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時期是學生掌握各類知識的重要階段,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使學生能夠積極學習教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以教師作為主體進行授課,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使學生難以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根據這一情況,教師應當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深入掌握政治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政治;調動;積極性
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性
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政治教學的影響巨大,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政治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政治教學的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習思維,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形成政治知識系統,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掌握。例如:教師在教授《自我新期待》時,教學內容主要是圍繞學生自身的潛能進行教學,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教學。教師在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時,應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使學生能夠逐步提升自身的潛能。同時,教師應當從多方面引導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夠利用自身潛能深入掌握政治知識,便于學生在學習中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確定正確的學習目標,加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掌握。通過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性,可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能夠產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政治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
二、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初中教學階段,為了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學校大量引入適宜教學的現代化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直觀掌握課堂教學知識。故此,初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進行授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政治學習,深入掌握初中政治的知識內容。例如:教師在教授《在承擔責任中成長》時,需要培養學生的公民責任意識,使學生能夠承擔關愛集體、關愛社會的責任,便于學生做一個負責人的好公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現代化教學資源進行授課,引入我國“感動中國”的視頻資料,使學生能夠明確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形成承擔責任的良好意識。同時,教師使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可以使學生運用新聞資料掌握政治理念,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政治知識進行合理應用,使學生直觀掌握政治知識。通過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積極性,可以活躍政治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政治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三、引入政治時事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
政治時事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教學內容,通過政治時事進行政治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世界政治發展的最新動態,便于學生利用實際案例掌握政治教學內容。教師在引入政治時事教學內容進行授課時,應當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明確政治知識的應用范圍,加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設》時,可以引入我國航天事業的任務原型進行授課,使學生能夠通過政治時事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引入政治時事進行授課,需要培養學生形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意識,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便于學生通過時事案例掌握政治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利用政治時事可以拉近政治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便于教師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能夠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通過引入政治時事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入分析政治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掌握。
四、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時,應當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入掌握政治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能夠多個角度掌握政治內容,便于學生針對性掌握政治知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教授《法律護我成長》時,可以組織學生尋找相關案例教學學習。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搜索相關的教學案例,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探討,使學生能夠明確違法與犯罪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同時,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避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要給予學生積極引導,使學生能夠按照正確思路進行學習,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制理念。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可以引導學生互動掌握教學內容,幫助學習理解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合理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引入政治時事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可以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掌握,完善學生政治學習的綜合能力,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教學實效性。
作者簡介:商維泉,山東省鄒平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