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紅
摘 要: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領域的結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自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進,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通過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進行有機整合,不僅為教育教學活動創造了良好學習平臺,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興趣,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因此,針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意義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整合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程;整合方法;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對語文教學活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語文知識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組成部分,教師要加強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將技術、資源和方式等方面與教學活動進行有機融合,發揮新型教學手段的實際價值。在教學中,可以將抽象的語文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條件。還可以有效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意義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來看,大部分小學語文教材知識內容十分廣泛,比較貼近生活實際,滿足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多方面需求。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進行整合,不僅可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但是當下語文教材有許多知識內容與生活聯系不大,比如年代久遠的古詩詞等,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加強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2.拓展知識層面
由于語文教學時間有限,其課本知識內容也十分有限,單純地學習課本教材知識很難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通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進行整合,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積極查閱相關知識材料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傳統教學中,教學資源都是由教師自己收集整理,大大影響了教學進度。現代化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收集相關資源,拓展知識層面的同時,構建完善的語文知識系統,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轉化為視頻、圖像和音頻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靈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避免學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無法掌握相關知識,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使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自主參與語文教學活動。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西湖》時,整篇文章內容圍繞西湖優美風光進行描寫。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西湖美景缺乏全面理解和認識。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西湖美景的視頻和圖片,使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西湖的景色優美,體會到當地風光的無限美好。
2.設置教學問題
傳統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地位,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導致教學氛圍乏味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限制,而影響到教學效率。在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組建班級QQ群、微信群、微博話題等形式,科學合理地為學生布置任務,使學生可以將自己想法與其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真實表達自身想法,帶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發揮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虎門銷煙》時,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科學合理地提出問題。比如,文章第一段開頭的用意是什么?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等等,組織學生在QQ群、微信群、微博話題上發表自己的看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每位同學都可以積極參與,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精神,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對學生的成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自身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進,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教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拓展學生知識層面,發散思維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其全面發展,為日后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波.基于新課程標準的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
[2]陸彩萍.精彩在“優化整合”中綻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與反思[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4):84-85.
[1]吳玨.網絡視角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應用研究[J].吉林教育,2015(1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