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兩個百年目標進程之中而不斷奮斗,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理想,在此階段內來不斷的去促進文化發展與科技發展和社會繁榮,從根本上促進科技進步。但是若想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就必須依靠科普來完成,從而更好更優的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有力提升。
關鍵詞:科普;信息化;工作;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科普信息化,它是國家信息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科普信息化建設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科學思想傳播和科學精神有力弘揚,且使得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穩步攀升,順勢引導大眾群體對科學生活方式,助力國家創新建設,這是黨和國家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科普信息化簡述
科普信息化建設進行,主要以互聯互通和科學權威為主要原則,注重內容和發展,深度彰顯科普內容建設,突出對企業和社會相關機構依賴程度,運用當前傳播途徑和信息服務平臺,將各方力量集合到一點上,除此之外,也將社會資源要點融入其中,基于此,建立科學、合理的科普信息服務結構體系,最大限度上激發科普市場活力和社會公眾創造力,深度培育科普信息化新興業態,對科普服務產品進行科學細化分類,使科普活動具備公益性、多樣性和個性化,以致滿足全民發展需求和社會需求。
科普信息化建設內容總共分為四點:
第一點是建設內容多樣化和建設形式多樣化,所建設網絡科普內容豐富。
第二點是空間開放化和公眾參與程度加深,用戶生產內容也被涵蓋其中,隨之進行網絡科普互動空間創建。
第三點是應用趨近成熟和高效的網絡信息傳播途徑進行精準服務優質提供。
第四點是創建科普全面性與科普科學性,做好審核考察工作,隨之為大眾提供可靠科普信息與準確科普信息內容。
科普信息化建設操作,需要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然后在二者推動下,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科普升級與進步,深度引領大眾素質提升,改變原有科普老舊模式,達成全民素養和素質雙重強化,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形成打下堅實根基,不僅如此,也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方針政策、全面小康等奠定基礎。
二、加強科普信息化工作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具體策略
1.科普網站優化
對傳播媒體和大眾群體之間的互動交流溝通加以重視,科普活動發展至今,從科學普及演變成了公眾理解科學,再后來就變成了科學傳播,科普工作若想得以順利開展和前行,應該從實際角度出發,剔除原有傳統、單一式的傳播特點,通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科普網站一方,需要始終堅實科學性基本原則,通過創新和互動性要素、趣味性要素合理融入,提升站內人氣,從根本上達到科普優質宣傳效能。
針對虛假、不良科普內容進行篩選,因為這些不良信息內容很可能對大眾造成消極誤導,并且使得科普網站欄目品味和欄目質量都有所降低,期間應該進行針對性操作和嚴謹性操作以及前沿性操作,關鍵點在于權威性,務必對最新的科普動態信息進行如實掌握,加大真理宣傳力度,將迷信扼殺在搖籃之中,大力反對迷信觀點和行為,在網站上圖文并茂的展示出來,賦予欄目趣味性特質和知識性特質以及科學性特質,創建優質科普平臺。
老舊式科普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和大眾需求,網絡時代的到來,給科普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科普表現形式日趨多樣化,旨在提升科普內容趣味性,使得大眾容易理解知識,應該使用信息處理技術,將科普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在大眾視野之中,對公眾加以傳播,此時科學知識務必通俗易懂,并且要具備觀感和美感,增強科普趣味性十分的有必要,還有強化科普知識趣味性和科普知識可讀性以及科普知識內容感染力等。
2.科普畫廊建設
科普畫廊建設是科普信息化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素質的主要途徑之一,電子科普畫廊創建實際上歸屬于公益設施范疇之內,科學與民眾交流的核心渠道,對先進科技信息內容進行綜合展示,通過科普宣傳欄創建和電子科普畫廊創建,以及科普顯示屏設置等,拓寬服務平臺的多樣化服務功能,穩步提升科普能力的狀況下樹立優秀、良好的地區形象。
建設電子科普畫廊項目,其具備著投資少優點和見效快優點以及覆蓋面廣優點等,特別是在農村區域范圍內,其經濟發展相對來說比較滯后,可以有力拓展農村科普宣傳陣地選擇,其次是其安裝步驟簡潔,空間限制因素相對來說比較少,可以直接的在墻壁上設置,選址操作和安裝操作空間大,加之科普畫廊生動性和靈活性,民眾可以理解與接受。再者就是畫廊內含信息量豐富且多,通過反復播放調整以及聯網控制,會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內容方面具備著便利性優點與快捷性優點,管理起來十分方便,并且操作成本投入極少。
3.科技館信息化建設
首先是科普影院創建,對影像教育知識內容和信息等進行大力推廣,電影內容上,信息容量巨大,具備先天性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出自然科學歷史性題材影片以及科幻類題材影片,大眾群體借助此模式會了解外界發生事件以及各國歷史等,借助新型處理技術,使得觀眾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從內容到形式之上的細節更新,滿足大眾多口味需求。
其次是建立數字科技館機構,這是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要負起責任來,立足當前科技館現有的一些資源,通過不斷開發資源,充實內容,建立網絡科技館形式,方便用戶閱讀和瀏覽,科技館發展目標就是為此,信息技術發展趨勢下,必須要建立此機構,多類型的教育宣傳形式和自由開放的政策,科學技術普及之路才會十分開闊。
結束語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全民素質有待提升,科普工作務必進行,當前信息化科普是未來必然走向,現在就需要找出問題所在,針對性、便利性的對民眾進行科普,實地、網絡二者并行,更好更優的促進全面科學素質提升,助力國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歐洲近年科學傳播活動的特點及趨勢[J].胡俊平.科技導報.2014(32)
[2]《科普法》——我國科普工作的重大突破和創——紀念《科普法》頒施周10年兼若干思考[J].胡祥明.科協論壇.2012(07)
[3]教育信息化發展指標體系研究[J].吳砥,尉小榮,盧春,石映輝.開放教育研究.2014(01)
[4]我國低碳經濟綜合評價——基于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模型[J].王宗軍,潘文硯.技術經濟.2012(12)
[5]創新文化與中國文化創新[J].張超中,武夷山.中國軟科學.2010(10)
作者簡介:
金花 (1972-)女,山東省泰安市人,民族:朝鮮族 ,職稱:館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群眾文化,青少年科技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