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九英
【摘 要】 素質教育背景下,趣味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理念,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進行主動性的學習。本文筆者對如何開展小學語文趣味教學進行了全面的探討,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 小學語文;趣味性教學;開展
一、小學語文趣味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采取創新的趣味教學方法,為學生預留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提升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欲望,提升學生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關鍵的一點是趣味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能給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更加完美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的觀察,及時對教與學進行動態性的修正,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二、開展小學語文趣味教學的具體策略
1. 趣味提問,提升學習熱情
提問本就能為課堂注入生機,趣味性的提問能對教學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所以趣味提問既可以用于新課導入,也可以用于課中點明主題,還可以用于課末總結環節。比如在學習《聽聽,秋的聲音》課文時,課前需要對課文及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對于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環節設置的問題都要既具有趣味,又難易適中,這樣才能實現激趣與提升學習自信的雙重作用。新課導入環節老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學生們有沒有仔細觀察或聆聽過秋天呢,有什么難以忘懷的聲音嗎?”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欲望,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中接著提問:“課文中所說的秋天的聲音和你回憶中及想象中的一樣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之后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課堂即將結束時,為了升華學生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可以提問:“能否將自己心中最美的秋天寫出來嗎?能否在明天上課前交給老師呢?”。通過三個環節的趣味提問不僅使學生透徹的掌握了本節知識,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及各方面學習能力。
2. 借助游戲、活動,提升學習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比較活潑愛動,喜歡趣味性較強的事物,老師需要抓住學生這些特征來設計課堂游戲與活動,真正意義上提升語文課堂學習的活躍性與趣味性。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課文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各自挑選課文中的角色,如小木偶、小女巫、小狐貍.....對課文內容進行精彩的表演,老師可以給學生制作相關的角色面具,增強角色扮演的情景感,學生通過表演活動更好的感受課文內容,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旨。這樣有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不僅能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還能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在活動及游戲中得到更好的強化。
3. 多媒體輔助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
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的多元化教學功能是傳統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能給教與學提供非常便利與高效的平臺。就以《女媧補天》課文為例子,首先,課前老師需要搜集豐富的網絡資源,并根據教材的內容,為學生設計出他們喜歡的多媒體課件。課初利用多媒體播放女媧補天的動畫面導入新課,讓學生通過導入動畫片對課文進行大概性的了解,為課堂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其次,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與女媧補天課文相關的課外知識,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此種圖文并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課堂氛圍處于極佳的狀態中,還能使語文教材更具生動性,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及能力。
【參考文獻】
[1] 胡德海. 小學語文趣味教學的嘗試與思考[J]. 小學生,2017(11).
[2] 丁欣. 趣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