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梓華
摘 要:從2016年起國家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注重青少年的法治素養的培養,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著長遠重大的意義。在文章中,文章作者與自己的工作實踐相聯系,闡述了初中部編《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初中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一直在沿用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形式,但這已無法適應新時代教學的需要。單調枯燥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展,更談不上培養初中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與探索的精神。所以,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要轉換自己的教學觀念,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運用全新的教學策略,激發起初中生學習的熱情 ,并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吸引到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課堂中來,使教學水平與效果有所提高。
初中階段的孩子由于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對于是與非還沒有建立起很好的分辨能力,其“三觀”還處于發展之中。初中生的思維非常具有跳躍性,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人際關系、社會環境日益復雜,學校與家庭要加強對初中生的引導,加強他們的法治觀念。例如,在之前的新聞媒體中,有不少校園暴力的相關報道,在2016年的5月,在山東某城市的一個中學,發生了某中學生在廁所被毆打的欺凌事件,這個事件的視頻在網上得到了瘋狂傳播,影響極其惡劣。類似事件的報道還有一個初二的女生被欺凌,遭到了集體的毆打,校園暴力愈演愈烈了。在2017年底,我國最高檢察院對中小學欺凌與校園暴力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了公布。以上情況可以說明,當前初中生的法治觀念很淡薄,道德認識還沒有走上正軌。因此,在初中生中大力開展道德與法治方面的教育是頭等大事,社會各界要引起重視。
1.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
要想在初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活動,并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出言傳身教的作用,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教師要努力加強自身學習,形成過硬的道德品行與遵紀守法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讓自己成為一面可以讓學生正衣冠的鏡子。教師要嚴于律己,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如此一來,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具有說服力。比如,教師在對部編教材中一些有關于言行標準的內容進行教授時,就可以將自己作為例子,讓學生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檢驗,學生如果發現教師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當面提出。在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引之下,初中生就可以更好地分辨出哪些言行是好的,哪些是需要改進的,從而有選擇地去效仿。
2.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
初中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道德法治觀念也還沒有完全形成,對于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要遵紀守法,為什么要建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還沒有理解透徹,對于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好的現象不能很好地辨識。尤其是在進入網絡社會以來,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享樂拜金主義的消極現象,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巨大沖擊,并有猶疑的思想存在。在這個成長的關鍵時期,就需要教師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師在教學當中,用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與學生形成朋友式的關系,成為他們值得依賴的朋友,讓他們向教師坦露心聲。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運用道德觀念與法治認識,正確地看待遇到的問題,并進行恰當的處理,為初中生解決他們的疑惑,讓他們更加正直善良具有正能量,經受住不良思想的影響。
3.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
在初中的素質教育中,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要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但學生在學校的教育還是受到了時空的限制,所以,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不能與家庭的教育相脫離,教師要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及時地將學生在校的一些言行向家長作出反饋,特別是有關于思想道德層面與法治教育層面的內容,更要全面地與家長交換意見,更好地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成長之路。另外,教師與家長保持良好的聯系,有利于教師了解到學生在家庭里的一些言行與表現,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更好地教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道德與法治方面的教育,對于不足之處予以加強。同時,教師也要對家長進行提醒做好孩子的榜樣,在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對他們產生正面的影響。通過學校與家庭的聯合行動,更好地保證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4.在教學中利用提問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學習是從思考中來的,只有通過積極地思考,才能得到更好的進步。初中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如果能帶著問題去進行知識的探索,不僅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加深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對于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學習的態度是非常關鍵的,要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初中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并精心設計,在恰當的時候拋出問題,激發出學生的未知欲望與好奇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教學的效果得到改善。
5.在學校積極開展“法治進校園” 活動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學校要積極主動聯系當地的教育部門與檢察院,邀請一些法治專家與檢察官走到校園中來,為初中生做好法治宣傳教育,并對法律的知識進行普及。通過舉辦一些相關活動,與學生和家長產生互動,帶動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使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6.教師要重視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因為我們所學的知識不是脫離于生活而存在的,知識從生活中來,又在生活中得到運用,一定要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落實到運用上,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實處,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真正得到提升。目前,有不少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時,理論化比較嚴重,所教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如何通過考試,對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實踐性比較忽視,沒有顯示出應有的價值,阻礙了學生人格方面的發展;還有一些教師單純為了追逐考試的分數,在教學中讓學生做了大量的題目,使得學習成了體力勞動,導致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產生了厭倦的情緒,這也就背離了教育的初衷。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改變自己舊有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做到在實踐中對知識的應用。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不但是教師的任務,更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任務。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帶領者,一定要先從自己做起,規范自身的言行,并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更好地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活動,將學生培養成遵紀守法的公民。
[1]李 彬,涂小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版),2018(3).
[2]鄭晴晴.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