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桅桅
【摘 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新課改的新主張,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構建語言情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對學生而言十分關鍵。以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工作開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工作經驗,以典范英語教材內容為例,對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情境建設及核心素養培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建設;核心素養;培育方法
典范英語教材中蘊含大量實用性、教育性、文化性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善于挖掘此類素材,結合學生學習能力積極構建學習情境,采取多樣性的呈現方式對學生展開核心素養的培育,促進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發展。當前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建設情境及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師群體廣泛熱議的話題。
1.角色扮演,構建情境
英語作為一項語言類課程,最核心的價值在于交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注重語言信息的輸出。其一,在課堂教學中把握教學時機,合理滲透課堂用語,潛移默化中構建語言情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巧妙使用英語闡述觀點的方法與技巧,充分體驗英語的趣味性。其二,教師需要樹立學生學習信心,鼓勵學生大膽講英文,逐漸消除學生對于英語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英文影片,鼓勵學生模仿電影經典臺詞,并將自己的模仿錄制下來,對比電影原音糾正英語發音,從而全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如:教師在講解《Kipper and the Giant》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進行演繹故事。某天Kipper在家看電視。他在看一個叫《憤怒的巨人》的節目。這個憤怒的巨人住在村莊附近的城堡里。村里的人都不喜歡巨人。因為巨人很愛生氣。當巨人生氣的時候他會憤怒的跺腳,村里的房子都被震得搖搖晃晃的。人們說:“噢,不!巨人又生氣了,他總是那么生氣。”此時Kipper想去找他的好朋友Chip玩,卻發現Chip不在家。途中他撿到了一個有魔法的鑰匙,鑰匙便開始發光了,它把Kipper帶到了魔法屋里,此時Kipper看到了一個路標,它有指向村莊的路,但是他并不想遇見巨人,便選擇了一個另一條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村民1:Go away. We dont want you here! We already have a giant, and we dont want another one.
村民2:You go to me right away
Kipper:Stop! Im not a giant, Im just a kid
村民1:Lie, you look like a giant
Kipper:Please believe me, Im just a child
村民3:The giant has no tears. Maybe we misunderstood him
村民3: Can you prove it to us? Can we repair the house
正當大家沉浸在喜悅氛圍中,巨人回來了。他看到Kipper在村里,感到非常生氣。
巨人:Who are you? Im the real giant
此時巨人向村里沖去,卻被大石頭絆倒了,巨人痛的抬不起頭。
Kipper:Be a good giant. Dont always get angry. People will like you
巨人:I know Im wrong. Ill correct it. Thank you today
…
借助構建“奇遇的冒險”的表演情境,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增進師生情感的同時,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英文語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收集相關資料,下載下來作為輔助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選擇素材為其配音,以此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真實的情境對話中有效強化學生的英語素養。
2.立足教材,構建情境
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情境構建主要是指依據教材編著的內容構建虛擬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掌握英語知識。據現有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對死記硬背英語單詞與語法十分反感,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通過構建英語情境,能夠使學生在真實有效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學習交流,不僅能夠活躍學習氛圍,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英語旨在使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思想,了解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并使學生能夠尊重不同文化形式與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巧妙融入西方文化,為學生介紹文化背景,能夠有效減低知識學習難度,有助于學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如:教師在教學《Castle Adventure》這一課時,提及到了女巫(witches),以此為突破口,向學生滲透西方文化。在英語中,“witch”一般是指女巫,男巫是“wizard”。傳統女巫必須要申請參加coven學習多種知識誒:占星,醫療、魔法等。當時的歐洲只有貴族和monk才有資格接受此種教育,所以在民眾眼中掌握這些知識且不愿意參與世俗的人是非常恐怖的,人們不敢想象女巫是多么可怕,甚至教會中一些人誣陷女巫說他們是撒旦的信徒。童話世界中也存在善良的女巫,但是人們更愿意接受巫婆壞的形象。女巫一個人住在森林最深處,身邊圍繞一群烏鴉,常年帶著黑色的尖頂帽,經常騎著掃把橫行作惡。“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女巫在故事中都做了什么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世界去看一看。”假設現在你正在森林中走著,偶遇到女巫,你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趣事呢?現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并邀請一組同學為我們演繹這場奇妙的偶遇過程。小學生天性比較喜歡模仿,參與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交流能力也隨之不斷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介紹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或地方習俗,加深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3.小學英語教學中培育核心素養的意義
3.1有助于培養語言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能夠掌握英語語法與單詞,借助情境對話深度剖析英語知識的本質與思想,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教育目標。如:教師在教學Lesson 4 Floppy Floppy這一課時,本課主要是以故事為主題,選擇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人物形象,配合精美的插圖,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教師使用簡單的英語與學生打招呼,并進行自我介紹,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英文名字。隨后,教師使用英語提出問題:“Do you like dogs?Do you have a dog?”學生們爭先恐后的回答:“Yes, I do”或“No, I dont.”在聽完學生的回答后話鋒一轉:“Today, lets learn a dog s story , Floppys story ”。隨后,使用英語為學生講故事,鼓勵學生自主解讀教材中的插圖,并提出相關問題,增加師生互動。在學生掌握對話內容后,鼓勵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通過構建語言情境,引導學生依據拼讀規律去解讀單詞,在情境對話中反復練習新學的單詞和句型,不僅符合學生的語言學習規律,且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技能。
3.2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深,“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早已成為學生學習發展的新主張,這也就要求小學生由最初的“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自主參與知識探究活動,學會使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因此,教師需要注重自主學習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英語課程為例,在設計教學任務中緊緊圍繞課程教育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在不同語言情境中逐漸深化教學引導程度,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最大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而小組合作學習法能夠有效實現這一目標,在學生自學與復習環節應用此方法,引導學生交換學習思路,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且能夠使學生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實用性,從整體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小學英語課程教育目標,教師需要以構建語言情境為切入點,圍繞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精心設計教育活動,以語言任務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結合針對性的情境對話,激發學生語言潛能,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學習想法,從而全面提升課程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曾德菊.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1:68-69
[2]周方雨歌.國內外核心素養研究及對小學英語教育發展的啟示[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08:174-176
[3]王鳳琴.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0:232
[4]鐘俊娟.基于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設計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