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娥
【摘 要】動態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推進的、有著靈活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捕捉新信息,選擇有效的信息及時轉化為教學資源,調整預設的教學環節,進行生成性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態生成;有效利用;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動態中,時時生成新的課程資源,即動態生成資源。動態生成資源包括學生的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等,無論是言語,還是行為、情緒,都是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資源。面對這些生成性的教學資源,教師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時捕捉,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成為可用的、有用的教學資源,為我們每一次課堂教學創造無法預約的精彩,更好的、更有效地服務于教學。小學數學老師要有動態生成教學資源的理念,善于捕捉和有效利用動態生成的資源。
一、挖掘教材,誘導生成利用
新教材獨具的優點是:新穎、靈活、畫面鮮艷美麗。教材的教學內容綜合性,彈性加大了,能給教師以廣闊、自由的空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思維特點以及心理狀態的基礎上,對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用心領悟,深入挖掘,創造性地處理和使用,把教材激活,引領學生參與探索知識的歷程。
例如,在教學“2×6的乘法口訣”一課時,在學生已有的對乘法的初步認識及能隨口說出“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我沒有急于灌輸在乘法算式中有一個因數為"0"的意義及結果,而是繼續出示乘法算式卡片,讓學生講出對應的乘法口訣。課堂氣氛高漲,學生有些得意洋洋了,此時我再出示卡片“0×2=”,大部分學生脫口而出“0二得二”。有部分學生沉思了,對以上的回答持有懷疑的態度,進而討論開了。實際上,學生情緒的跌宕起伏正是由于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深入挖掘和精心預設,雖然教材上這一知識是隱形的,但不能說生活中沒有涉及到這一知識,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花點時間教學這一內容也未嘗不可。讓學生親身經歷 “出現錯誤—發現錯誤—尋求答案”這一過程,從而對乘法的意義有比較深的理解。接著,教師教學“0乘任何數等于0”就顯得水到渠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就這樣在動態生成的過程中逐步達成了。挖掘教材內涵,引領學生深入地經歷學習過程,不但對知識的建構有很大幫助,而且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潛能,把握數學的本質。
二、抓住“問題”資源,激發求知欲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眴栴}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思維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課堂上,教師要敏銳地發現學生的疑點,并尊重學生的問題。不是一味地不分情況的“視而不見”或者“打壓”,而是循循善誘,把問題生成一種教學資源。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計算》一課,教學中我借助實物,開門見山進行了提問:“你能求出它的體積是多少嗎?”這樣做的目的是引發學生探究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欲望,體現知識的再發現過程。但話音剛落,就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我知道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只要用長乘以寬乘以高就可以了?!睂W生已知道了計算公式了,這節課該怎么辦呢?還能進行知識的探究嗎?教師用詢問的口氣問道:“知道長方體體積是怎樣計算的同學,請舉手?!苯Y果大多數學生都舉手,看到這樣一個情況,我立即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針對新情況隨機變化,我問學生:“大家都知道長方體的體積是長乘寬乘高了,那么,為什么要這樣計算體積,哪個同學能夠利用我們現有的學具驗證一番?”面對半數學生已經知道的事實,顯然出乎我的預料。但由于抓住了“為什么”這個“問題”資源,造成了學生暫時的認知沖突。面對困惑,必然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從而收到滿意的課堂效果。
三、善待錯誤,化錯誤為價值
心理學家蓋耶說得好:“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因此,教師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并能獨具慧眼,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錯誤,使錯誤巧妙地服務于教學活動。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在學生觀察圓錐后進行交流,有的學生說:“圓錐有無數條高,并且都相等?!泵鎸W生的錯誤“發現”,教師沒有馬上作答,而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辨析。首先讓學生指指、量量圓錐的高,當他從頂點沿著側面指到底面圓周上時,立刻有學生反駁:“高應該和底面垂直,是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所以只有一條?!痹诒嫖鲋?,大家都明確了圓錐高的含義,并知道圓錐的高只有一條。在此基礎上,教師趁勢追問:“怎樣來測量圓錐的高?”一石擊起千層浪。一個學生拿起空心圓錐說:“只要在上面蒙一張紙,找到底面圓心,用一根鐵絲穿進去直到頂點,這段鐵絲的長度就是圓錐的高。”“那這個實心的圓錐,難道要在它的底面鉆個孔去測量?”“把它靠在墻邊,用體育課上測量身高的方法量?!睂W生在傾聽、交流中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總之,沒有預設的課,是無效率的課;沒有生成的課,是無人性的課。我們應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時時關注學生的思維動向,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策略,把學生引入情境中,就會激發出學生的激情與智慧。課堂動態生成資源的有效利用有賴于教師的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是融于現實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是面對各種教學情境都能以一種開放的心態,把師生生成的動態資源有所利用,在生成資源中展現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讓課堂顯現出動態變化,生機勃勃的景象,促進教學的不斷生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海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有效利用,《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3(41)
[2]陳寶清.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捕捉與利用.《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