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琴
摘要:對于小學六年級學生來說,數學課程的學習難度和深度有所加大,而且六鎮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處于關鍵時期,我們需要重視教學的方式及內容,并分析現有數學教學方式的不足及改進方向,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及策略,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下面本文將結合前人已有的教學意見及建議,就如何提升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進行相關的分析和研究,希望相關的言論能夠起到一些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分析研究
一、前言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越來越靈活、難度也越來越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還需要靈活運用所學的概念來處理實際的數學問題,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同時,小學六年級學生即將步入初中課程學習,這一階段的數學內容無論是難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大,一方面學生需要強化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另一方面老師也需要結合有效地教學方式,才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1]。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摸清教學的實情,提出有效地教學計劃,并展開針對性的教學訓練,從而讓學生能夠深入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及內容,并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那么下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對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見,以期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二、如何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研究
當前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方式朝著更加細致、更加精心的方面發展,我們不僅要創新現有的教學方式及內容,還需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才能保證學生既能提高學習成績又能真正掌握知識的本質含義。因此,本文根據現有教學方式的不足,結合具體的數學教學實情,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對數學教學方式進行研究,盡可能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的效率。
(一)分析實際教學情況,制定有效地教學策略
學生都是獨立的學習個體,每個人的學習進度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如果老師一味重視教學的進程,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承受力度,則會降低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分析實際的教學情況,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深入了解,并提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這樣才有助于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比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詢問一些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發表一些自己的學習想法和意見,以及對老師的教學內容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等。我們以“分數除法”教學為例,老師可以利用課堂最后的一點時間,向學生進行一些基礎問題的詢問,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老師可以向學生詢問分數除法的法則是什么?哪兩個分數互為倒數以及倒數的概念是什么?通過學生對以上這些問題的回答,老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到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情況,然后根據了解的情況進行更加深入的教學,并布置一些適合學生學習能力的習題,以鞏固學生已學知識。
(二)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認識到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那么我們進行數學課程教學時,也應該按照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進行分層教學,從而滿足學生的多樣化教學需求,以培養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對知識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注意數學教學的層次性,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個性及能力,適當安排具有層次的教學內容,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比如,在進行“分數乘法”課程內容講解時,老師先對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進行分析和總結,然后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學。對于理解和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不僅要加強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學習,還需要加深課程習題內容的難度,讓學生解答更多的難題,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而對于學習能力一般或者理解能力較差的同學,他們主要以課本內的基本習題學習為主,重點加強對基本概念的學習和理解。
(三)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
小學六年級數學內容的概念比較多,學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理解和記憶。但是,枯燥無味的概念和習題練習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從而降低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科學表明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對知識的深入學習和研究[2]。所以,老師需要盡可能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才有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我們以“圓柱與圓錐”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小互動。比如老師課前準備一些圓柱及圓錐教學模具,然后讓學生向圓柱及圓錐等教學模具裝沙子,然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并體會底和高之間的變化等內容。通過一定的課堂小互動和小實驗,不僅可以增添教學的趣味性,還讓學生對課程知識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加強學生課后學習情況的跟蹤與評價力度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按照老師的教導和布置的教學內容來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對于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并沒有做到深入的了解,學生并沒有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改正,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老師只有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跟蹤和評價,才能幫助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地改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比如,學生進行分數乘法以及除法學習時,不太會聯系已經學習過的整數乘除法運算內容,所以學習的效率并不高。這時老師可以利用課前及課后的時間,對概念知識掌握不好的學生進行課前及課后的輔導工作,以幫助學生總結學習問題,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老師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鼓勵評價,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樣有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學會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存在的個性及共性,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地教學策略,并有效地開展和落實各項數學教學工作,最終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朱鳳艷. 芻議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J]. 考試周刊, 2017,3(60):125-125.
[2]王小琴. 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探究[J]. 新課程(小學), 2016,19(3);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