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祥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關鍵詞】現狀;課外閱讀;調查研究;農村小學生
1.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過程的方式方法
1.1對于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的作用:為了了解我鄉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并通過調查,了解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以利于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科學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們對平頭川鎮中心小學和周邊小學(部分)四、五、六年級的100名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小學生課外閱讀關系到孩子們文化積累與心靈成長,對于幫助學生鞏固課內學過的字詞和讀寫知識,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1.2對于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包括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環境三個方面,調查時間從2017年9月1日——2017年11月31日,調查的地點確定在甘肅省會寧縣平頭川鎮中心小學和周邊小學(部分)的四、五、六年級的100名學生(發放問卷100份,收回95,收回比例95%)。
1.3對于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調查另外采取走訪調查:走訪調查包括調查學生家長、非學生家長以及閑散人員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看法和說法三個方面,調查時間從2017年9月1日——2017年11月31日 (主要是在節假日),調查的地點確定在甘肅省會寧縣平頭川鎮周邊的農村(部分)100名農民(實際調查100名,其中男68名女32名)。
2.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思考
2.1從調查中發現,回答“你是否喜歡課外書籍”時,只有11%的學生表示很喜歡課外閱讀、有33%的學生很少接觸課外讀物、有近56%的學生每天閱讀的時間在0.5小時或沒有、有18%的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在1—2小時;
2.2從調查中發現,在對“讀物種類的選擇”中,有37%的學生選擇了主要功課的參考書、有40%的人選擇的是卡通和漫畫、選擇英雄人物的人僅占8%,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都難以從事真正的課外閱讀,并且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大部分同學課外閱讀最喜歡的是科幻武俠小說、笑話幽默、卡通漫畫等休閑輕松讀物,而喜歡英雄人物、科普讀物的人少得可憐;
2.3從調查中發現,在回答“你父母是否了解、支持你看課外書”時,有65%的學生回答家長不支持,在農村,學生家長都渴望子女“跳出農門”,他們只希望孩子“念學校里的書”,有些家長擔心課外閱讀影響孩子的考分,每當孩子在課余時間拿起書時,他們就會說:“不做作業,又看閑書了。”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與家長“望子成龍”的意愿相侼;
2.4從調查中發現,有33%的學生認為老師為了自己的學習成績而不支持閱讀課外書籍,指導不到位也是困擾農村小學生生閱讀質量提高的因素,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時間安排不固定,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的占4.3%、利用休息日閱讀的占36%、有空就讀的占44%、愿意什么時間看就什么時間看的占36%,小學從領導到任課課教師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但缺少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方式及訪求的指導,甚至有些小學放任自流,阻礙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質量提高;
2.5從調查中發現,擁有10本以上讀物的學生只有17.7%、擁有5至10本讀物的學生有23.25%、擁有60%的學生只有5本以下或沒有課外書,由于經濟條件的差異,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小學生的閱讀內容貧乏是開展課外閱讀的一大障礙。
3.探索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教學的積極性、實踐性和科學性
就閱讀教學而言,對于重點作品精讀是主體,泛讀、略讀、品讀是重要內容和知識積累的補充。但就閱讀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階段,是必須高度重視的階段,泛讀是補充知識。開闊視野的必然經過階段,但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讀,其宗旨都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強化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進一步吸收語言精華,在精讀課文的過程中,逐步品味民族文學語言的魅力。
3.1探索閱讀教學的積極性:使閱讀成為自覺的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志趣,培養學生的閱讀志趣就是為了使閱讀成為學生的行動或意志的趨向,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勤奮閱讀的人文情境化氛圍,讓生活在這個環境氛圍中的學生明確,勤奮閱讀就是自己作為學生的責任;
3.2探索閱讀教學的實踐性: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為同學們創設有利于閱讀的教學情境,經常圍繞某一問題開展一些研討會,有獎競賽活動等等,讓學生進行探索性閱讀,常常是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閱讀,而且閱讀教學活動一定要體現情境化、常態化,讓學生多讀、讀好,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讀,指導學生多層次、多形式朗讀,讓學生讀書練兵,讓學生讀出感情;
3.3探索閱讀教學的科學性:新一輪課程標準中所強調的語文學科要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時完全能超出教師的想象,給教師一個意外的驚喜,讀得花樣翻新,讀得多姿多彩,讀得津津有味,最終都離不開讀的真正目的,讀中思,讀中獲,讀中悟。
4. 指導符合小學學生課外閱讀教學的心態——閱讀探索
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這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思考和學習的狀態。
4.1教師應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提出對文章的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讀課文,這樣能使學生打開思路,帶著興趣閱讀文章;
4.2教師在課文重點處設疑,既能有效地突出重點,又能讓學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鼓勵學生融入角色,真正地走進文本,這樣會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在無形中就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4.3教師應該幫助不同的學生形成不同的、但適合他們自己的閱讀方式,鼓勵學生將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主動提出來,然后要求他們通過查字典等方式自己解決問題,等到學生實在無法理解時教師再幫學生解答。
(本文屬于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批號:GS[2017]GHB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