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摘 要: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鼓勵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轉換角色,從“知識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樹立了中等生和后進生的信心,形成“讓每一個學生進步”的教學氛圍。我沒有能力從專業的角度駕馭這個話題,我只能從一個普通教師角度談一點自己粗淺的體會。
一、小組的建立
(一)合理分配小組成員。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智力狀況、性別、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異質同組、同組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個小組4人。依據學習基礎,每組有一名優等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后進生。這樣做既能保證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也便于各個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
(二)明確小組成員責任。建立了合作學習小組后,明確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責任,要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使每一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一個小組,只有在一個好的小組帶頭人的帶領下,才能始終如一地圍繞某一個中心議題開展討論、探究,開展有效的學習。同時,組長又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是聯系教師與全組學生的紐帶。因此選好組長,直接關系小組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敗。小組長要選擇有一定的號召力、責任心、協調能力強的學生。4人小組內,除了組長外,還設置了一名副組長,一名發言人,一名紀律委員。組內分工落實后,要引導學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用心提供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一)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和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1.在重、難點處開展合作學習。在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時,運用“合作學習”,有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的重點,往往也是難點問題,這時如果面對問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生就會你一言,我一語,令人茅塞頓開。但合作的前提一定是“獨學”后。所以在新授課前,會安排預習小組同學前一天布置預習作業,將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讓小組學習不再只是優生的交流平臺。
2.在結論開放處開展合作學習。當遇到問題有多種結論時,組織小組爭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許多問題的答案具有不確定性,教學中出現這類問題時,發動學生展開辯論,“對話教學”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
3.學生個體現有的知識經驗不足以解決問題時開展合作學習。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個體現有的知識經驗往往不足以解決問題。這時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完整答案,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4.對知識進行整理復習時,學生提前整理知識提綱,課堂可以開展互教、互學、互助、比如易錯題,知識點的匯總。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在交流中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但是切忌為了小組合作而合作和處處小組合作。
(二)適時調整、指導小組合作。在進行小組合作時,往往會出現參與性不強、優生唱主場等問題,那么這時就需要老師從旁幫助和有效指導。
第一,引導小組長如何開展小組成員討論的主題。先讓學困生說自己想法,中等生補充,中上學生完善,組長小結并講清思路,再次讓學困生重復。
第二,需要對小組進行巡視,防止小組在討論重點上步入誤區,教師及時給予正確的方向。
第三,防止冷場,指導合作技巧,小組長帶領組員一步步分析,教師從旁指導。
第四,引導互幫互助,共同進退,優等生要主動讓出話語權。
第五,關注消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表達完整,從而自主自愿加入到小組合作中來。
三、建立評價機制
以小組整體水平是否進步為標準。評價涉及的內容:預習完成情況、獨立學習評價、討論評價、問題匯總情況、展示評價、質疑評價、小組綜合評價等。評價結果的運用:每周一次小結。
在開展小組合作時,難免會有課堂任務不能按時完成,后進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小組合作變為“合座”,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我也在不斷探索、學習,使課堂高效,對我來說,教育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不露聲色的教育一步步達到我期待的目的。他不是最好的,但他也一步步在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黃玉姣.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打造高效語文教學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
[2]楊家萍,楊家玉.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研究[J].新課程(上),2015(8).
[3]林文坤.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小組合作學習探索[J].人生十六七,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