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元
摘 要:詞語教學在語言表達的訓練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好好揣摩文中的詞語,充分發(fā)掘詞語的教學意義——以“詞”解“詞”、以“詞”串“文”、以“詞”促“讀”,可以讓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煥發(fā)出不一樣的光彩。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詞語教學
常言道:“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語教學在語言表達的訓練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詞語教學的目標是這樣描述的: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析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也常常致力于用多種方式引導孩子理解詞語意思,體會其中的情感。可農(nóng)村的孩子基礎比較薄弱,閱讀量較少,在每學習一篇新課文時,連“讀通順”都是件奢侈的事情,更別提主動預習理解詞義了。所以,在農(nóng)村的語文課堂中,詞語教學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教學詞語更扎實、更有效,為孩子建立讀文悟性做好鋪墊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好好揣摩文中的詞語,充分發(fā)掘詞語的教學作用,可以讓農(nóng)村語文課堂煥發(fā)出不一樣的光彩。
一、以“詞”解“詞”,習得方法
有些詞語的構成方式相似,在理解上也有相同的規(guī)律可循。這種情況下,在教學其中的一個詞語時,可以抓住關鍵字,小結理解詞語的方法后,再自主理解同類型的詞語,為孩子的自讀自悟搭橋鋪路。
【案例1】《小草和大樹》片段
20歲的夏洛蒂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幾首詩,寄給當時大名鼎鼎的桂冠詩人羅伯特·騷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學前輩的指點、提攜。
師:此時,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她很擔心,怕詩寫得不好。
生:她心里七上八下的,對文學前輩的指點很緊張。
師:哪個詞可以看出她的這種心情呢?(交流后出示“惴惴不安”)
師:“不安”的意思是?
生:心不安定,心不平靜。
師:為什么不平靜呢?
生:因為害怕、因為緊張。
師:想想“不安”的心情,猜猜看,“惴惴”是什么樣子呢?
生:應該是心中很緊張的樣子。
生:應該是很擔心的樣子。
……
師:是呀,“惴惴不安”就是形容害怕、擔心、心不平靜。瞧。我們在理解這個詞的時候,抓住了后面的“不安”,想到了“惴惴”的樣子,就能把整個詞的意思把握住了。這種類型的詞還有很多,你能抓住后面“字”的意思來想一想整個詞的意思嗎?(出示詞語“嗷嗷待哺 孜孜不倦”)
生:“孜孜不倦”就是一直忙碌不知疲倦的樣子。
生:“嗷嗷待哺”就是張大嘴巴一邊叫一邊等著吃的樣子。
師:“惴惴不安 嗷嗷待哺 孜孜不倦”都是形容……的樣子。那猜猜看“寥寥無幾”呢?
生:我猜是很少的樣子。
師:它的意思的確是少,少到什么程度呢?只有幾個!所以這個詞是形容程度的。
(出示:大名鼎鼎)這又是形容什么程度呢?
生:形容名氣非常大。
(分兩排出示“惴惴不安、嗷嗷待哺、孜孜不倦”
“寥寥無幾、大名鼎鼎”)
師:這些詞語中包含著疊詞,是“形容……的樣子”或“形容……的程度”。
接下來你能根據(jù)這種解詞方法來理解這些同類型的詞嗎?
(出示詞語:喋喋不休、神采奕奕、虎視眈眈、人才濟濟、千里迢迢)
生:……
像這樣以“詞”解“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學了“不以為然”,理解“然”是“……的樣子”以后,可以讓孩子自主理解“大義凜然、毛骨悚然、處之泰然”等詞語;學了“人流如潮”,理解“如”的意思是“好像”之后,可以讓孩子自主理解“骨瘦如柴、度日如年、日月如梭、恩重如山”等詞語……農(nóng)村的孩子詞語積累量少,大部分的詞匯都是在課堂中習得。如果我們在課堂中采用這種方法,將有助于孩子拓展積累,為品文和寫作打好基礎。
二、以“詞”串“文”,理清文脈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課文后面明確提出“復述”的要求。農(nóng)村的孩子閱讀量少,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不強,如果讓孩子用自己的話簡單說一說故事的內(nèi)容,通常是從頭到尾按課文內(nèi)容復述一遍。這時候,詞語對于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引導作用更加明顯有效。在提供關鍵詞的基礎上,教師稍加指導,孩子們就能說出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案例2】《螞蟻和蟈蟈》片段
師:在寒冷的冬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誰來讀讀冬天的故事?
師:(學生讀完后,出示詞語:躲在洞里又冷又餓)誰來讀好這兩個詞?
師:誰能用這兩個詞簡單說一說冬天的故事呢?
生:冬天到了,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里過冬,蟈蟈又冷又餓。
師:故事很完整,其實還可以更簡單。加上時間和名字,用上這兩個字就可以了。
生:冬天,螞蟻躲洞里,蟈蟈又冷又餓。
師:多么簡單呀,一聽就明白了。為什么會這個樣子呢?故事還得從夏天說起呢。一起去文中看看夏天它們各自做了些什么吧!
生:夏天螞蟻忙著搬糧食,它們忙得滿頭大汗。蟈蟈在樹下唱歌睡覺,自由自在。
師:這里我又發(fā)現(xiàn)了寫螞蟻和蟈蟈的兩個詞語。
(板書:滿頭大汗 自由自在)
誰能像剛才一樣加上時間和名字,簡單說一說故事內(nèi)容?
生:夏天,螞蟻滿頭大汗地搬糧食,蟈蟈自由自在地玩。
師:原來,它們在夏天做的事情不同,冬天過的生活也不一樣。
(引導看板書:夏天 滿頭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躲在洞里 又冷又餓)
誰來按時間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nèi)容?
生:夏天,螞蟻滿頭大汗地搬糧食,蟈蟈自由自在地玩。
冬天,螞蟻躲洞里,蟈蟈又冷又餓。
師:誰來分別說說螞蟻和蟈蟈經(jīng)歷的事情。
像這樣:螞蟻夏天干什么,冬天怎么樣。
生:螞蟻夏天滿頭大汗搬糧食,冬天躲在洞里吃糧食。
蟈蟈夏天自由自在地玩,冬天又冷又餓。
師:我們用這四個詞語,加上了時間和名字,就輕輕松松把故事講明白了。
到了第二學段,課標中要求孩子“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三學段,課標又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這既要求孩子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又要求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此時,“詞”就可以成為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扶手”。
教學《麋鹿》一課時,在孩子初讀全文后,出示這四組詞語:
氣候溫和 林草茂盛
哺乳動物 枝尖向后 蹄子寬大
站立 跋涉 潛游 覓食
銷聲匿跡 慘遭厄運 漂泊不定 顛沛流離
在孩子讀準詞語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去發(fā)現(xiàn)這四組詞語分別寫了麋鹿的生長環(huán)境、麋鹿的樣子、麋鹿的活動、麋鹿的經(jīng)歷,相機板書“環(huán)境、樣子、活動、經(jīng)歷”,指導孩子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
當然,并不是課文中所有的詞語都能信手拈來讓學生練習概括,這需要教師在精心解讀教材的基礎上精確地選擇。低年級的課堂中,“串文”作用的詞不能出示太多,一來不利于孩子的理解,二來不利于復述的簡練。高年級的課堂中,可以用詞組的形式,將“內(nèi)容”與“詞語”有序地整合,達到“在讀通的基礎上梳理文脈”的要求。只有把這些關鍵性的詞語放大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它們才能變成閃爍的金子,為學生所用。[1]
三、以“詞”促“讀”,豐滿形象
既然“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語教學終究還是要回到文章中去。所以教師還應充分挖掘詞語中潛藏的情感力量,讓孩子們在讀詞之后能更好地投入文中。
敘事文《盧溝橋烽火》中的四字詞語很多,如:全副武裝、偷偷摸來、氣勢洶洶、嚴詞拒絕、同仇敵愾、奮起還擊、惱羞成怒、人仰馬翻、哭爹喊娘、狼狽而逃、英勇頑強,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這些詞打亂出示,先讓孩子們在自主理解的過程中找出表示“敵軍”和“我軍”的分別是哪些,再分別出示重整后的詞語:
【我軍】言辭拒絕 同仇敵愾 奮起還擊 英勇頑強
【敵軍】全副武裝 偷偷摸來 氣勢洶洶
惱羞成怒 人仰馬翻 哭爹喊娘 狼狽而逃
這時,教師可以用“讀著這些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想象詞語所描繪的那一幅幅畫面,去感悟詞語里的感情色彩。我軍是“英勇無畏、視死如歸、奮力拼搏”的,敵軍是“偷偷摸摸、不懷好意、令人痛恨”的,有了“褒義詞”和“貶義詞”的情感鋪墊,在朗讀時孩子自然就能將感情投入進去,對我軍發(fā)自內(nèi)心地贊美欽佩,對敵軍深惡痛絕。
散文《美麗的南沙群島》中,與“礦產(chǎn)資源”有關的詞語有“蘊藏資源、貯存動力、曾母暗沙、石油儲量、享有美譽”,描寫景色迷人的詞語有“翡翠藍玉、蔚為壯觀、心曠神怡、清澈明亮、碧波浩渺”,這幾個詞中難讀的生字較多,學生容易讀錯,教學時可以分類出示,在指導讀準字音的同時,先讀出詞語的情感色彩,再帶入到課文的語段中去。這樣不僅掃清了閱讀障礙,還能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南沙群島是“一個巨大的藍色寶庫”“一個迷人的世界”。
詞語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準確把握詞語的意思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入詞語的意境能夠使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生動起來。扣住詞語展開閱讀教學,將研讀與品析文本的著眼點放在詞語之上,借助于詞語幫助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整體感知與深入解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有效策略。教學中,教師應以詞為“矛”,突破重點,提升感悟。[2]
詞語像學習語文的一把鑰匙,握住了這把鑰匙,就可以走進文字的大門,進入無限廣闊的語言空間。詞語教學有無窮的魅力,引導學生學會解釋詞語,發(fā)現(xiàn)詞語構成的規(guī)律,有意識地積累詞語、運用詞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用這把鑰匙引領學生走進更瑰麗的語文世界。
參考文獻:
[1]陳央璐.利用關鍵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4(5).
[2]梅紅.以詞語促進閱讀感悟的實踐點滴[J].小學教學參考,2015(2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