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
摘 要 進入了移動社交媒體時代,大眾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占據著廣大受眾的精神與生活層面,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與此同時,大眾攝影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成為傳統攝影形式的重要補充。大眾攝影豐富了社會的人文影像,從各個角度彰顯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文章針對移動社交媒體背景下大眾攝影的特點與傳播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 移動社交媒體;特點;大眾攝影;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8-0128-02
如今,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的改變了人們的交流與生活方式,對于大眾攝影領域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各類攝影App的出現,讓我們迎來了大眾攝影時代。在互聯網時代,大眾文化發展速度十分驚人,迅速占據了人們的精神與生活層面,大眾文化以大片、選秀、明星、時尚、肥皂劇等方式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大眾接納了大量的大眾文化,并被其商業性、娛樂性吸引,對人們的精神層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我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46.7%)9.1個百分點。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占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移動互聯社交媒體將成為今后社交媒體發展的重要領域。微信朋友圈、QQ空間用戶使用率分別為87.3%和64.4%;2017年微博繼續在短視頻和移動直播上深入布局,推動用戶使用率持續增長,達到40.9%,交2016年上升3.8個百分點。在移動社交媒體的發展下,大眾文化迅速崛起,大眾化、世俗化的文化與藝術市場深受沖擊,作為大眾文化的一種組成,大眾攝影也具有這些特點,伴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大眾攝影已經發展成熟,以往僅有專業攝影人才才擁有的相機,進入了千家萬戶,圖像也開始進入到傳播媒介中,各類大眾攝影比賽如火如荼。
1 移動社交媒體背景下大眾攝影的特點
進入信息化時代后,攝影器材便攜化、信息傳播媒介多樣化,數字成像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圖片的發布與生產中,打破了傳統攝影文化等級的疆界,攝影成為一項大眾化的活動,我們進入了大眾攝影時代。大眾攝影的存在解決了傳統攝影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能夠為新聞報道提供線索和圖片,成為當前新聞攝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移動社交媒體能夠隨身攜帶,及時定位,提供附加的服務,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大眾攝影以全面的視角、開拓的眼光觀察社會,將著眼點聚焦于各類群體中,豐富了當代人文歷史的影像庫,涵蓋到生活、政治、經濟等各個角度,通過對生存場景的描繪釋放出了人文關懷的力量,對社會道德發展、大眾生活習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大眾攝影的共享。當前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信息傳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這不僅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發生了本質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整體組織和結構。在知識共享時代,主體也存在顯著的差異,知識共享的類型也各不相同。具體來看,知識共享的內容包括團隊知識共享、個體知識共享、組織實時共享三種類型,在移動社交媒體中,上述三種都有涉及。與傳統社交媒體相比,移動社交媒體下大眾攝影具有“大而廣”的特稱,傳播效率高、精準度高,知識的表現形式也更加細致。
2)攝影知識的共享。進入數字時代以來,數碼技術的發展給攝影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字攝影改變了傳統攝影的理念和方式。在移動社交媒體下,信息實現了“點對點”傳播,一個用戶可以關注另外一個用戶,瀏覽其上傳的圖文,并進行評價,上傳圖文的用戶在收到信息后,可以反饋,通過發私信、加好友的方式加深雙方的了解,這均是點對點傳播模式的代表。
3)面對面的共享。移動社交媒體能夠將社區內的用戶根據偏好、地域集合起來,劃分為小群體,這種小群體的交流與溝通是一種互動交叉的信息傳遞模式。這種交叉活動可以從線上轉移至線下,形成特定的主題氛圍,構建出面對面、多對多的形態。
2 移動社交媒體下大眾攝影對新聞攝影帶來的影響
1)積極作用。進入了移動社交時代后,社會大眾可以直接參與進新聞攝影中,很多新聞媒體也會直接采用大眾攝影圖片,激發出了社會大眾的參與熱情。大眾攝影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新聞的真實性與可讀性,對于新聞攝影而言,真實性是其生命,如果喪失了真實性,新聞攝影也會失去應有的價值。在大眾攝影出現前,要獲取一手信息,新聞記者需要在現場進行走訪與調查,新聞報道時間往往會滯后,進入大眾攝影時代后,可以通過大眾攝影來獲取現場照片,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現場調查與走訪時間,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
2)消極作用。移動社交媒體下大眾攝影的傳播會導致新聞報道出現失實的問題,大眾攝影師并非專業攝影師,他們的攝影水平、道德素養參差不齊,在攝影時,會由于客觀、主觀因素的影響夾雜不實信息,混淆視聽。加上我國大眾攝影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這一方面,國家缺乏科學的法律、法規規定,導致大眾攝影隨意性問題明顯。此外,大眾攝影也會導致新聞事件被夸大,一些大眾攝影師在拍攝完照片之后,會發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博取關注度,為了增加點擊量,少數大眾攝影師會拍攝夸張圖片,影響了民眾的判斷。
3 移動社交媒體背景下大眾攝影的傳播
1)大眾攝影功能的拓展。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攝影活動,創作動機、創作過程都具備主觀性特征,攝影也不例外,不同的攝影類型,其價值是有所差異的,新聞攝影、商業攝影更多的強調社會責任與商業邏輯,而藝術攝影、大眾攝影則強調興趣與愛好,屬于自我文化修養的一種類型。在移動社交媒體誕生之后,攝影的社會角色功能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成為一門“語言”,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媒介。不管是專業化的攝影師,還是大眾攝影師,攝影的目的都是為了傳播、分享,實現信息與情感的傳遞。在移動社交媒體背景下,大眾攝影功能也實現了拓展。攝影具有審美、認識、教育、自娛等多元化的功能。利用移動社交媒體,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大眾攝影師,以發揮圖片的社會功能。攝影的本質與語言、文字是一致的,都是人們表達思想、記錄社會的一種形式,但是與語言和文字相比,攝影直觀,感染力強,移動社交媒體下的大眾攝影成為促進社會發展,記錄時代變革的力量。
2)大眾攝影的自我傳播。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中,大眾攝影的發布量也越來越大,其主力軍以“90后”年輕人為主,他們渴望通過大眾攝影來強化自我認知,這是促進大眾攝影自我傳播的原動力。攝影照片能夠通過一次性傳播,實現與他人的交流,全球化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大眾攝影的自我傳播,人們可以向內部、深處來挖掘可拍攝內容與題材,生活瑣事被無限美化、放大、渲染,人們拍攝自己的日常瑣事,企圖實現精神家園的共享。作為大眾文化的組成,大眾攝影更加強調感官上的愉悅,往往忽視了對現實的理性反思,大眾攝影強調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官,追求視覺的快感與刺激。如大眾攝影中常見的搞怪照、美女照,這類攝影作品具有趣味性、美感的特點,能夠對受眾眼球產生強烈的刺激,滿足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欲望。從這一角度而言,大眾攝影的自我傳播滿足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思考,攝影師創作的初衷也是為了滿足眼球欲望,攝影作品往往在主題上,缺乏深刻的意義與審美厚度。
3)大眾攝影的發展機遇分析。從大體而言,移動社交媒體對于大眾攝影的影響是利大于弊,如今,大眾攝影處于時代變遷的風口,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大眾攝影的門檻也越來越低,這也讓更多的普通民眾有了接觸攝影的機會。并通過網絡等渠道進行交流,提高自身的攝影技術,準確而言,移動社交媒體為大眾攝影的發展打開了方便之門。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需要在新聞攝影方向上進行調整,促進新聞攝影的深度化發展,應用文字、圖片的形式來展現新聞現場,加入文字注釋,推行非事件性、故事性強的圖片報道。
4 結束語
在移動社交媒體背景下,人們迎來了新的攝影時代,傳媒業也為攝影賦予了更多的期望,讓“讀圖時代”的到來成為了可能。伴隨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與手機攝影成像質量的提升下,大眾攝影開始普及,成為全媒體傳播鏈的關鍵環節。大眾攝影圖片生動、便捷、新鮮、直觀,無論在廣告宣傳、新聞發布,還是藝術表現方面,都獨具魅力。
參考文獻
[1]磨惟偉.發達國家網絡社交媒體治理新動向及啟示[J].中國信息安全,2018(2).
[2]申恩平,馬鳳英.社交媒體對知識分享的影響作用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8(3).
[3]譚天.社交媒體給少數民族帶來的發展機遇[J].新聞論壇,2017(6):51-54.
[4]蘇海峰.淺析社交媒體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其趨勢[J].新聞論壇,2017(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