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摘 要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所發揮的作用愈發突出,對其素質能力、創新意識和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應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研究媒體融合對新聞傳播的影響,深入探討融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編輯應該如何轉型、如何創新、如何發展。文章立足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特點,指出了當前新聞編輯所面臨的挑戰,對我國電視新聞編輯所具備的能力素質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強化措施。
關鍵詞 融媒體;電視新聞編輯;創新意識;融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8-0079-02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媒體人,特別是編輯們應發揮自身優勢,在競爭中獨樹一幟。
新聞編輯作為新聞資源的采集者、新聞內容的編制者及新聞消息的發布者,其自身綜合素質能力不僅會影響到新聞報道質量及影響力,而且還會對社會輿論產生導向作用,所以一名優秀、出色的新聞編輯,應具備較高水平的專業素質及工作能力,才能承擔起社會責任,為我國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面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趨勢,新聞編輯應及時轉變傳統工作理念和模式,結合市場及受眾實際需求,對自己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能力,做好編輯工作,提高新聞內容質量及影響力。
1 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內涵
融媒體是隨著信息化社會不斷發展而衍生出的一種運作模式,通過各種媒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特別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達到了揚長避短的作用,實現了資源的互通共融。融媒體具有多元性、時效性、互動性及發展性等特點。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使代表傳統媒體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多種形式的新聞傳播方式受到沖擊,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編輯要充分發揮融媒體自身的互補性,將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相結合,取長補短,將新聞的宣傳方式、傳播內容等進行有效整理與合并。因此,電視新聞編輯要運用新的思維方式打造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
隨著數字傳播的興起,電視傳播融合了多種先進的技術,這就敦促著電視新聞編輯要走出傳統的思維框架,放寬視野,全面看待問題,以客觀公正的視角看待社會、看待新聞事件,要善于打破傳統思維,有自己的編輯思想和理論體系,并付諸實踐。
2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
媒體融合是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而在新聞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過程中,新聞編輯必然面臨著各個方面的挑戰,因此,新聞編輯在提升自身素質能力時,必須明確具體變化以便做好積極應對。
2.1 新聞編輯環境的變化
新媒體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新聞的發布和傳播,網絡高度開放性的特點,使得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同時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參與各媒體互動,這些都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也是新媒體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的根本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為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開展新聞編輯工作時,編輯必須積極適應新形勢,優化思路,整合利用各種新媒體資源,以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新聞編輯環境的變化,要求新聞編輯必須具備更強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
2.2 新聞編輯內涵的變化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背景下,報紙新聞、電視新聞、播送新聞等新聞編輯內涵都發生了改變。
首先,計算機、數碼相機等先進設備的應用,提升了信息采集速率、新聞編輯質量,并豐富了新聞內容,打破了時空限制。
其次,由于知識不夠全面,創新方法不多。融媒體背景下部分編輯缺乏主見,不能很好地適應融媒體的發展趨勢,思維不夠開拓,缺乏編輯思想,工作效率也差。
再次,對于電視新聞編輯來講,必須更加注重新聞內容的實效性,通常需要進行現場直播,信息編輯的時間十分有限,新聞編輯的工作量越來越大,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新聞編輯具有更高的綜合素質。
2.3 新聞編輯工作流程的變化
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工作流程,需要先收集新聞信息,然后再根據受眾需求對其進行媒體加工,最后完成新聞報道。而新媒體的出現,互聯網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拓寬了新聞信息采集和傳播渠道,同時信息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包括文字、圖片、影像、音頻等,這些都會對新聞編輯工作流程造成影響。新聞編輯工作流程的變化,對新聞編輯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質能力
融媒體背景下,對編輯的創新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新聞編輯應敢于面對、敢于迎接新的工作挑戰,從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特點出發,不斷提升自身各個方面的能力與素質。
3.1 新聞角度把握能力
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在對新聞角度的選擇方面,缺少市場意識,沒有很好地從受眾角度選題,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受眾都只能被動接受。而融媒體背景下,受眾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受眾兼具新聞接收者和發布者這雙重身份,他們有著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在這種背景下,新聞編輯就需要樹立“受眾至上”的工作理念,及時根據受眾所關注的社會熱點事件,在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實效性基礎上,準確把握新聞角度,精心策劃新聞節目選題,更多地站在受眾立場考慮,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滿足受眾的主觀需求。
3.2 網絡媒體運用能力
依托互聯網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尋找新的發展路徑,是促進媒體融合的本質體現,這就勢必要求新聞編輯能熟練、靈活運用網絡媒體來為新聞編輯工作服務。
一方面,新聞編輯應從信息的產生、傳播及擴散等方面入手,了解網絡運作原理及特點,以便能夠更好適應網絡媒體環境,滿足媒體融合工作的要求。
另一方面,新聞編輯必須熟練運用微信、博客、微博、論壇等網絡媒體工具,完成信息的采集、處理、整合及發布,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提高新聞編輯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除此之外,還需要掌握視聽信息制作工具的操作技巧,便于對多種形式的新聞信息進行快速處理,包括文字、音頻、圖片、影像等,進一步豐富新聞內容。
3.3 新聞信息整合能力
融媒體背景既為新聞編輯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材料,同時也加大了信息處理難度,新聞編輯需要突破以往傳統新聞的桎梏,將所有可以與新聞融合的媒介進行整合,具備較強的信息整合能力,做到統一規劃、資源共享,并且建立起一套比較適合編輯自己的采編流程。
以昌平區傳媒中心每天新聞業務工作流程為例:傳媒中心下設置了很多相對獨立的部門,每個部門的職責都不同,他們將新聞的融合過程進行明確的分化處理,然后在總編輯部的策劃、組織、協調下進行新聞產品的制作。總編輯部和各部門負責人每天需要召開編輯前的會議,這里各個媒體平臺的總編輯也需要參加進來,對當日的新聞內容進行安排,討論哪些新聞和報紙以及其他媒介能進行良好的融合,然后根據討論結果下達各部門的工作任務。這樣的規劃與協調,可以有效提高新聞業務流程的效率與通暢性。
在日常工作中,新聞編輯還應時刻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善于從生活中尋找新聞素材,并對其進行識別和篩選,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新聞編輯素材。
同時,還需要結合受眾實際需求,對所采集到的信息進行系統化整合,新聞內容保證觀點的明確性、用詞的準確性,便于受眾看清事件本質,進而了解社會動態及最新成果。
3.4 新聞采編創新能力
創新是發展的源泉,新聞編輯必須樹立創新意識,不斷強化自身創新能力。筆者認為,融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應適應網絡信息化時代新聞編輯職能的轉變,以滿足受眾需求為根本,以保證新聞質量為基礎。
首先,從單純的新聞信息篩選與過濾及新聞內容的編制,把關、逐漸向解析新聞、新聞信息服務和意見領袖方面擴展。
其次,應改變傳統單一的新聞編輯工作流程,在學習掌握新編輯技術手段前提下,對工作流程進行探索和創新,在簡化工作步驟、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充分挖掘新聞信息的價值。
另外,編輯還應該對新聞表現形式進行創新,以經濟類新聞的編輯和報道為例,可利用大數據處理并整合采集所得信息,采用網絡連接表現手法,進一步拓寬新聞深度和廣度。與此同時,還要對新聞進行融合處理,使新聞與受眾產生共鳴,因此在視覺傳達上將更加豐富多樣、形象生動。
除此之外,還要求編輯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須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識;須要堅持思維的相對獨立性。
4 結論
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過程中,新聞的傳播方法也有了質的飛躍,這不僅需要編輯能以獨到的眼光看新聞,而且也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融合能力。新聞編輯應認識到自身職能的轉變,及時更新傳統工作理念、創新傳統工作模式。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從新聞角度把握能力、網絡媒體運用能力、新聞信息整合能力、新聞采編創新能力等方面入手,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力,才能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優秀的新型新聞生產者。只有編輯不斷強化自己的創新能力以及融合能力下,才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立足之地,為新聞的質量和效率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黃曉梅.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與創新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0):131-132.
[2]鮑新文.融媒體背景下新聞采編流程再造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2):44-48.
[3]尚小虎.探究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下新聞編輯素質能力[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48):94.
[4]梁美蓉.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下新聞編輯素質能力的提升要求[J].科技傳播,2015(1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