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城 魏中 張飛 王悅 王琦
摘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研究當前就業背景下,體育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問題,分析了體育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的情況,結合實際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議。
Abstract: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Sports Majors under the current employment backgrou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Sports Major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關鍵詞: 體育專業;就業;創新創業
Key words: Sports Major;employmen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0-0255-02
1 體育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
1.1 體育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有114萬,到2016年畢業生人數增長了651萬,而2018年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820萬。而在創新創業方面,體育類專業受專業、群體、產業發展等內外環境影響,在傳統創業創新領域并不具備優勢。改善體育類專業就業形勢,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刻不容緩。我國現有體育專業年畢業生近8萬人。根據資料顯示,我國體育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偏低,體育類專業畢業生,大部分畢業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嚴峻形勢。甚至有個別媒體(網站)已將體育類專業列為就業黃色警示專業。
1.2 傳統就業方式難度加大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部隊公安等這些傳統的崗位用人制度的改革,體育類專業畢業生進入這些單位在文化考試上的劣勢比較明顯,專業技能運用機會較少,就業率呈逐年下降趨勢。體育企業包括俱樂部和非體育的企業事業單位等接收體育院校畢業生的人數正在逐年減少。針對這一現象可知,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越來越多元,可供其選擇的就業渠道也越來越多。因此,未來體育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前景良好,存在著巨大潛力。
1.3 體育類專業高校畢業生創業創新存在較大潛力
從體育類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和實際就業的基本統計數據看,初次就業率表現為逐年下降,這表明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市場遭到了嚴峻挑戰。這一情況表明,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市場仍有較大的挖掘空間。在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體育產業和體育俱樂部,國民對體育越來越注重,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有關體育的方針與政策,尤其是最近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居民對參與體育的熱情,這無疑將會為體育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就業崗位。
1.4 體育類專業畢業生就業觀念還有待轉變
在對體育類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意愿調查發現,選擇留在大中城市高達89.4%,選擇發達地區縣、市的有76.4%,愿意回到家鄉或者到欠發達地區創業就業的僅有12.1%。對職業類別選擇是:選擇到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有12.7%,選擇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有55.6%,選擇大專院校的有91.9%,選擇到體育俱樂部和私營企業的僅有7.2%。面對這種形勢,我們發現體育專業畢業生并未真正意識到自身就業形勢的嚴峻,選擇在條件相對優越地方入職的學生占多數,多數不愿到艱苦的地方就業或創業,始終無法將自身發展和國家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客觀情況是,大部分的體育專業畢業生因為在中學階段體育訓練,對文化課的學習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其專業理論知識和文化知識水平受到限制,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相比較低,缺少相應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這就使得體育專業的學生普遍不會去創新創業,而是依據傳統的思想與觀念,從事傳統的體育工作或事業。
2 體育專業大學畢業生創新創業難的主要原因
體育專業大學畢業生創新創業難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內外兩部分。
2.1 大學畢業生創新創業涉及社會、家庭和學生本人等諸多因素
面對這些錯綜復雜的因素,社會應對體育專業畢業生有更多的包容性。并且,應轉變當前社會對于體育類專業畢業生的諸多看法。社會中大部分的人對于從事體育事業或對于體育類專業的學生還存在著諸多的偏見,普遍認為從事體育事業或對于體育類專業的學生難以相處,所以,應從根本改變當前社會一些人對于體育專業學生的過激偏見。不但要轉變學生就業觀念,更要轉變家長就業觀點。
對于我們體育專業類的學生,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更要積極的進行創新創業活動,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就業。長久以來,很多學生找工作的方式都是依靠父母、親戚或者朋友介紹,已經習慣了不靠自身的真才實學找工作,而這種情況在體育畢業生中由于專業的限制更為普遍。對于剛剛畢業的體育專業畢業生來講,還有許多的畢業生好高騖遠,自身水平不高但對工作的要求卻很高,導致自身始終無法就業。
2.2 學校和社會在學生創新創業領域做了很多工作,但仍需繼續完善
要根據當前時代的背景與特征,調整高等院校體育專業教育的課程結構。目前,國內體育類高等教育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還存諸多結構問題,有些問題是體制機制原因造成的一些歷史問題。許多學生感到所學知識在社會工作中作用有限,與實際工作脫離現象嚴重。體育類專業學科與術科之間的矛盾、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專業教育課程結構也做出相應調整,增加適應社會需求和時代發展的相應課程,針對不同的社會需要,對所開設的課程進行相應的調整。
傳統的教學方法忽視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得相當一部分體育專業的畢業生缺少相應的知識與能力,導致用人單位抱怨畢業生中看不中用。許多用人單位在錄用人時,提出有相關工作經驗或有相關工作經歷者優先考慮,在注重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注意實踐能力。但本科生在校期間除少數學生擔任干部外大多數學生并無經驗。這就要求院校應建立專業的實習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學生在學習期間應加強自身專業技能的學習,并且找到感興趣的就業方向,明確發展方向并為之努力,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政府和高校要加強創新創業指導力度。體育類專業高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畢業生就業服務系統。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學校對學生肩負的責任更大、任務更重,面對的形勢更加復雜了。隨著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和國家對于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高校對于加強畢業生就業系統的建設已迫在眉睫。這就要求就業指導人員具有專業的系統理論知識和與時俱進的科學思想,廣泛涉獵多領域多專業知識,比如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教育學等。
3 建議
①加強對體育專業類大學生的職業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體育專業類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理念,幫助他們不斷調整自我、學會選擇,樹立積極健康的職業追求,培養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有獲得感,為他們今后的畢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②做好體育專業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規劃指導,建立科學的創新創業指導體系,將體育專業的創新創業指導列入教學計劃,貫穿整個教學環節,與學生的學習成長、創新創業過程相結合。并且結合體育類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創新創業的不同階段給予針對性指導。體育專業畢業生創新創業更多的是一種實踐活動,應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同時注意理論知識的積累,為日后創業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③加強就業信息服務,為體育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更廣泛、更新鮮的就業信息與資料,千方百計促進畢業生創新創業。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和完善網絡人才市場,實現公開、公平競爭,有利于人才市場的健康發展。體育主管部門應結合職業特征,建立和完善特色鮮明、務實管用、方便快捷的體育人才信息咨詢網絡系統,實現體育人才交流的信息公開、公平競爭,使體育人才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愛華,等.我國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低的原因及對策研究——以12所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為樣本[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60-65.
[2]周靜,等.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3):68-71,81.
[3]陸衛平,陳燕首.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困境與對策研究[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