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峰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課程的基本理念有:“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标P于寫作教學的具體建議中提到:“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痹诘谌龑W段習作目標中提到:“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弊鳛檎Z文教師,我們在習作指導過程中,要珍視這些要求,教會學生這些方法,學會在課文上汲取營養,教會他們將生活中的情形真實地展現于習作上,將自己內心獨特的體驗展示于文字里。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習作指導;閱讀與寫作
記得上學期五年級課堂教學質量抽測試題的習作題目是《我的姓名》,要求根據自己的姓名寫一篇說明文,要把姓與名介紹清楚,還要寫出姓名中至少一個漢字的來歷(故事)。知道要寫這個習作,我作為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初始是有點驚訝的,擔心學生不會寫或寫不好。雖然知道“語文交際·習作三”要求寫說明性文章,可以選擇介紹一種物品。本班學生在平時是有訓練選取自己熟悉的物品,抓住事物的特點,用上說明方法,在事例中介紹清楚。但想不到這次竟然是介紹自己的名字。評完卷后,把學生的習作拿來分析一番,覺得他們寫得還是各有特色,竟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精彩。
后來一個好友把她孩子的文章發給了我,讓我給她的孩子指導指導。我分析了孩子的習作情況:優點是孩子基本上能按照習作的要求來寫,文章真實、有條理地對姓名介紹清楚,也寫出了名字中漢字的來歷。缺點是名字中漢字來歷的故事描寫得還不夠具體,文章還欠缺一些打動人的東西,仍有待提升。
我知道,直接像上面這樣評價,學生會有點難理解。那如何讓學生能認知、認同我的想法,從而認識到他的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呢?我立刻想起了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組課文中剛學過的有關寫作的內容,對,利用課文內容,他會更容易理解并接受。我做好了準備工作,對他進行了具體的指導:
我先跟他聊了一下,知道他有點害怕習作,也不知道如何寫具體。我告訴他,其實我們剛學過的課文上就有人談論過這件事,我讓他找到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課《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的文段:季羨林問苗苗:“苗苗你說說,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呢?”苗苗回答:“我覺得,應該寫真事?!蔽腋嬖V他,你的文章就是寫了你的名字真實的來歷。你這一方面做得不錯!我接著問他:“那你看看你這文章最后還空著三行,是什么原因呢?”他說:“文章寫得不夠具體,我寫到這里就不知道怎么寫了?!蔽冶頁P了他的誠實后,告訴他,把文章寫具體,要把表達中心的細節(即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寫詳細。然后,找出了我們班一位學生的習作讓他學習,并找一找自己的文章與這篇文章的差距,再與他分析:這篇文章的小作者寫出了事情中的細節,而且她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寫出了自己在了解名字的來歷的過程中,詢問“慧”字的意思后,自己的獨特的想法:“現實生活中,名字有慧字的人不一定聰明”“我不喜歡優雅,不喜歡高貴,只喜歡玩”,特別有意思!后面還寫了媽媽跟她說她改了名字的原因和自己的發現,還表達了自己感受到父母給自己改名的良苦用心,心里感到溫暖。最后,我借用新課標中第三階段的習作要求說:“我們寫文章,除了表達真情實感,還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p>
最后,我們還一起體會第4課《我的“長生果”》的段落:“我悟得一點道理: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焙汀拔矣治虺隽艘稽c道理: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弊屗僖淮误w會到,我們可以通過多讀課文,從課文中汲取營養,學到寫作的方法,引領我們進行習作的練習。
經過幾次細致的輔導,這位同學在讀與悟中明確了習作如何選材,如何構思及將細節寫具體的方法,逐漸打消了對習作的畏難情緒,重新組織好文字,再重新寫了一篇吸取眾長,有真情實感的《我的姓名》。
這次輔導,也是我對語文書中的課文重新研讀、整理、利用的過程,我深刻地領略到語文編輯們的一番苦心,正如葉圣陶先生指出那樣:“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蔽覀冋Z文教師應該靜下心來研讀課文,體會文章的妙處,領會如何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輔導學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痹诮窈蟮慕虒W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合適的課文作為例子,和學生一起快樂、有效地學下去!
參考文獻:
《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