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娜
摘要: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幼兒生來是好游戲的,他們以游戲為生活,在游戲中,幼兒會不知不覺地投入全身心的精力,獲得身體、道德、智力等方面的發展。而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普遍采用的活動方式之一,它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愿的狀態下自主游戲,從而促使幼兒的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與自我發現。那如何把游戲精神真正落實到幼兒的區域活動中去,落實到“童趣”上,落實到幼兒不一樣的想法上,讓教育適應幼兒,讓區域凸顯舒暢而靈動、縝密而雅致的美麗風韻?以下我就以幾個具體實例來談一談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游戲精神;區域;自主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常常會思考:運用何種方式引導幼兒更加主動有效的開展區域活動?我們都清楚:真正的區域活動應該打破傳統幼兒區域游戲的模式,嘗試以游戲精神為突破口,為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游戲提供支架,在區域活動空間的安排、主題的選擇、情境的創設、資源收集等過程中,培養幼兒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等能力,促進幼兒快樂的自主游戲。
一、獨立的空間,讓幼兒自主規劃
為了打破原先區域過于狹小流于形式的現狀,我鼓勵孩子對區域的空間進行了重新的規劃。首先我與孩子們一起討論:“你們想把每個區域怎么擺放呢?為什么?”孩子們非常活躍,積極性很高,有的孩子說:“我想把科學區放在門口,這樣離水源近,我就可以玩水實驗了。”;還有的孩子說:“我想把語言區和美工區放在一起,因為這兩個區域都是比較安靜的,可以不受打擾。”。。。可以說孩子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教師又問:“那你們覺得剩下的建構區怎么放呢?有的說放在教室中間,有的說教室中間沒有柜子擋著,容易破壞建構區的作品呈現。針對這個問題,孩子們的答案最后相對統一:要大、要平整、要安靜、要好擺柜子等。形成了較為統一的意見后,大家都一致商量出自己覺得最適合做建構區的地方,這樣一來,由幼兒自主規劃出的區域,就讓孩子成為了區域活動真正的主人,孩子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二、主題內容,讓幼兒自由選擇
有了空間和時間的保障,就要考慮內容了。主題的設定從哪里來呢?我想更多的是孩子的興趣中來、生活中來吧!有了這個突破口,因此從主題內容選擇開始,我們就遵循孩子的興趣出發的原則,和孩子們一起商討。如:一次散步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了秋天的變化,那就是校園里許多果實都豐收了,一個孩子說:“老師你看,這里的石榴樹上長了好多的石榴,能吃嗎?”還有的孩子說:“老師,秋天除了石榴,還有哪些水果豐收了呢?”就這樣,一個鮮活、有生命力的主題就產生了。依據主題內容來源于幼兒生活,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原則,我們產生了“秋天豐收了”主題區域活動。現在只要一到區域活動時間,他們就特別雀躍,這就是充分尊重孩子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和權力的結果。
三、情境創設,讓幼兒愉悅參與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有一個寬松、開放的積極環境。”在情境創設過程中,孩子自主參與設計的愿望是強烈的,只有他們自主選擇了,他們游戲的潛能才會無窮大。明確了這一點后,我就開始鼓勵孩子們一同參與到情境的創設中來,營造一種優美 、自由寬松的環境,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比如:在生活區,孩子們想突出“家的溫馨”,我和孩子們共同用色彩柔和的漂亮圖案貼在墻上和櫥柜上,并投放了類似廚房里的許多用品,更有許多用紙箱制成的冰箱、微波爐等。這一切的設置都能讓孩子們在進入區域后,找到家的感覺,幼兒在“家”這個親近、安全的情境中進行建構,自然就玩的眉飛色舞起來。如生活區最受孩子們喜歡的就是“制作水果沙拉和編辮子了”,每次區域活動開始,孩子們總是爭搶著去制作水果沙拉,而且每次玩好之后都會欣喜若狂的去和同伴品嘗和分享這份喜悅。
四、材料收集,讓幼兒創新游戲
《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展開活動,因此,只有努力挖掘幼兒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這樣才能豐富幼兒的游戲情節,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提高幼兒游戲的質量和水平。于是孩子們想出了建立班級“百寶箱”,讓大家都來共同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廢舊材料,并進行按類別整理,便于下次游戲擺放和尋找。如:“廢舊紙筒、紙盒、塑料瓶、紙杯等”是孩子們經常喜歡收集的材料之一,孩子們說:“紙盒可以用來搭一個城堡,還有的孩子說可以用來搭建公園,每個孩子用材料都能創意出不同的玩法。”還有的孩子說:“紙杯才是最有用的材料之一”,因此紙杯可以探索出許多的玩法,比如紙杯可以用來做紙杯電話,還有的說:紙杯可以用來做紙杯橋,還有的孩子說:紙杯可以用來擺放美工區,做紙杯娃娃呢!可以說不同的孩子,選擇同種材料都能創意出不同的玩法,這不正式在激發他們自由創新和探索嗎?
皮亞杰強調兒童在游戲中應該是自由自在的,我們作為教師,就應該遵循孩子的本真,在游戲中關注孩子的核心素養,讓孩子自主規劃、自由選擇、愉悅參與、創新游戲,讓孩子成為游戲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