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學生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認識。培養才干。”可見,作文教學離不開口語交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作文教學;整合
一、口語交際是作文教學的基礎
口語交際和作文都是在表達內心的一種思想感情,同樣屬于表達能力的一種。聽說訓練能力是開啟學生思考力、想象力、創造力大門的金鑰匙,而書面表達能力又是指揮學生思考、想象、創造的魔術棒。因此口語交際對作文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口語交際為作文做了大量有益的準備,甚至直接影響著作文。
(一)口語交際為作文寫作提供素材
由于學生所處的環境、所聞必然會對客觀事物的理解不同,因而,學生收集到的資料,獲得的信息也不一樣,寫作的內容比較單一,要讓學生習作豐富,就得通過互相交流,把所有學生的信息傳達給同學。
(二)口語交際可以活躍學生創作思維
口語交際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口語交際活動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過程,學生可以找自己喜歡的伙伴傾訴,也可以和班上同學交流,可以和老師、同學打成一片,還可以有選擇性地說,有選擇性地記、寫自己喜歡的事,可大聲討論,可以搶著說,也可以補充說,同學成員之間民主平等,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沒有了在課堂中的緊張,能夠輕松的與大家交流,敢說,并且想說愛說。
二、小學口語交際的現狀
目前小學教學中,許多教師對口語交際與作文教學的認識不夠,把口語交際與作文教學分離開來,有的農村小學甚至還忽視了口語交際教學,使得口語交際課上學生都不愿說,不能說,寫作文時,感到枯燥無味。
(一)作文教學重“寫”,輕“說”
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有的教師重“寫”輕“說”,不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聽”、“說”等語文的實踐活動積累寫作素材,使學生習作成為無米之炊,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妨礙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普遍下降、退化,課堂上回答問題或是結結巴巴,條理不清,或是不敢發言。
(二)教師忽視口語交際訓練
傳統思想認為:作文教學就是教師講講題目大意,從哪些方面去寫,念一些例文、范文,學生模仿著寫,忽視了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在平時,學生的日常交流都使用方言,普通話只限于課堂使用,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有些教師仍然沒有意識到口頭訓練的重要性,為追求教學進度,在每個單元的“語文百花園”里的“口語交際”訓練忽略不上。
(三)學生口語交際缺乏自信心
任何活動想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自信心,同樣口語表達也一定要以自信為基礎。在課堂上口語表達能力一般的同學,在生活中都是很會說的,只是在課上不敢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害怕說的不好被取笑,這是缺乏對自己的一種信心,再加上課堂里情緒緊張,直接導致他們表達時出現思維紊亂,沒有條理,甚至手忙腳亂的情況。久之他們便越來越不敢再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了。
三、口語交際與作文教學的有機結合
(一)創設情景,合理開展口語交際
小學生寫作文常常不知寫些什么,怎么寫,教師可以根據習作內容創設情境,讓學生收集寫作的相關素材,以口語交際、課外活動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說話的平臺,進行學生口頭交流,然后,有意識地把口語交際內容作詳細總結,以口頭作文的形式展示出來,為作文寫作提供有力素材,奠定堅實基礎。
(二)強化口語交際,促進寫作
1.重視口語交際的訓練環境
語文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作文教學就自然而然地應與他們生活環境聯系起來。所以,教師應從生活環境入手,引導、鼓勵學生大膽地與環境對話,讓學生在對話中感受到作文的樂趣。當然,根據所教年級段的不同,教師為學生選擇對話的對象也應有不同層次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因為認知能力差,可選擇一些粗淺、直觀、帶有漫畫性質的事物;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逐漸增強,對一些事物能較直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時教師可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為他們確定一部分對話對象,再由他們自主選擇一部分對話對象;高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得到了發展,他們自主、獨立的愿望不斷增強,教師可讓他們自主選擇對話的對象。
2.營造快樂的口語交際氛圍
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注入“快樂元素”,學生便會從心靈上覺得愉悅,當用口語表達時,大腦皮層的興奮點已被刺激,思維的靈感已被激發,便有一種想用語言文字捕捉精彩瞬間,記錄精彩場面的沖動。
3.討論交流有利于寫作
作文講解是學生習作的前提,特別是在農村小學,每次寫作之前,教師必須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作文選題、選材、寫法等,通過小組交流活動,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構思,讓他們說給老師和同學聽聽,然后根據大家的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構思。
(三)聯系生活,提取精彩片段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之本,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的晝夜不息。”寫作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融入社會,用自己的眼睛與心靈去觀察周圍不斷變化的事物,并且時時處處能留心身邊的事物,豐富多彩的生活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材料。
(四)互評互改,適時寫出心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作文教學中組織學生互相批改、參與評講是調動學生作文積極性,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有效途徑。
總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脫穎而出,我們就要打破傳統教育觀念,重視口語交際,注重作文教學。讓學生自由表達,讓學生的習作生活化,鼓勵學生說自己喜歡的、想要說的話,寫自己喜歡的語言,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多說、多寫,有效將口語交際與作文訓練融為一體,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0.
作者簡介:曹紅瓊,富源縣后所鎮外后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