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英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主陣地。從確立教學目標的基本原則、意識及目標制定的關注點等探索教學目標確立的策略,促進課程有效落實。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現國家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的理念,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需求和特點,也彰顯了中華文化的特色。該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主陣地。提高課程的實效,首先要從教學目標的確立做起。如何確立教學目標呢?
一、教學目標確立的基本原則
1.確立目標應依托課標與大綱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沒有出臺之前,品德課程標準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根本標準。我們要認真研讀,正確把握理念,清楚課程目標,明晰操作策略。
2.確立目標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課程標準指出,課程必須植根于兒童的生活,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大綱也指出,法治教育要貼近青少年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參與、互動、思辨,切實提高法治教育的質量和實效。鑒于此,有效的教學目標應結合教材主題,基于學生的現實生活來確立,有的放矢,才能使課程煥發生命力。
二、教學目標確立的基本意識
1.要有整體目標意識
教師應翻閱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了解小學六年的總體目標、年段目標、學期目標,要在把握整體課程目標的基礎上,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處理好長期目標和短期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突出每一節課的重難點。
2.要有目標層次意識
目標制定要有層次性,不同年級有不同要求。年齡不同德育內容不同,同一德育內容在不同年齡程度不同。如日本某小學,為培養小學生尊重別人的品質,整個小學階段反復進行,但各年級的要求不同。
這樣的目標層次非常清晰,定位也很準確,值得借鑒學習。
一年級上冊《吃飯有講究》一課涉及吃飯禮儀,比如請長輩先入席,座位如何安排,上菜的先后順序,夾菜不挑揀等,但座位的安排、上菜的先后順序等禮儀就不是一年級的目標,可以到五、六年級去落實。一年級的課就基于一年級學生生活,不刻意拔高,有效落實。
3.課時目標小而精
蘇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甫雷什學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學時,總在顯眼的墻壁上掛著這樣的標語:“要愛你的媽媽?!碑斢腥藛査麨楹尾粚憽皭圩鎳薄皭廴嗣瘛敝悤r,蘇霍姆林斯基回答說:對于7歲的孩子,不能講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個孩子連他的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愛自己的媽媽易懂易做,為日后進行愛祖國、愛人民的教育也能打下基礎。這就是針對學生現實的有效教育。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制定教學目標不必面面俱到,切忌多而雜,大而全,而應做到小而精,讓學生在生活中可行可做。
4.課時目標可操作
針對珍愛生命安全的目標,英國小學生守則指出: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而中國的小學生守則中則是:珍愛生命,注意安全。前者具體可操作,每一條款孩子都可以遵照執行。而后者正確而宏觀,缺乏具體實施方式,難以操作。規則制定應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年齡越小的學生,越需要具體細微的行為指令,而不能給出太抽象籠統的規則,那會使他們在實施時感到困惑。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我們在目標制定的時候多考慮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能依照方法而行。
三、課時目標制定的關注點
1.要針對學生生活,應找準不知點進行著力引領
如《吃飯有講究》,飯前如何科學洗手,請長輩先入席等;又如《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中:一旦升旗儀式開始,無論在哪個位置都要原地肅立,面向國旗站立行注目禮,不可以隨便移動;要脫帽,但軍人叔叔的軍帽是軍人著裝的一部分,可以不脫帽。
2.要基于學生生活,應找準不足點加以清晰引領
如一年級上冊《別傷著自己》中,孩子總喜歡在床上蹦跳,喜歡拿小棒追跑,極易發生危險。他們知道但僥幸,課堂上就要呈現類似行為產生的嚴重后果,警醒他們在生活中加以注意,避免危險。
3.要關注學生生活,對于困惑點給予清晰指導
如《吃飯有講究》中,長輩給晚輩夾菜是關愛行為但不衛生,這是學生的困惑點。課堂上呈現情境請學生加以討論,達成共識:提倡用公筷夾菜,既衛生又體現溫馨,這也是文明的發展進步。
4.要關注學生生活,對于疑難點給予引領點撥
《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一課中,正確辨認四顆小星與一顆大星的位置關系,升旗時標準的隊禮,小手的擺放等都是疑難點,課堂中應創設活動加以清晰認識。
課堂教學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正指導學生的生活,道德與法治課程才能煥發生命力,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岳麓書社,200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