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君
【摘 要】高爾基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跟一個高尚的人說話。”閱讀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理念思考,又是一種教學方法追求,教師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層次,而是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真正地落實到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達到學生對語文課文的解讀,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長與閱讀潛能,達到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全面有效提升。
【關鍵詞】現狀;課外閱讀;調查研究;農村小學生
長期以來,教育行政部門及社會上群眾評價一所學校的好壞依據的最主要的標準就是這所學校的升學率的高低,探討小學生課外閱讀量少閱讀面窄最根本的原因是現在的教育還始終走不出“應試教育”的陰影,凡中考、高考不用考的科目一律受到冷落,語文也算得上是一門主課,但由于語文這一學科投資多、見效慢,在各學科中是最不受重視的。
1.調查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1.1農村小學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不成熟看法
1.1.1書籍魅力不大的錯誤看法:80%的老師認為電視、互聯網對學生的課程學習影響最大,僅有10%的老師認為書籍(包括課外書籍閱讀)對學生的影響最大,也因此有84%的教師給學生推薦過好書,而看書的學生還是不會很多;
1.1.2讀書習慣的養成需要督促:在老師要求的情況下有76%的學生能做到經常讀書,而老師未提出要求時,僅有24%的學生常讀書,由此可以看出,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的養成需要語文教師堅持不懈的督促才能夠養成;
1.1.3改變閱讀量少與閱讀面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140萬字,這是對每個小學畢業生的基本要求,而教師對此并不看好,有11%的教師認為完成70萬字的閱讀量是能夠達到的、有21%的教師認為完成三分之一是能達到的、有57%的教師認為只能達到十分之一能達到、有11%的教師認為這個數字無異于天文數字,根本無法達到。
1.2農村學生家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不成熟看法
1.2.1思想觀念需要改變:甘肅省會寧縣平頭川鎮的學校處于貧困農村,就讀的小學學生中,全部屬于農村子弟,家長對課外閱讀沒有足夠的認識,擔心課外閱讀會影響孩子的“正業”,因而對課外閱讀持反對態度;
1.2.2閱讀氛圍需要氛圍改變:從調查中不難看出,養成讀書習慣“每天都看書”的家長為數甚少,只占15%,而還有14%的家長表示工作繁忙,根本沒有時間看書,即使看書的家長,讀名著的家長僅占10%,這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不能改變課外閱讀書籍的氛圍。
2.改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結合本次課外閱讀的調查,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下改變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深深憂慮深深思考,提出一些改變策略:
2.1轉變思想觀念,營造讀書氛圍
2.1.1召開家長會,舉辦“書籍改變人生”專場講座:召開家長會,舉辦“書籍改變人生”專場講座,改變家長“唯分數第一的思想”,通過講座,讓家長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從而支持孩子課外閱讀,為孩子購買課外書籍,營造閱讀氛圍;
2.1.2開展教師培訓,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評價標準:開展教師培訓,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評價標準的思想,大興讀書之風,教師要樹立一種大語文教學觀,把視野放寬到家庭生活、社會實踐的廣闊領域里。我們應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注重素質教育。
2.1.3聘請專家對學校教師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方法培訓:聘請專家對教師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方法培訓,提升老師思想認識,提高教師課外閱讀教學水平和組織能力。
2.2激發讀書興趣,培養自覺習慣
2.2.1好書推薦,發現書籍魅力:在調查中發現,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講,低中年級學生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
2.2.2性別不同,發揮閱讀興趣:女同學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男同學則對史地、體育、科學方面感興趣,教師要舉辦好書推薦會,有針對性地推薦書目,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2.3溝通交流,樹立學習榜樣:我們知道,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更能從深層的內心產生震撼,使學生又一種強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內驅力,教師要成為一個閱讀愛好者,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好榜樣和同行者,教師不僅要閱讀教育類專著以提升自己教育教學水平、閱讀文學名著提升自己文學素養、更要閱讀貼近兒童生活的兒童文學作品。
2.3社會、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造就
2.3.1需要社會和學校的共同促成:教育界人士認為,課外閱讀和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關系密切,老師和家長應及時采取措施,幫助不想讀、不讓讀、不會讀小學生增加閱讀量并擴大閱讀面,養成孩子一生的讀書習慣,使其終生自覺讀書,那么孩子一生將會受用無窮,調查顯示,對課外書很感興趣的小學生僅有23%,四成左右小學生擁有的課外讀主要是教輔書;
2.3.2加大農村閱讀書籍經費投入:由于農村教育經費中對圖書的投入很少,農村小學圖書室幾乎形同虛設,大部分農村孩子無法從學校借到真正的課外書,再加上書價過高、家長觀念等種種原因,“無課外書讀”已成為貧困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2.3.3倡導社會捐助平衡城鄉差別: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城市中許多孩子的書柜中卻擺滿了少則幾十本、多則上百本的各種圖書,故事類、歷史類、百科類、傳記類圖書應有盡有,甚至一些八成新的圖書看完后就被束之高閣,有些家長還發愁看過的圖書無處可放,為了幫助那些想讀課外書的農村孩子,讓擁有課外書不再成為孩子的夢想,向全體社會成員發起倡議,為農村小學捐書,實現閱讀書籍互通有無活動。
3.開展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研究
3.1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
3.1.1閱讀方式多樣化,如默讀、朗讀、涌讀、精讀、略讀等。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閱讀方法;
3.1.2邊讀邊思考和合作中閱讀,閱讀后要與別人交流討論;
3.1.3有選擇地閱讀,要自覺抵制那些低級趣味,庸俗的對身心健康不利的讀物。
3.2在閱讀中結合課堂實踐思考創新
3.3要創造性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本文屬于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批號:GS[2017]GHB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