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銘
【摘 要】 情境教學在課改中的作用,注重從多方面誘導學生、優化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思想品德;情境教學;誘導學習;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政治教育中,總是給學生一副冷面孔的感覺。課改為思想品德課的發展創造了非常良好的舞臺和理念,為促進當代中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空間。在分析課標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我們對思想品德課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和探索,教師要創設情境,語言幽默、風趣,讓學生感覺,上政治課如沐春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政治教師要爭取改變這種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政治課活起來。我嘗試性地上了一堂公開課,沒想到這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平靜的校園里引發了一場大討論。現先就這堂公開課的內容摘錄幾個鏡頭:
場景一:男女生各一名到黑板畫自畫像并說明這樣畫的理由。其它同學紛紛展示自己的自畫像,形態各異的自畫像和同學們精彩的發言引來了一陣陣笑聲和掌聲。
場景二:教師播放《還珠格格》插曲“有一個姑娘”及有關鏡頭,學生們的興致馬上來了,邊笑邊唱,邊欣賞“洋相百出”的小燕子……歌曲結束,教師隨機“采訪”:“你喜不喜歡小燕子?為什么喜歡她?”學生們爭相回答:“因為小燕子活潑、開朗、好打抱不平……”教師趁機導入:“那么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自己吧!”新課開始一認識你自己。
場景三:在同學們作了一番“自我介紹”后,突然有學生發問:“老師,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大家都笑了,教師笑談自己的性格特點,尤其是說到自己膽小,害怕到醫院打針時,又引起一陣笑聲。
場景四:教室里很靜,同學們埋頭精心地進行“自我形象設計”。一會兒有同學開始展示自己的設計成果,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紛紛向教師手里塞自己設計的卡片。
這到底是什么課?音樂課?美術課?主題班會?都不是也都是。這就是在多媒體教室上的一堂七年級思想品德公開課。再看聽課的老師們的神情吧,時而微笑,時而頷首,興致勃勃地觀察同學們的“唱、畫、說、議”等。有時情不自禁笑出了聲,有時熱烈地為學生們的精彩表現而鼓掌,可以說每個人的情緒都被感染了!所以說我認為當前要抓住課改契機,深入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就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快樂成長!
一、設計一個好的開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政治理論是晦澀、枯燥乏味、空洞的,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經常無精打采,缺乏激情。老師根據學生能夠接受和樂于參與的方式組織和表述教學內容,基于情境和案例創設問題進行學習,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觀。
改革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快樂成長”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必然趨勢。以前,“政治課”大多數學生都提不起興致,感覺上政治課就是老師在講一些流水賬的大道理,學生在死記硬背這些大道理,從而造成學生沒有興趣學習、教師教起來興趣不大的局面,課堂教學效果很差。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一種情境,把現實生活搬進課堂,讓老師和學生產生共鳴,借此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二、增強趣味性、針對性、實效性才是關鍵所在
結合教材的編寫理念、教學內容和呈現方式,我們認為要實現讓學生“自主學習、快樂成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思想品德課教學要重視開展好活動。 教育界流行一句話:“我看見了,但我可能忘記了;我聽到了,就可能記住了;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笨梢姡伞瓣P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習”, 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活動”已成為一股阻擋不住的巨大潮流。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怎樣去開展好活動以引導學生興趣,使其快樂成長呢?
1. 情景化教學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索實踐。因此,必須千方百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豐富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如何激活這些素材,使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發揮它的教育功能是現代課堂教學的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而教育的現代化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利條件,在課堂上適時播放或演唱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健康、情調高雅的歌曲能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例如,在講解“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時,播放《五十六個民族》;講解“改革開放”內容時,播放《春天的故事》。搭建優質課堂教學平臺,制造一種學生能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從活動中受到啟發,激發情感、提高認識、得出結論。
2. 人性化教學
托蘭期研究表明:創造性兒童往往因教師不能理解和支持他們的思想而隱藏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從而對他們的創造性產生嚴重的抑制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尊重一切學生的個性,關心一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在課堂中,要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思想品德養成,承認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過程性和差異性,鼓勵學生張揚個性,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學習“我們要講禮節,講禮節好處多”時,我安排了一個小品《問路》,甲乙兩位同學表演去B地,中途迷路后問路,甲同學不禮貌地問,結果被指錯了路,乙同學禮貌地問路結果順利到達目的地。這樣聯系實際的導行方法,比一味空洞說教更行之有效多了。
3. 生活化設計
社會生活經歷是豐富多彩的,它為思想品德課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選擇不是無章可循的,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生活的需要的結合點就是生活素材的采集點。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教學。例如,《新學校、新同學》一課中可采用比賽的形式開展,《認識新伙伴》中的“出謀劃策”可采用表演加討論的形式開展,在進行友情內容的教學時,可組織學生歌唱周華健的《朋友》,或毛阿敏的《永遠是朋友》等歌曲,以激發學生的友情觀,再從學生交友的經歷、體驗中去感受真摯的友情。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真正實現讓學生“自主學習、快樂成長”。
4. 一體化社會
要由課堂延伸到生活中,鼓勵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鍛煉 能力,養成品德。課堂活動是活動教學的主陣地,主要是在課堂上利用活動,靠采用靈活的方法、手段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但要完成好“活動"的內容、目標,僅靠課堂45分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特別是充分利用好“社會”這個大課堂。教師要善于安排好課堂內外的關系,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自主學習、快樂成長”。
另外,教師精彩和幽默的語言舉止、豐富的情感等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反必不可少的因素。
總之,如何利用好“活動”這一陣地,不管是在導入新課還是在課堂過程之中或是課堂小結,播放一曲優美的歌曲、講一個動聽的故事、演一個小品相聲,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勢必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堂課下來不是一種負債,而是一種美的享受。只要廣大思想品德課教師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步,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快樂成長”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 冷洪恩. 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研究[M].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
[2] 侯曉明.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情境創設初探[J]. 金色年華(下半月),2013(2).
[3] 周大輝. 如何創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情境[J]. 新課程(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