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瓊瓊
摘 要:在教育過程中,師生關系和諧是保障師生交流的基礎,同時良好的關系也是推動學生進步以及為學生創建良好學習氛圍的有效途徑。因為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班主任在構建師生關系的同時需要注重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習慣等。但是,在當前教育當中,大多數班主任都無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對此,為了更好地優化和改善師生關系,文章詳細分析了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溝通的方法。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有效溝通;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1.師生缺乏心靈溝通
小學生普遍具備較強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所以在班級學習中會出現大量的問題。但是,因為班主任對大量、過于簡單的問題會形成不耐煩的情緒,所以在長時間之后也會逐漸忽略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導致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一定的厭煩和抵觸情緒,在班主任的管理過程中學生會出現明顯的不配合現象,從而導致班主任對學生的忽略更加嚴重,惡性循環由此形成[1]。另外,師生之間的交流普遍較為淺顯,大多數都是與教學相關,這也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很難達到和諧的程度。
2.批評溝通現象嚴重
大多數的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與角度上進行溝通,很難從學生的角度、感受上進行溝通。在具體工作當中,班主任習慣性地以權威方式發布命令,并不會采取學生的意見,與學生溝通時也是以批評性的語言進行,這一種批評性的語言必然導致學生形成抵觸情緒,從而讓師生之間的溝通質量更差,不僅無法保障和諧的關系,同時班主任工作的機制形成效果也會更加不理想。
1.強化師生關系的溝通
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必然建立在班主任、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上,只有在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基礎上,才可以構建行之有效的師生關系[2]。對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實行良好的溝通顯得非常重要。班主任在溝通過程中需要不斷發展學生所呈現的問題,促使班主任可以及時糾正所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在溝通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及時掌握學生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想法,尤其是一些意見,借助學生的意見對自身的管理、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改進,在構建和諧關系的同時促使學生長遠發展。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每周的班會作為載體,通過主題班會的方式了解學生,在班會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身份轉變為“學生”,與學生一同對班級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敞開心扉,自由進行發言。這樣的班會方式可以讓班級團體凝聚力得到提升,同時也間接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為和諧關系的構建提供一定的幫助。
2.尊重學生構建良好溝通環境
班級管理是小學教育當中重要的組織形式之一,是確保學生可以良性發展的關鍵,同時班主任與學生溝通也是落實班級管理方法的有效方式。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中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個體性地位,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都給予高度尊重,特別是在當代學生生活教育環境差異較大的情況下,教師更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感受進行溝通,讓學生感受到平等,促使學生可以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與班主任溝通。另外,在溝通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嚴格控制自身的語言,尤其是減少評價性、批判性語言的使用,改善溝通時的氛圍,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3.應用溝通性的實踐活動性
在實際教育當中,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歌唱比賽等活動,借助趣味性較高的活動促使師生可以以團體的方式“參戰”,在這一些團隊項目當中,師生的目標會更加統一,此時師生的溝通效果便會更加理想。另外,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當有意識地尋找機會,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促使學生在班級活動當中形成與班主任的良好關系,提高班主任在溝通時的有效性,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與溝通意識,間接提升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的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情感以及認知能力仍然處于發展階段,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要耐心地指導。對此,班主任不僅要保持較高的工作熱情,同時還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正確看待學生的發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1]岑春友.探究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與家長有效溝通的重要性[J].未來英才,2017(4).
[2]楊慧萍.淺談小學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有效開展品德教育[J].錦繡,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