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愛文
【摘 要】技工學校傳統語文教學遭遇尷尬,需要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運而生。本文論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技工學校;語文;小組合作學習
技工學校的育人目標是培養有一技之長的技工,學生學習的重點是專業技術,語數英等基礎科目的地位岌岌可危,傳統語文課更是遭遇尷尬,雖然周課時已被擠占得只剩可憐的兩節,但語文課仍然被學生認為是沉悶、無聊、無用的課程。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老師的滔滔不絕學生聽來就是“催眠曲”,有些學生迫于學校的壓力不敢公然玩手機,但經常上演“警察與小偷”的故事,自制力不強的在課堂上經常被一些網絡游戲諸如“王者榮耀”等吸引,甚至在課堂上還討論游戲中的人物,被老師禁止后就搗亂或倒頭大睡,老師頭頭是道的分析根本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不愿意動、不愿意讀、不愿意聽,更不愿意寫,老師認為的經典美文在學生眼中什么都不是。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技工學校的培養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而且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稍微難一點的知識學生就聽不進去。傳統語文課堂中的老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滿堂灌、一刀切的方式在00后的這批學生中已經行不通,更何況是本來學習基礎就不好、理解能力還欠缺的技校的學生。這就需要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來發展學生們好奇的、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們合作的、團結的氛圍,樹立學生自主、自尊的品質,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和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收者,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因為教師擁有知識。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網絡的發展,知識獲取的途經越來越簡單、快捷,教師的職責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由知識的搬運工變成了學習過程中的設計師、向導、顧問,一位幫助發現問題而不是給出現成答案的人。教師的精力由以往的搬運知識轉變為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讓學生互相合作、討論、激勵、提高,總之就是讓學生動起來、說起來、讀起來、演起來、寫起來。
既然小組合作學習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克服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使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落到實處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的觀念要轉變,變傳統的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放得下架子,甘為人梯,下面就結合自己的具體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1.創設情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關鍵,設計一些有階梯性的問題,準備有效的游戲等等都能體現老師的智慧,也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濃厚,自然會“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技工學校語文教師,更應該利用好語文學科本身的特色,想方設法使學生增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欲望。學生已經學習了十幾年的語文,如果再沿用一些陳舊的教法,怎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呢?十多歲的技校生,正是好奇心最強、表演欲望最旺盛的時候,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莫過于把自己置身于某種情境中,去實踐、去操作。比如教學《荊軻刺秦王》這篇文言文時,我就沒有按照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法來教了,因為這篇文章情節清晰,人物性格鮮明,很適合學生分角色來表演,我嘗試著讓學生們按小組分配分角色演繹的方法。學生先把課文改編成劇本,再在小組內分配好角色,做好道具,記好臺詞。表演的時候每個小組都躍躍欲試,積極性非常的高,道具也做得非常新穎,飾演秦始皇的學生還用報紙做了一頂皇冠,有些學生還用報紙做了龍袍,雖然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臺詞背得不是很熟,表演也不能做到惟妙惟肖,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的高,一篇比較冗長的文言文就在分角色表演的過程中被學生消化了。再如教學臺灣作家李樂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樓閣》時,我就不滿足于只讓學生欣賞文章的語言清新優美,還創設情境讓學生學以致用,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小組合作題目:假設你是“空中樓閣”這個樓盤的開發商,你會設計什么樣的廣告語設計什么樣的圖紙來吸引顧客購買。學生拿到這個題目后,非常興奮,都力爭成為那個最棒的開發商。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的描繪美麗藍圖,有的構想最貼近課文又最有吸引力的廣告語。學生們興趣盎然,小組討論熱火朝天,教師創設情境進行小組合作教學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飛翔的翅膀。
2.整合所教內容進行小組合作
技工學校語文教材幾經改革,入選文章也常變常新,但體裁不外乎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小說、詩歌等幾種。教師不能不加篩選,要善于分析和研究哪些教學內容比較適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些篇目比較經典,令人回味無窮,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等,這些文章雖然經典,但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被學生嗤之以鼻,因為經典往往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就可以把這些篇目的教學內容分解成很多方面,如作家作品、文章脈絡、重點語句、修辭手法、思想內涵、描寫手法等等,繁多的內容適宜通過小組合作來解決,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模塊,讓小組選派代表就其中的模塊進行解說,并對解說的結果進行評價、評獎。如司馬遷的《鴻門宴》這篇課文,教師就可以把內容分割成幾個小的模塊,比如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還可以整合教學內容進行小組合作,比如詩歌單元,傳統的教法就是對每首詩進行串講,從作者到詩歌內容再到藝術特色,最后學生是沒什么讀詩的欲望,更體會不到詩歌之美。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整個單元的詩歌整合起來,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朗誦比賽,小組成員分別擔任創意總監、美術總監、技術總監,朗誦人員,每個小組設計背景音樂、宣傳海報等等。這樣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動起來、畫起來、演起來,為自己小組的榮譽而戰,教師就不用擔心學生會無所事事了。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只有進行精選整合,小組合作學習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3.進行合理分組
真正好的課堂應該是每個學生都要動起來,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而不是個別精英的專場表演。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注意力就在那幾個優秀的學生身上,拋出的問題也是由優秀學生“承包”了,落后的學生沒有機會或者根本沒有欲望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要避免成為個別優秀學生的專場。組別的劃分,組員的搭配是需要全面考慮、精心設計的。怎樣使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小組成為學習效果最佳的最優組合呢?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之間性格差異和語文綜合素質的差異,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根據全班人數分成7到9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以4到6人為宜,每個小組中既有優秀的愛表現的也搭配成績平平的性格內向不愛表現的。小組長的角色非常重要,組長的選定可以小組成員推薦,可以教師指定,可以輪流互換,也可以由一人負責到底。為了突出每個小組的特色,便于教師稱呼和區分,我們讓學生給自己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學生發揮集體的智慧,起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名字。學生們在給小組命名時,可謂煞費苦心,寓意深刻。如有些小組取名為“KING”或“KING BACK”霸氣十足,由于每個名字都是小組奮斗的目標,所以他們特別重視本組的榮譽。
本人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還只是探索階段,小組合作在實踐過程中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課堂紀律的管理、對學生的評價、如何保持學生的積極性等等,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共同發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參與意識、創造潛能,打破了常規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一改以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學習態度,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小組合作學習還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這種團隊合作意識,為學生將來的求職或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技工學校語文課堂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現象。語文課堂真正變成學生喜歡、人人參與的課堂,今后我將不斷摸索,不斷實踐,相信通過不斷努力,語文課堂一定會成為讓學生受益終生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覃冰.《語文課中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基礎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2]徐學福,房慧主編.《名師講述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