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 劉光秀 魏婧
摘要: 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定位是以“應用”為主,在知識的“學以致用”上更側重于實踐教學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土力學是土木工程及相關、相近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該課程的實踐性和理論性較強,內容相對多但知識點趨于分散,而傳統的教學手段及方法較為單一,導致學生理解接收知識的難度較大,積極性不高,無法達到應用型本科的教育培養目標。在“互聯網+ ”社會的大背景下,基于計算機模擬技術的不斷發展,將數值模擬操作引入土力學第二課堂,豐富土力學試驗實踐教學手段,對應用型本科土力學實踐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Abstract: The teaching orient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urses is based on "application", which focuses more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in the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Soil mechanics is a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ing, which has practical and applied nature, and its content is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is relatively single, which caus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receive knowledge is difficult, enthusiasm is not high, so it can't be achieved the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of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based o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the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which can rich soil mecha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means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關鍵詞: 數值模擬;應用型本科;土力學
Key words: numerical simulation;applied undergraduate;soil mechanics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0-0295-03
0 引言
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定位是以“應用”為主,在知識的“學以致用”上更側重于實踐教學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土力學是土木、水利及相關相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它是一門研究與土的工程問題有關的學科[1],既是工程力學的一個分支,又是土木工程學科的一部分。該課程從土的基本物理力學性質出發,研究土的強度理論、滲透理論和變形理論等知識,為解決相關工程問題提供試驗方法和理論基礎。該課程的實踐性和理論性較強[2],長期的教學實踐反饋來看,課程知識點多且較為分散,理論與試驗不能較好的銜接,以致學生理解接收知識的難度較大,學習積極性不高,無法滿足應用型本科能力培養要求。因此,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培養目標進行土力學教改十分迫切且必要。
針對土力學教改方面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方面是土力學理論教學中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這方面的研究與嘗試已有不少成果[3-5];另一方面是針對土力學試驗教學中的一些問題現象提出改進措施[6-8]。在“互聯網+”的社會大背景下,將互聯網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數值模擬技術等引入實踐教學中來,作為傳統實驗室的擴展和補充,對于緩解應用型本科院校實驗教學資源相對緊張的客觀實際是一種值得嘗試的途徑,試驗教學不再受到人員、時間、空間和面對面教學等條件的限制,達到學生“時時能學、處處可學”,既可以靈活安排試驗時間,預演試驗內容,又能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這方面已經有不少教師、學者進行了一些嘗試[9-11]。
1 數值模擬試驗教學研究
土是由不同成因的巖石在風化作用(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后經重力、流水、冰川和風力等營力搬運、沉積而成的自然歷史產物。因此,土體是具有高度非連續、非均勻和非線性的散粒體,土體在受力后的性狀非常復雜,在多數情況下不能獲得解析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值模擬理論的不斷成熟,有限元法應運而生并逐漸得到了工程界的廣泛認可和重視,但在本科教學中引入數值模擬教學還并不多見。適用于巖土工程的數值分析軟件非常多,常用的有:SAP、ANSYS、ADINA、FLAC3D、PFC等等,本文介紹利用ANSYS和PFC數值模擬方法進行土力學試驗教學模擬。
1.1 ANSYS模擬土體抗拉強度試驗
ANSYS 分析基本過程為:①設定單元類型;②定義材料特性;③創建有限員模型并劃分網格;④定義邊界條件施加荷載并求解;⑤查看分析計算結果。
單元類型選用SOLID65 單元,該單元具有受拉開裂和受壓壓碎的性能,可以合理描述土體拉裂破壞過程。Solid65 單元采用的 William -Warnke 5 參數強度模型,其中需要的材料參數有:單軸抗拉強度,單軸、雙軸抗壓強度,靜水壓力,在靜水壓力作用下的雙軸、單軸抗壓強度。試樣為分層擊實的圓柱土體,因此計算中假定材料為一均質材料。材料特性為彈塑性材料,選擇 ANSYS 中混凝土材料模型。選取合適材料參數,然后進行網格劃分,劃分時通過控制線的單元數目來控制單元密度,由 ANSYS 自動劃分,如圖1所示。接著施加邊界條件及求解。 邊界條件在試樣的下底面的半徑為 3cm 的同心圓面上施加全約束,而上端半徑為 3cm 的同心圓面上施加橫向約束,豎向自由。位移條件 在試驗是在 CBR 承載比試驗儀上進行的,即對試樣施加的是位移荷載,即對試樣施加一定的位移,再求出對應的力。為了與試驗相對應,數值計算過程也采用給定位移求應力的方法來進行計算,模擬結果如圖2所示。計算結果與試驗值見表1所示,可見計算的結果比較理想,對于本科模擬試驗操作而言,這種精度是完全可以滿足要求的。
1.2 PFC模擬側限壓縮試驗
PFC(particle follow code,顆粒流)數值模擬方法是基于離散元的一種模擬技術,專門用于模擬固體力學大變形問題。土力學側限壓縮試驗用于測定土的壓縮系數,側限壓縮模量等衡量土壓縮性大小的指標。運用顆粒流方法分別模擬干土和飽和土的壓縮試驗并進行對比分析,可幫助學生認識土體壓縮過程及性狀。PFC 中的流固耦合原理可用于模擬飽和土,在比土體顆粒尺度大一點的計算域上對流體進行模擬,每個域包含一定數目的顆粒,但相對于整個分析模型來說這個域又很小。用流體域的平均流速代替域內各點的流速,流體作用于單個顆粒的力與每個域的平均流速以及孔隙率有關。對于固相顆粒,通過求解運動方程模擬顆粒運動,對于土中水,通過求解 Navier-Stokes 方程模擬流體的運動。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分析流體速度、流線、壓力、顆粒的運動和應力分布[12,13] 。
在重力作用下使土樣沉積穩定,得到兩個干土樣,對其中一個干土樣進行飽和,飽和方法是首先生成流體網格,然后在底部施加一個小的孔隙水壓力,如圖3所示,其中黑線表示土顆粒間的作用力,黑線的粗細反應作用力的大小。土樣頂部圓形顆粒的組合視為豎向加載裝置,并依次施加在干土樣和飽和土樣頂部用一排圓形顆粒連接生成一個豎向加載裝置,并在土樣頂部施加50、100、200、400、800和1600kPa的豎向壓力,通過計算變形穩定后頂部顆粒的平均豎向位移可計算每一級荷載下的壓縮量。圖 4 為兩土樣的 e-lgp 曲線。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改變試樣顆粒級配、孔隙比等,觀察壓縮曲線的相應變化,增強學生對土體壓縮性指標測試原理的認識和理解。
2 模擬試驗教學效果
土力學作為重要的專業基礎必修課和很多考研方向的專業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土力學學習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工程地質學和材料力學知識,但又區別于這些課程,因此,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相關知識的了解還甚少,很多停留在主觀定性理解上,盡管土力學試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土力學理論知識,理論講解又是土力學試驗教學的前提,二者相輔相成,但試驗教學無法引入課堂,二者常常會有時間和空間安排上的沖突,這時候數值模擬技術就可以不受試驗場所和時間的限制,而貫穿于課堂理論教學整個過程中。可以通過模擬技術驗系統,形象、直觀、系統地向學生介紹土力學試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把土的應力、變形、強度、滲流等方面的知識貫穿起來,使學生對土力學理論體系和試驗體系有一個完整的掌握。并且對于具體的試驗動手操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加深學生對土力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試驗方法的掌握,增強運用基本理論和試驗手段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3 結束語
應用型本科院校正在不斷增加實踐教學課時,以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但又區別于高職院校,學生必須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并可以“學以致用”。土力學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但由于課程本身的性質,知識點多且分散,另外教學手段單一,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不同步等客觀原因,使得土力學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要求。對此,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提出應用數值模擬技術模擬試驗教學并引入課堂,初步教學反饋良好,學生對于數值模擬興趣較大,該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最主要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理解土力學試驗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提高了土力學教學質量,部分考研學生也對數值模擬技術產生濃厚興趣,為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仲頤.土力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2]李廣信,呂禾,張建紅.土力學課程中的實踐教學[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06,23(12):13-14,23.
[3]王安輝,余沛,張智慧,等.應用型本科土力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6(11).
[4]張健.地方應用型高校本科土力學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建筑,2015(28).
[5]梁橋,陳金陵,彭利英,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的應用型本科土力學教學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7).
[6]徐奮強,孟云梅.土力學實驗教學 加強學生應用能力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36):175-176.
[7]左明漢,李利,張偉.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土力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2,15(1):20-22.
[8]劉熙媛,徐東強,韓紅霞,等.土力學試驗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1):41-42.
[9]馬少鵬,水小平,馬沁巍,等.力學虛擬試驗系統及其在實驗力學教學中的作用[J].力學與實踐,2012,34(3):65-67.
[10]宋小軟,趙俊蘭,王獻云.土木工程專業網絡虛擬試驗室建設探討[J].結構工程師,2011(01):264-267.
[11]趙俊蘭.基于網絡技術虛擬試驗的研究[J].試驗技術與管理,2011(3):220-223.
[12]劉洋,周健,付建新.飽和砂土流固耦合細觀數值模型及其在液化分析中的應用[J].水利學報,2009,40(2):250-256.
[13]向先超.計算機模擬在土力學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教學研究[J].2016,39(5):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