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霞
摘 要:在小學階段,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十分顯著。為了保證班級管理工作高效、高質,班主任應當注重掌握好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技巧,從而使師生之間的溝通更加有效,提高班級管理效果。鑒于此,主要圍繞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技巧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學生;溝通技巧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在語言思維、行為素質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建設和提升。而班主任展開小學班級管理,主要目的是規范小學生行為習慣,從而實現小學生素質教育。為了保證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教師應當注重掌握好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藝術,通過有效、合理的溝通,能夠縮短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小學生當前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一、溝通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無論是在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師生溝通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質量與班級管理效果。尤其是班主任,在平時與學生相處與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更需要加強與小學生的合理溝通。通過溝通,教師能夠清楚地了解小學生當前具體的學習情感,領悟小學生的真實想法,方便班主任根據小學生具體情況,合理展開教育與管理,從而規范小學生思維建設、行為表現。同時,班主任與小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能夠讓小學生從情感上接納班主任所組織的班級活動與管理工作,縮短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以便班主任所展開的班級管理活動能夠獲得班級學生的大力支持,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與質量。
二、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技巧探究
1.注重溝通地位平等
溝通的藝術在于師生之間應保持地位平等,讓小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與班主任進行溝通與交流。因此,教師在與小學生談話時,應注重談話態度,以平易近人的姿態面對小學生。在與小學生進行溝通時,教師應當想辦法以朋友的身份,并利用平等、民主的語言與小學生展開交流,以便小學生在與班主任進行交談的時候,能夠保持身心放松,從而將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分享給班主任,方便班主任及時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建設情況,并有效開展教育與管理對策。同時,班主任在與小學生進行溝通時,應當給予學生發言的機會,認真聆聽小學生的想法,了解小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使班級管理活動更加有效。
2.采取激勵手段,展開賞識溝通教育
眾所周知,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所以在心理上、情感上較為脆弱,如果教師一味采取批評性教育,則很容易導致小學生產生自卑情緒。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當注重采取激勵手段,在與小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當善于發現小學生的優點,并開展賞識教育,以便小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鼓勵與引導下,逐漸培養自信心。通常情況下,班主任可以采用先揚后抑的溝通原則,先對小學生的優勢進行鼓勵,再根據小學生目前存在的不足給予指正,促使小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改變自身不足,變得越發優秀。
3.以愛心為基礎,展開情感溝通
班主任在與小學生進行溝通時,應合理滲透愛心、耐心,注重加強與小學生之間進行精神溝通、情感溝通。班主任在溝通的過程中,向小學生滲透情感內涵以及道德內涵,讓小學生能夠針對真實案例,深入體會良好的道德、品質內涵,從而自主規范自身的行為表現。
4.溝通過程注重以理服人
班主任為了做好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應當注重提升自身溝通藝術,并注重以理服人。針對小學生所犯的錯誤,教師應當深入調查并了解事件具體起源、經過、結果。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讓小學生能夠從主觀意識上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以激發小學生的自我改正意識。比如,當班主任發現有小學生踐踏草坪時,便可以告訴小學生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它就像正在茁壯成長的你們,小草也會疼,所以我們不應該傷害它。班主任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一個講道理的人,為小學生提供良好的榜樣,從而加強小學生良好品格的有效塑造。
5.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展開有效溝通
班主任在與小學生進行溝通時,應當避免一味責罵和懲罰小學生,埋怨小學生的過錯,而是要本著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與小學生之間進行合理溝通。師生之間在溝通時,應保持理性,班主任應注重安撫小學生情緒,并詢問事件具體經過,并引導小學生尋找解決的辦法,以及如何改正錯誤。班主任要讓小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犯錯并不可怕,及時改正并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才是最可貴的品質,從而讓小學生從小便養成自我反思,并正視自身錯誤,積極改正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生教育過程中,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是小學生思維啟蒙、行為規范的導師。作為小學班主任,應當注重與小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做到平等、激勵、愛心、講理、高效溝通,通過與小學生之間進行良好溝通,向小學生滲透正確的思想品格,加強小學生行為規范教育與管理,從而提高小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曹楊麗.溝通藝術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漢字文化,2017(15):90-91.
[2]白鶴.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赤子(上中旬),2017(7):204.
[3]龔曉丹.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藝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17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