信息犯罪等的發生率。
二、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活動類型
2.1面授教育
面授教育指的是與學生直接接觸,通過課堂授課方式來向學生傳授信息素質教育內容的一種教育活動,其將新生入館教育、講座、培訓及信息檢索教學等包括在內。
2.1.1新生入館教育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獲取知識、培養信息素質的重要場所,對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他們對圖書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充滿好奇與期待。因此,許多高校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專門對所有入校新生進行了圖書館利用知識教育。教育內容主要圍繞圖書館基本情況、如何使用目錄查詢系統、服務項目、資源布局、圖書館檢索與利用等展開,教育方式主要有參觀、觀看錄像、現場講座、印發圖書館指南等,每個學校根據資金情況的不同,教育內容及教學方式多多少少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參觀及觀看錄像是大多數高校常用的手段。以阜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圖書館通過多媒體從圖書館的基本情況、數據庫檢索利用方式及如何借閱圖書幾個方面入手,將館藏布局、圖書分類規律、信息資源種類、使用方法等直觀的向新生演示,使他們對學校圖書館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了解檢索系統、掌握相關文獻、電子資源利用、圖書借閱等方面的知識及使用方法。
2.1.2信息檢索教學
信息檢索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輕松掌握一些信息檢索技巧,通過該教育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進而促進其信息運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教學內容主要圍繞信息綜合分析、電子資源獲取利用、網絡資源獲取利用、信息評價、信息檢索基本理論等展開,基于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實際開展教育活動時要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動手操作,切實掌握好檢索方法及技巧。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最好采取一對一實際操作示范的方式進行教育,這樣更能提高教學效果。當然,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理論部分的學習,還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耐心解答學生疑問,使學生對圖書館產生深厚的興趣。例如武漢大學圖書館就分別開設了《醫學信息檢索與利用》、《計算機信息檢索與利用》及《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的公共選修課,供不同學科的學生學習,通過現場講座與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學生查找所需文獻的能力及信息運用的能力。
2.1.3講座
文科生、理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文獻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于是許多高校紛紛開展一系列層次不一的信息素質講座活動來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文獻需求。講座內容主要圍繞數據庫檢索、如何使用網上目錄查打圖書、如何使用各類應用軟件等展開,通過講座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例如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約克大學經常開展講座活動來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利用能力及創新能力。
2.1.4培訓
培訓也是現階段大多數高校常用的信息素質教育方式之一,高校圖書館根據本校學生文獻需求,定期組織讀者培訓活動。每次培訓的內容根據學生的需求而定,有關于信息檢索基礎理論知識的、有關于數據庫使用的、有關于資源布局的、也有關于網絡資源獲取利用的。另外,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培訓的積極性不少高校偶爾還會組織圖片PS、制作網頁等技能培訓。
2.2在線教育
基于面授教育易受圖書館大小、教學時間、教育人數等因素的影響,而逐漸被網絡在線教育所取代。在線教育指的是利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將所要教學的內容傳輸至網絡教育平臺,通過平臺對學生進行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在線教育不僅克服了面授教育時間、空間、場地面積、人數及教學設備等方面的限制,而且還提供PPT、Word 、Pdf等格式的文件供學生閱覽并提供各種有趣的教學軟件供學生自主學習,滿足了不同學科、不同層次學生在信息資源方面的個性化需求,有疑問時還可在線與教師互動。在線教育簡單、方便、隨意性強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支持,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把信息素質教育活動網絡化、電子化。例如,武漢大學圖書館引進Blackboard教學系統平臺,在平臺上開設網絡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課程內容學習,教育效果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同濟大學圖書館為了更好的支持科研活動,建立了醫學與生命科學學科信息服務平臺,為相關信息檢索、信息交流等提供了較大的便利。
2.3互動式教育
所謂互動式教育指的是師生、生生之間通過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的形式而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該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圖書館微信、圖書館微博、手機圖書館及BBS討論區等。手機成為21世紀人們寸不離身的一個工具,現在的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目前不少高校為了方便學生查閱資料專門建立了手機圖書館,通過手機學生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進行借閱查詢、圖書預約及在線咨詢等服務。另外,一些高校在本校的BBS站點上設立了圖書館BBS討論區,當學生遇到疑問時可進行相互交流,同時圖書館工作人員也要定期瀏覽BBS論壇以便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交流與互動,豐富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查找所需文獻的能力。隨著微博及微信用戶人數的日益增多,不少高校圖書館建立了圖書館微博及微信公眾號,通過公眾號向學生發布信息素質教育內容,同時學生也可在公眾號上相互交流、互動。
2.4整合教育
所謂整合教育指的是圖書館教學人員與專業教師共同合作,將信息素質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有機結合的一種教育類型。整合教育將信息素質教學內容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該教育類型較面授教育、在線教育及互動式教育而言復雜性更高、實際操作時更難,不僅需要館員與專業教師進行良好溝通,而且需要圖書館、相關管理部門及院系3個職能機構的相互配合與協調。這3個職能機構彼此間協調配合的程度決定著整合信息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在國內高校中,圖書館與院系之間的溝通交流并不多,缺乏長期合作的基礎,再加上多數院校教育管理機制及教育管理體系并未完善,所以該教學類型在我國應用的較少。整合教育雖然操作復雜,但是教育成果十分明顯,在國外高校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將信息素質教育內容與“德國思想與文化”課程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到一個教學模塊中,實現了信息素質與專業課程的雙向教育,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啟示
3.1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學生未來發展及生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不斷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這就要求圖書館教學人員要始終從學生需求出發,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館員不僅要對新興的一些管理技術有所了解,還要學會熟練運用,加強自我學習,完善自身知識結構,與其它館員相互協作力求為讀者提供滿意的服務,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3.2改革并不斷完善教學內容
縱觀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現狀,不難發現信息素質教學內容難以與學生需求相符的現象仍較普遍,導致教育效果差強人意。雖然,幾乎所有的高校圖書館都已實施素質教育,但是教育方式十分單調,幾乎都是以信息檢索教學為主,教學重點主要放在如何“檢索”上,在文獻應用、選擇評價及學生實踐上關注較少,并沒有從學生信息需求出發,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嚴重脫節。所以各高校圖書館在進行素質教育時要具有針對性,根據各專業、各級別學生的實際信息需求,分層次地進行信息素質教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斷將教學內容完善。
3.3改革并不斷完善評估體系
就目前來看,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效果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評估體系。信息素質教學效果大都是通過檢索課上學生的作業成績或者理論考試結果來反映,面片性、隨意性較大,而且評估方式十分的單一,無法全面、真實的反映教育效果。因此,各高校圖書館要借鑒國內外院校的成功經驗,將成熟的信息素質能力標準評估體系引用其中,并結合本校學生實情及實際教育情況,不斷完善信息素質教育評估體系,使體系越來越規范、操作性越來越強。
3.4加強圖書館與院系的溝通與合作
在國內高校中,圖書館與院系之間的溝通交流并不多,所以整合信息素質教育在我國應用的較少。為了豐富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活動的方式,進一步提高我國信息素質教育水平,要全面普及整合教育來提高教育效果。這就需要加強圖書館與院系的溝通與合作,為整合教育打下良好基礎。目前,信息素質教育并未引起高等院校足夠的重視,甚至不少院系教師認為若是讓館員參與課程整合教學會一定程度上削弱課程教學活動的權威性,即使開展整合教學,圖書館教學人員也將一直處于被動的劣勢地位。所以,實施整合教學一方面要改革院系教師的教學觀念,使其重視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全心全意的為學生服務。另一方面,要更新圖書館教學人員的服務觀念,明確其在整合教學中的地位,變被動服務為主動,然后多與院系教師溝通交流、共同協作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
3.5全面普及課程管理系統促進課程整合教學
國外許多高等院校積極的將課程管理系統CMS引入到課程整合教學中,不僅可減輕院系教師與館員的工作量,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我國高等院校班級學生人數比國外大學班級學生人數要多的多,許多館員身兼數職,除了擔任教學、信息咨詢輔導、問題解答之外,有時還要參與科研及輔導研究生等工作,任務較重,而且開展課程整合教學的話,圖書館教學人員還要定期更新教學內容,這對館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引入CMS開展教學工作則可大大減輕其工作量,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國各高等院校應積極應用各種CMS促進課程整合教學。
參考文獻:
[1]張麗麗. 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式[J].科技視界 , 2015 (31) :201-201.
[2]朱寧. 加拿大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活動類型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 2012 (22) :16-20.
[3]劉賾宇. 臺灣地區大學圖書館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研究及啟示[J].文獻信息論壇, 2015 (1) :14-16.
[4]陽國華 , 李琛. 國外高校圖書館與教師合作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啟示[J].高校圖書館工作, 2016 (5) :59-62.
作者簡介:張敏(1967.07.04),女,漢,浙江嘉善人,大專,安康學院圖書館助理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圖書館讀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