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強國
摘 要:歷史是中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課程之一,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眼界有很大幫助。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史料是十分重要的素材,對史料進行利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愛好。本文對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史料閱讀水平的提升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中學歷史 史料教學 史料閱讀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引言
歷史是中學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歷史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科學,在中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歷史教學的重視。史料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素材,是除歷史課本之外的其他主要素材內容,記錄了人類發展的全過程,也是人類豐功偉績的里程碑,歷史史料對歷史教學有很大幫助。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的培養,結合各種史料開展教育,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眼界。當前很多學生在閱讀史料的時候其閱讀能力不高,對史料內容的理解不夠透徹,而且對歷史史料的利用不多,所以導致歷史史料被浪費,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也不高。
一、歷史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
歷史史料是經過專門加工的材料,是指導學生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的工具,在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歷史史料的主要體現是歷史課本,歷史課本的原型和各種史料是不可分割的。從當前我國教育的發展淵源來看,中學歷史學科是學生了解和學習歷史的基礎和起始階段,也是幫助學生塑造歷史認知的黃金起步階段。歷史史料教育十分嚴謹的邏輯性,對于后人甄別歷史、學習歷史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由此看來,史料和歷史課程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如果沒有史料這一素材,則不能為學生提供支持,對于歷史課程教學有很大阻礙和影響。
二、歷史史料閱讀教學現狀
史料是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素材,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歷史史料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但是歷史史料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史料的學習還比較淺顯,歷史史料閱讀障礙成為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因。當前學生在閱讀史料的時候主要有以下問題:
1.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教學注重教學進度,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尤其是忽視了學生的史料閱讀認知能力以及知識經驗基礎,沒有注重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從而使得很多學生都成為考試型人才,沒有真正掌握閱讀的樂趣,對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學修養的培養有一定影響。另外,閱讀素材較少也是影響學生形成閱讀習慣的重要因素,有的教師只是根據大綱教材進行閱讀教學,在拓展教學的時候,給學生提供的素材也比較少,學生涉獵的閱讀素材不夠豐富,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得不到拓展,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嚴重影響。
2.學生被動學習,教學忽略了挖掘文本內涵
在史料閱讀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實際上課堂還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按照大綱教材進行教學,比如讓學生對教材中的史料或相關史料進行分析、解讀、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的實踐機會較少,很多教師看似繪聲繪色的講解,其實并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三、提高歷史史料閱讀水平的策略
1.做好課前準備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學習之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預習,根據所學內容提前做好準備。每節課結束的時候教師就應該要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結合下節課要講的內容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可以利用時間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對即將要學習的歷史課程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就必須要查看相應的史料,從而為歷史史料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運用鮮活史料激活教學方式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豐富多樣的歷史史料可以提高學生對史料的興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在準備歷史史料的時候應該要結合素質教育目標,而不能單純地為了教學而選擇史料。歷史史料的運用是一門藝術,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息息相關,選用鮮活的史料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第一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前人們的實際生活,對歷史內容進行呈現。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展示農耕時代人們使用的各種生活器具,比如石斧、犁等,這些工具都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以這些器具為開篇,并且結合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的改善,讓學生可以產生更加濃厚的好奇心,建立起良好的歷史觀感。這些史料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比較接近,學生也會對這些內容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從而在學習歷史課程的過程中應用閱讀到的歷史史料素材進行學習。
3.做好積極的引導
在史料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所以導致史料閱讀的效率較低,對史料中蘊含的知識的挖掘力度不過。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教師沒有領悟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本質,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按照大綱教材,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批注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批注的方法,而且要形成主動批注的思想。當拿到歷史史料的時候,可以對其中比較關鍵的信息進行標準,并且結合具體的歷史課程,對批注的內容進行解析,從而讓學生明白在閱讀學習的時候什么地方要批注、什么時候需要批注,并且逐漸形成批注的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是初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的重要學科,隨著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提高,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理念。史料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素材,當前很多學生對史料的閱讀水平較低,為了提高對史料的利用效率,應該要積極加強對歷史史料的應用水平,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史料閱讀質量。
參考文獻
[1]顧懷晶.中學歷史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史料意識[J].魅力中國,2013(11)
[2]張靜.論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7 (27)
[3]劉娜.重視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