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與美國這兩大強國在各個方面的融合交流在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流現象的飲食文化,也在這中間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中國和美國飲食文化差異的研究,更加能夠促進中國與美國在飲食文化中的融合與交流,從而有效地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產生的障礙與沖突。
關鍵詞:中國與美國飲食;跨文化交流;差異;研究
在中國與美國交流越來越頻繁和密切的今天,飲食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跨文化交流現象,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效地研究兩國的飲食文化,能更好地促進兩國飲食文化的交流。
一、跨文化交際
各國文化體現出的多樣性、多元性、差異性和變動性造就了文化的復雜性。跨文化交際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即是各國文化及其交際習慣。在實際的生活中,當人們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由于來自不同國家,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與價值觀,常常會導致交際活動受阻。因此,了解和熟悉中美兩國各自不同飲食文化,能夠極大地幫助兩國進行更好的跨文化的交際活動。
二、兩國的飲食文化觀念
中國的飲食文化觀念。中國的飲食文化追求“色、味、香”俱全,中國自古就有“食以味為先,民以食為天”的說法,所以,中國人對美食是如饑似渴的追求;并且美食需要配料與食材相互搭配與融合,使得食物的口味更加地豐富。[1]。中國人的飲食觀念重視對身體的養生保健,注重各種各樣的食材的搭配,比如粗細搭配和葷素搭配,以相輔相成、相生相克等調理和指導烹飪。重理:中國人的飲食觀念提倡健康、向上的文化基調,追求高尚的情調。在飲食文化的背后也蘊藏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以及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而飲食也逐漸地與精神方面的享受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對社會心理調節的一種關鍵的手段[2]。
美國的飲食文化觀念。注重理性,注重營養搭配。他們大多數人對飲食的了解來自于營養學,并非味覺;他們每天吃飯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存,所以每頓餐都會吃大塊大塊的肉,吃整只鴨肉,并且生著吃新鮮的蔬菜,比如黃瓜、番茄、西蘭花、大蔥等,他們不太著重于食物的顏色與美味,幾乎不把吃飯與精神層面的享受相結合,從而反映出西方的飲食觀念的實用主義[3]。選擇食材精細,但在每天的飲食類目不比中餐多,一日三餐飲食比較簡單容易,并且追求高效。美國人在選擇食料時十分細致、講究,選擇食材方面比較廣泛;注重色澤之間的搭配,講究原材料的形狀和顏色各個方面的搭配。餐點著重顏色新鮮、激發食欲,所以在色彩上特別講究明快和對比[4]。
三、中國與美國飲食文化的差異
飲食觀念的差異造就了兩國飲食文化的差異。中國的飲食文化的核心在于“味”,中餐的菜肴對食品的味有著很高的追求。在這里的“味道”不僅僅包括食物美味的味道,更包含食物美麗的外觀和光亮的色澤。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觀念里,在追尋食物的“美味”時,往往能夠體現出對“意境”的追尋。在這里指的“意境”難以用具體形象的語言來描述,即使用人們常常所說的“色、香、味”能將這里的意境來具體化,但發現這也是不太可能的。烹制美味的中國特點的食物時,最為關鍵最具困難的部分是怎樣將各種各樣的味道進行合理的調制[5]。在這里說的味道包括食物原來的味道以及食物被蒸熟之后的味道,各種各樣制作所必須的食品原輔料、主材料以及調料。而對于這種融合之美的狂熱追求也正是中華民族烹飪技藝的精華。在中國的傳統飲食中雖然特別重視對“味道”的烹制,然而,這并不忽略在對外國菜品的外形以及色、香、味的講究。在烹制過程時,既要重視食物本身內在的“美味”,同時也渴望菜品在外形和色澤上到達比較高的一個水平。中國人的傳統飲食文化中對“美味”的要求就是渴望烹制能夠到達一定的效果。而在中國傳統的飲食觀念和哲學觀念中體現出了食物外觀的不清晰以及不可觸摸性[6]。因此,中國人在烹制美食時,對美食外在的追求遠遠地超出了食物本身的營養。中國菜肴烹制最后的需求是渴求通過對各種各樣調料及原輔料之間的恰當的調制,在最終烹制出使人非常滿意的美味。
與重強調食物“味”的中國飲食文化相比較,美國人的飲食文化在食物中間的營養成分和比重方面凸顯的尤為理性。美國人的飲食文化重點強調人在一天里蛋白質、熱量和維生素攝入總量之間的要求,首先要保證營養。相比較中國的飲食文化,對于食物外面的美觀度,如對食品外在的氣味、香味、色澤以及各種形態之間的要求就沒有了。即使是食品的味道平常且普通,也都要硬吃下去,因為食物的營養必須先保證。這樣的傳統飲食文化觀念與西方哲學里對于形而上的觀念的強調是緊密結合的。在美國的宴會上,我們能夠看到各式各樣高檔的餐具,講究的食材以及高品質的服務;在菜肴的外形及色澤上,也有著完美的配比。然而,美國的飲食對食物味道上則與中國人的美味差別大了。美國隨便一個豪華餐廳,不論是大的都市紐約還是小城鎮,我們都會發現牛排只有這一種風味,在對“美味”的追求上無任何美觀和藝術的考量。西餐在菜品的搭配方面都是在盤子中互相分開進行的,我們能找到單個的牛排或雞腿,或在旁邊的盤子里配上些許的番茄、土豆等等。雖然食物的色澤非常鮮明,但是各個菜品味道都是相互獨立的,各種菜品之間制作的原材料互不相協調,形成不了融合的美。
四、結語
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的飲食文化,在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之間的相互摩擦碰撞中必會有交際和傳播。雖然在價值觀、信仰、地域文化和社會習俗的不同造就了中國與美國不相同的飲食文化,但是從最本質的屬性上來說,追求食物的美味和養生已經成為了當代飲食文化的共同之處,中國作為跨國文化交流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了解中國和美國兩國之間的飲食文化能協助我們更好地分辨兩國文化的不相同的現象,對增進我們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更能高效地進行跨文化之間的交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和美國兩國之間的飲食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必然會帶給兩國人民更加多種多樣和豐富多彩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唐瑞.跨文化交際視閾下中美飲食文化的差異研究[J].海外英語,2017,3(2):165-166.
[2]卜小偉.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中西方飲食文化對比研究[J].飲食科學,2017,12(10):106-108.
[3]姜悅,謝祥娟.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西方婚禮飲食文化對比探究[J].散文百家,2018,5(2):55-56.
[4]元志英.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與原因分析[J].才智,2017(11).
[5]殷琳.跨文化交際視閾下中美價值觀的對比研究[J].校園英語,2017,6(31):201-202.
[6]白玉.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中國和西班牙飲食文化差異調查研究[J].赤子,2017,8(2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