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 要:“湖南省小學未來教育家”高端研修第二階段,我們在北京師范大學度過了春光里最美妙的十六天,就如讀了一本厚重的教育經典,回首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場感動、每一次成長,一幕一幕就像發生在昨天。
關鍵詞:課堂;故事;校園;相遇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4-26
作者簡介:陳 慧,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花船廟小學校長,湖南省特級教師,湖南省小學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
2017年3月的北京,有如2016“湖南省小學未來教育家”班同學們高端研修的心情,燦爛得讓人心醉。我們在班主任陳文老師的帶領下,共同度過了春光里最美妙的16天,就如讀了一本厚重的教育經典。今天,我們一起讀完最后一頁,然后一起輕輕將書合上,回首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場感動、每一次成長,一幕一幕就像發生在昨天。
一、讀你的課堂,如此精彩
這次的課程安排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讓我們全體學員做到了多交流、多體驗、多收獲。 馬建國、姚計海、楊發輝、曾琦、李小紅、錢志亮、伍新春,這一串串耳熟能詳的名字,讓我們在講座里感受到教育甚至生命的無限精彩。
或許是培訓太多的緣故,我早已厭倦那種融冰式的活動,我一向認為教育就如佐藤學所說,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那種傳銷式的叫囂與淺薄,讓我懼怕此次“回到原點看人”為主題的課程安排。然而,走進馬建國教授的三天課堂,我卻意外地有如赴了一場心靈成長之約。
課堂上,馬教授引領我們放松身心,通過體驗式學習、互動個案、問題解答、浸泡式成長等多種方式,讓我們真真切切體驗到了心靈成長的力量。
課堂上,常常會有這樣的情境還原現實生活:左手叉腰,右手指著對方鼻子的指責型人,他們自信、目標明確,但忽略了對方,充滿憤怒,往往把問題變得更嚴重,活在自己的期待里;蹲下身子,左手置胸,右手向對方伸出的討好型人,他們有愛心、總是為別人考慮,認為“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錯”,往往忽略了自己,受盡委屈,活在自己的感受里;兩手抱至胸前,抬頭仰望天空的超理智型人,他們很聰明、邏輯性強,但他們往往弄不明白溝通最重要的不是道理,而是效果,活在自己的頭腦里;彎下身子,雙手自由擺動的打岔型人,他們幽默、風趣,但往往把人和事都忽略了,總是活在別處;只有雙腿、雙手打開到最舒適位置的一致性溝通的人,他們身心一致、知行合一,既覺察自己又覺察別人的內心,充滿智慧,達到共贏。
這樣的體驗,讓我們懂得生命都是珍貴的、優秀的、美好的,拒絕痛苦就是拒絕成長;這樣的互動,讓我們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拒絕情緒就是拒絕生命力,只有連接內心、回到人性,我才是我;這樣的課堂,讓我們讀懂人生:我接納你,如你所是,我接納你,以你的樣子;我接納我,如我所是,我接納我,以我的樣子。
第一次聽錢志亮教授的講座,是在一次全國小學骨干校長培訓班上,他留給我最初的印象,一是語言:幽默風趣,抑揚頓挫,聽他的報告幾個小時毫無困倦之感。二是學識:他博學多才,巧妙的將國學、歷史、政治、生物等融入講座主題,讓人受益匪淺。三是做派:他對自己要求嚴格,課堂上精氣神十足,半天時間的講座都是站著完成的;他對學員也要求嚴格,不玩手機、保持靜音、不隨意出入教室是最基本的規定。
雖然這次講座的內容還是《教育的邏輯起點:人性善惡的標準》,但毫不夸張地說,我聽N遍也不會覺得厭倦。
教授從人性善惡的假設出發,結合人類歷史上文明的興與亡,找尋教育在“中國夢”“依法治國”“深化改革”等大時代背景中的正確定位,以澄清教育的使命:教育應該教孩子辨善惡、知對錯、明榮辱、懂廉恥;教育可以通過約定俗成、規則規范、紀律法規去限制人性中的惡;教育可以通過人文關懷、精神傳遞、德育養成來弘揚人性中的善!我們要利用有限的學校教育時間,教下一代一些只有面對面時才能習得的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是教孩子修行的過程,教師,不僅僅要做業師、經師,更重要的是要做人師!
錢教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談笑風生間,向我們詮釋了北京師范大學人“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的師者風骨和家國情懷,讓我們感受到教育的智慧和前行的勇氣!
二、讀你的故事,如此感動
2017年3月23號下午,踏著優美的《瀏陽河》旋律,我們和小學精英班的老師們一起走進京師學堂報告廳,聆聽了來自我們“未來教育家”班同學——瀏陽新文學校商南花校長的《成長三部曲——我和教育的故事》。商校從“把愛獻給學生、用情伴你成長、讓心永隨教育”三個方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與研究展開講座。在她看似平常的故事里,我讀出了一個教育人的大愛與智慧。特別喜歡她的這句話:難在堅持,貴在堅持,成在堅持,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只不過是堅持的人太少。
“感動教育的我們”班級故事分享會圓滿結束,在五位同學深情的講述里,我們或笑或淚,或嘆或思。那個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有如波濤般澎湃:我們看到了一位小學校長在充滿希望的校園中永遠詩意行走的模樣,我們見識了一所農村小學在二維碼時代美麗蛻變的傳奇,我們記住了特教學校的大男孩與一個自閉癥兒童之間令人潸然淚下的故事,我們感受到一個數學老師發自內心最大的幸福就是握緊每個孩子的手,我們體悟到校長媽媽和孩子們相約十年的美麗懷想……
三、讀你的校園,如此美麗
北京的春,空氣中彌漫著溫暖的氣息。在北京師范大學參加培訓研修的我們,興奮著,帶著如饑似渴的學習欲望,頭頂早晨的第一抹陽光來到了這里——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
雖然是第二次來這里參觀學習,我依然抑制不住滿心歡喜。沿著習總書記留下的腳印,我們在學校領導陪同下參觀校園。少數民族的建筑風格,外加老北京的四合院布局,讓我們似乎置身于風景旅游勝地。遍地綠蔭散發著濃濃的春的氣息,孩子們的游樂場五顏六色盡顯童真童趣,游廊如時空隧道帶領我們穿越民族小學的過去和未來,展廳內習總書記和孩子們共度隊日的情景歷歷在目,諾大的操場不時傳來孩子們無邪的笑聲,墻壁上櫥窗里走廊內掛滿了師生形形色色的作品……文化,無處不在;快樂,無處不在;美麗,無處不在。大家興致勃勃,拍照,或為留念,或為借鑒,或為記載。
流連忘返中,同學們走進會議廳,聆聽了學校書記《立德樹人 培育合格公民》的經驗介紹,讓我們看到了又一道美麗的風景——“和而不同,快樂成長”的學校核心文化。民族小學一直秉承這一辦學理念,注重特色發展,倡導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蘊底氣;知曉少數民族文化,鑄和氣;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大氣。”學校本著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注,把校訓定義為“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從2003年百年老校陷入發展困境到規范教師言行、嚴格教學管理,直至今日打造以“和”為魂的理念文化,歷經了12年。12年的發展鑄就了學校現今的輝煌: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可持續發展示范校、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示范校……其間酸甜苦辣,只有民族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艷陽、雨飛,抑或雪飄,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讀到了北京最美麗的校園。除了民族小學,還有那所具有中國文化情懷、充滿現代氣息的學府圣殿,也是自古至今保留孔廟建筑的現代學校——府學胡同小學,雖然時間匆忙未做長時間駐留,但這所近700年歷史的老校,它的美麗連同我的遺憾一并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記憶里。
四、讀你我相遇,如此溫暖
走進英東樓657教室,就如走進了一個團結的大家庭,眼前微笑著的,是52張由陌生轉為熟悉的面孔,是陳、賈老師精心設計的溫馨而充滿活力的教師心語墻,“師者為中國而教”幾個大字特別顯眼,一種神圣的教育使命感無時無刻不在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內心不自覺地升騰。
“新起點、敬未來”,我們就如兄弟姐妹,因了教育的夢想相遇北京師范大學,在一天天時間的流里,我們相互接納、相互欣賞、牽手同行,朝著那明亮地方。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你我相遇,如此溫暖。
參考文獻:
[1]馬建國.情緒管理根本技術[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6.12.
[2]錢志量.教育的邏輯起點——人性善與惡的視角[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
[3]佐騰學.靜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譯.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