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萍
【摘 要】“微傳播”為我做好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巧妙地利用“微傳播”這種方式,為教師、家長和智障學生搭建學習、交流和展示的平臺。1.巧用班級家長微信群,提高家校互動的有效性;2.針對開展實用型微講座,保持家校共教的長久性;3.提供可操作微課視頻,促進家校合作的互動性。
【關鍵詞】微傳播;家校溝通;輔助作用
隨著生活中網絡的普及,一種以網絡作為載體,簡易迅速便捷地發布自己的心得,及時有效輕松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再集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傳播方式——“微傳播”出現在我的身邊。它為我做好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巧妙地利用“微傳播”這種方式,為教師、家長和智障學生搭建學習、交流和展示的平臺。
一、巧用班級家長微信群,提高家校互動的有效性
由于我班的學生大多是爺爺奶奶照顧的,如何讓智障兒童的父母能隨時隨地了解到孩子們在學校的動態,我選擇了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喜歡的最簡便的聯系方式:手機微信平臺,家長無論身在何處只需用手指輕輕點撥,還能語音視頻,利用手機微信群讓工作繁忙而無法來校與老師交流的家長有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智障兒童學習、生活中的疑惑,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教師、家長各方面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從而提高家校互動的有效性。
1.加強溝通,形成良好的群聊氛圍
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是開展家長工作的前提。我經常利用下班時間和家長一起進行群聊,對家長提出的關于學校和班級工作的問題,采取不回避,有問必答的態度,確保家長的問題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應答。同時,我們站在家長的角度,選擇了一些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尋找原因,提供一些智障兒童教育的經驗和策略;及時了解家長所提出的問題和話題的意圖,進行內容的梳理和問題歸納,有針對性地引導家長正確對待智障兒童出現的問題。這樣,學校與家長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系,老師與家長相互之間的情感有了溝通,就會產生信任和理解。
2.及時發布信息,讓家長看到智障兒童的表現
家長都很關心智障兒童在學校的生活狀態:今天課堂活動時孩子表現怎樣?對于他們的種種顧慮和困惑,我就將孩子在學校學習、游戲時的真實場景拍錄下來發布到微信里,這樣家長就能通過自己的手機隨時隨地地了解孩子多方面的信息。我把學生勞動、做操、學習活動等精彩片段都上傳到微信中,看完微信的家長留言說:“每天都等著看老師發照片,看到孩子一天天的進步很開心。”微信增強了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透明度,使班級管理形成了和諧、融洽的氛圍。
二、針對開展實用型微講座,保持家校共教的長久性
“家長學堂”原本旨在為智障兒童家長提供不同的教育智障兒童的方法,滿足不同家長的需要,達到各取所需的目的。具體實施時存在家長出席率不高、講座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為了讓家長學堂的作用有效發揮,微講座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微講座”需要我們在20分鐘內時間里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有準備的關于智障兒童教育方面的一些介紹。這意味著每位講座老師都會將講座內容變得明確、清晰以及有意思。這樣家長就能立刻對自己的孩子及時了解,同時也能學習到在家庭中面對智障兒童的一些行為該如何進行教育。如A老師的《家庭康復之蒙臺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為智障兒童設計多種活動,比如洗碗、洗手帕、擇青菜、刷鞋、擦桌子等等。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智障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得到發展,同時當他聚精會神地從事某種工作,可慢慢增強他的注意力。D老師的《行為改變技術》,家長從中可以學到當遇到孩子的行為問題時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幫助智障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
每次的微講座結束后,我們請家長通過微信平臺進行 “家長留言”活動。讓家長把根據智障孩子的心理特點在家里對他進行的教育訓練和大家進行分享;家長也可以把自己對孩子的期望說出來,家長和老師一起來探討實現的方法。
三、提供可操作微課視頻,促進家校合作的互動性
關于主題教學的“家教視頻”深受家長的喜歡,我們定期把本月主題教學的微課視頻提供給家長,切實有效地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傳播科學的家教方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與孩子在神奇的教育世界中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家長看完《學會刷牙》之后,有家長說:“通過微課視頻,我知道智障孩子首先要學會生活的技能,要多跟孩子溝通,支持他,鼓勵他,幫助孩子早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一位家長說:“通過看這段視頻我真的明白了,智障孩子沒有好的衛生習慣是沒有人喜歡的。”
在看完《紅綠燈》后,有家長說:“不管孩子做任何事情,我們做家長的都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榜樣,在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培養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關于主題教學的微課視頻,有利于幫助家長營造家庭學習的環境,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家長可以按智障孩子的能力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同時教學內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教師查閱和修正。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微傳播的“細雨”,移動通信和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改變著媒體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微傳播滿足了家長參與智障孩子教育的愿望,提高了家長對于班級管理情況了解的需求。從這些意義來看,微傳播不僅是我們生活中防不勝防的“入侵”者,也是我們生活中應該主動擁抱的“客人”。處處留心皆學問,媒體工具是為人服務的,如何在今后的班級管理中靈活地運用微傳播,我們可以且行且探索。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