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琪
摘要: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實施現實題材創作是十九大報告精神的核心要義,是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以文藝引領時代風氣的重要舉措。那么,面對火熱生活,如何打造出優秀的現實題材戲劇精品力作?
關鍵詞:新時代;戲劇;創作
一、創作觸動大眾靈魂的作品
現實主義強調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的現實本質和歷史本質,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統一。既具有強烈的藝術形式,又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在給人帶來美感的同時,又給人以精神上的力量。當下,一些簡單的、粗糙的、膚淺的、庸俗的作品曾給我們的戲劇事業造成極大傷害,這需要重視并努力克服。現實題材的藝術創作是一件嚴肅且艱辛的事情,不能捕風捉影,也不宜走馬觀花,更不可能一揮而就,藝術家要真正融入到新時代發展的洪流,并能把握住生活和藝術的關系,將高尚的情操注入到藝術作品的形象之中。在進行現實題材藝術作品的創作期間,藝術家也有一個再學習再認識的過程,也有一個反復推敲和精神升華的過程,這也是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夠打動人感染人的關鍵所在。
現實題材的文藝作品是對正義的謳歌,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活的關注,以情感化的表達再現,觸發人對自然、和平、生命和愛等深層次的問題的思考,呈現出現實主義創作崇高的審美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孟子所強調的“浩然之氣”,比一般的美更為廣闊宏偉,現實題材繪畫所能帶給觀眾的震驚是對現實生活的精細揣摩,對動人瞬間的精彩捕捉,對人間真情的集中釋放。現實題材文藝創作一般都具有巨大的社會意義與歷史價值,它是一種屬于社會的公眾的藝術。現實題材創作,要深層次走進百姓生活,扎扎實實地體會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才能創作出具備人文情懷,觸動大眾靈魂的作品。文藝工作者只有走到田間地頭、廠礦企業,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用心體會人民群眾的冷暖,我們的作品才會更加有生機有活力,得到百姓的贊賞、人民的喜愛。
二、在創作中融入當代思考
當下,有些地方一旦出了一部好戲,各個院團往往“一窩蜂”撲上去,簡單復制其故事模式、人物類型。如何避免創作的雷同化和“一窩蜂”現象?江蘇近年聚焦現實題材創作,涵蓋紅色題材、農村題材、都市題材、名著改編等各個層面,不但題材多樣,且成績不俗,形成自己的特色亮點,現實題材話劇《楓樹林》和淮劇《小鎮》連獲“文華大獎”,揚劇《花旦當家》和淮劇《留守村長留守鵝》連續兩屆擔綱全國基層戲曲院團會演開幕大戲,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現實題材藝術作品相繼問世。其成果取得的原因在于對獨特題材的選擇,或者在眾多同類題材中實現突圍,是考驗創作者智慧和眼光的。但是,僅僅做到題材的多元還遠遠不夠,現實題材創作中如何融入當代思考,如何讓現實題材作品真正具有現代性,如何創造出既有生命質感又有現代理念、具備精神引領的人物形象,如何在現代戲舞臺上有機傳承傳統戲曲技藝,如何在表現手法上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努力。只有同時實現題材選擇的多元,思想內容的多元,創作手法的多元,表現形式的多元,現實題材創作才有可能呈現多樣性,也才有可能出現精品。緊抓現實主義題材,除了題材要選好,藝術質量更要搞好。思想性的實現不能依靠大喊大叫和政治說教,要以作品的藝術之美感染人、影響人。
三、扎根現實,描繪時代華章
當下舞臺藝術的現實題材創作有“四難”:選題難,往往僵化、雷同、陳舊;創新難,特別是戲曲,表現程式與當代生活有距離,往往情節簡單;情感的生動表達難,不少作品人物臉譜化,思想貧乏;市場推廣難,往往留不住、傳不開。如何“破題”?漣水縣淮劇團團長陸前生說,作為基層劇團,我們長期扎根基層,常年在農村演出,與老百姓距離最近,感情最深,最了解百姓生活。生活在基層,就要為普通百姓抒懷,用平凡事,演繹不平凡的的人生,謳歌人民,弘揚正氣。漣水屬于農業大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下,題材廣泛、故事多多,他們創造了《雞村蛋事》《雞村大事》《留守村長留守鵝》等大批優秀劇目。他們創作的淮劇《留守村長留守鵝》,不久前獲得文化部部長雒樹剛的肯定,雒樹剛部長認為“這是一部老百姓愿意看的戲,更是老百姓看完后能夠記得住、傳得開的戲”。陸前生說,“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為使劇本更加豐滿既有品位,又接地氣,我們多次組織專家研討,并請農民把脈,28次易稿后才有這部活色生香妙趣橫生的《留守村長留守鵝》。風俗風情入了戲、鄉言俚語成了詞,人物各具個性,這樣的作品,自然會受歡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這一重要思想論斷,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精神一脈相承,在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同時,更加強調現實題材創作。藝術生產只有對焦現實題材,攻堅克難,才能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現實題材中“現實”二字狹義、精準的定義,即為“當代”,主要指改革開放,特別是本世紀以來的時間階段。藝術創作應直面現實,應聚焦人民群眾已經和正在創造的新生活,才能具有戰斗力、影響力和生命力。這是戲劇推陳出新、活態傳承、振興繁榮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