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穎
摘 要:藝術歌曲是音樂藝術的一中重要形式,也是其重要的表現載體,是將詩歌與音樂的有機融合,在其表現過程中體現較強的藝術性,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民族文化、歷史發展、地域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不同的風格和流派。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聲樂技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其發揮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高校聲樂教學針對藝術歌曲教學內容的教學改革措施,旨在促進中國藝術歌曲以及高校聲樂教學水平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中國藝術歌曲 高校 聲樂教學 重要性
中國藝術歌曲的產生和發展與中華民族的文學歷史發展緊密相關,中國藝術歌曲是延續中華民族文化生命的重要途徑,經歷初步發展、與西方藝術形式的融合發展以及繁榮發展等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產生了大量的傳統優秀藝術歌曲作品,也在中國音樂藝術中獨樹一幟的占據了重要地位。將中國藝術歌曲的藝術形式融合到高校的聲樂教學中,為高校的聲樂教學拓展了新型的教學途徑,但是在這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限制了其教學應用價值的實現,對其教學應用的重要性進行深入的探究,對于促進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一、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對藝術歌曲價值認識不到位
因為受到外來音樂文化的沖擊,使得高校在其聲樂教學中偏向于西方化,很多高校以及聲樂教師都認為西方聲樂教學有較強的教育優勢性和適用性,而中國藝術歌曲在其產生初期變體現了較為濃重的西方藝術色彩,高校將其引入到其教學體系中,只是將其作為教學音樂題材的一種補充,甚至將其作為西方音樂藝術教學的補充,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導致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處于較為尷尬的位置,進行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培養,但是卻缺乏對其文化內涵的理解,使其教學過程過于形式化,還有一些藝術學校缺乏對中國藝術歌曲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片面的追求歌曲的演唱技巧,卻忽視了其本身具備的藝術美感以及文學情感,學生不能夠準備的理解藝術歌曲作品的文學內涵,對其表現也不夠深入,使得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呈現出曲高和寡的現象。
2.對藝術歌曲內容選編不合理
對中國藝術歌曲內容的選編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聲樂教學課程中的中國藝術歌曲教學內容過于隨意,缺乏課程教學內容的連續性以及內在邏輯性,學生在學習基礎以及表現能力上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卻沒有迎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學生進行中國藝術歌曲的學習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以及歷史文化的基礎學習,而高校卻沒有將這些教學內容融合到其教學體系中;其二,高校在進行藝術歌曲教學時,往往進行外國藝術歌曲教學內容的比例遠大于中國藝術歌曲,而演唱技巧教學也側重于外國藝術歌曲的學習,教學實踐也是西方藝術歌曲的實踐內容偏多。這兩個方面的體現都導致限制了中國藝術歌曲教學質量的提升。
3.對藝術歌曲的教學資源挖掘不足
應用于藝術歌曲教學方面的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學基礎設施、師資力量以及教學內容等,對于藝術歌曲的教學資源挖掘不足現象也能夠從這些方面得到印證:其一,由于高校對于中國藝術歌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其在對于中國藝術歌曲的宣傳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很多高校學生都不知道中國藝術歌曲是什么,有些專業音樂藝術的學生能夠知道皮毛,但也僅限于皮毛;其二,高校進行中國藝術歌曲教學的師資力量欠缺,進行中國藝術歌曲教學對于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藝術素養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教師具有較高水準的演唱水平,而具有較高藝術和表現水準的人才卻由于經濟收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愿意加入到高校的教師隊伍中,促使高校的中國藝術歌曲教學存在嚴重的后備力量不足的現象,同時高校在藝術歌曲的教師也缺乏系統的職業培訓,高校的教學水平難以與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要求形成統一;其三,高校進行中國藝術歌曲教學主要以教材為教學內容的載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存在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足,教材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很多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還會采用自編的教材,進而造成高校的中國藝術歌曲教學水準難以得到保證。
二、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1.藝術歌曲有助于學生增加藝術素養
中國藝術歌曲的歌詞多以詩詞形式為主,其中包括古典詩詞以及現代詩詞等,具有較強的文學性特點,甚至有些歌詞直接來源于文學名家的經典詩句,比如經典中國藝術歌曲《大江東去》,其歌詞的來源便是著名宋代詩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該歌曲的演唱時,不僅要將自身的演唱技巧進行靈活的應用,同時還要對文人的創作情緒以及作品背景有更為深入的理解,進而能夠將自身的情緒帶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對藝術作品進行更為全面的詮釋。中國藝術歌曲的完美展示便需要演唱者能夠具備專業的演唱技巧以及較高的文學素養,將藝術歌曲的文學情懷進行更為深入的演繹,因而進行中國藝術歌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藝術素養水平的提升。
2.藝術歌曲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專業進步
對中國藝術歌曲進行演繹,不僅需要演奏者具備扎實的演唱技巧,同時還需要演唱者具備全面的音樂素養,與伴奏者在鋼琴伴奏方面達成共識能夠增強藝術歌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鋼琴的伴奏者能夠通過不同的表演環境以及表演角色進行演奏旋律的變化,因而演唱者不僅要對自身進行調整,同時還要與伴奏者進行契合,中國藝術歌曲的學習和演唱,對于學生聲樂學習的專業水平提高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高校聲樂教學針對藝術歌曲教學內容的教學改革措施
1.正確認識藝術歌曲的價值
中國藝術歌曲在其教學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高校聲樂教學要以對中國藝術歌曲的準確價值認識為基礎,加強對于藝術歌曲教學的重視,才能夠使其教學現狀發生改變。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體系中具有結構精悍、旋律明快,技術性與藝術性表現相對較強的等熱點,而中國藝術歌曲又將中國的文化元素以及民族精神融合到其中,其對于弘揚民族文化以及傳承中國文明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校作為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傳承中華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高效在聲樂教學中要以弘揚民族文化的戰略思想,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計劃,引導教師以及在校學生能夠對中國藝術歌曲有更為廣泛的認知,引導專業學生能夠樹立進行中國藝術歌曲學習的正確價值取向,將藝術歌曲中優秀的作品演唱給社會聆聽,使社會民眾能夠對這種藝術形式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以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2.合理編排藝術歌曲的聲樂教學內容
高校聲樂教學中進行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時,應當正視自身在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完善措施。其一,高校要針對中國藝術歌曲教學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其中不僅需要包含藝術歌曲的理論知識、演唱技巧等藝術層面的教學內容,同時需要涵蓋文學、美學以及史學等多層次的文學層面的教學內容,減少其課程設置的隨意性,使演唱者能夠對藝術歌曲中體現的文化韻味有更為深入的理解,能夠將其進行更為深入和全面的表達;其二,高校應當增加關于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內容比例,不僅將其作為藝術歌曲的補充力量,而要將其作為重點的教學內容作為聲樂教學內容,增強其演唱表現、演唱技巧以及演唱實踐等方面的專業教學,以提高中國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地位,為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奠定基礎。
3.加強中國藝術歌曲教學資源挖掘
中國藝術歌曲教學水平的提升還需要對其教學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進行該課程教學的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演唱水平,同時還要對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有較為深入的理解,能夠具備較高的文學素養、音樂藝術素養以及語言素養等,高校要以加強對中國藝術歌曲教學的重視程度為前提,加大對于優秀師資引進以及培養的力度,將更多的中國藝術歌曲表演者能夠加入到高校的教學事業中,同時構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教學體系,加強其后備師資力量的培養,增強對在職聲樂教師的培訓力度,形成立體的中國藝術歌曲教學體系。高校在進行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時,還需要對其教學內容方面進行深入的挖掘,建立統一的教材開發體系,將更多優秀的教學內容拓展到其課堂教學環節中,以其市場需求、未來發展、通俗程度等多方面內容進行綜合的考量,實現規范的中國藝術歌曲教學資源應用。
4.引導學生中國藝術歌曲
目前高校學生進行聲樂學習有西方化的學習傾向,卻忽視了母語聲樂藝術的中國藝術歌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聲樂表現特點,加大對中國藝術歌曲的重視,強化自身的咬字、吐字等語言表達,增加對中國藝術歌曲的發聲規律了解,掌握其發聲技巧和演唱表現方法,并加強對中國歷史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不僅能夠學習中國藝術歌曲的形式,更能夠表現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使更多的高校聲樂學習學生能夠進行中國藝術歌曲的學習和表演,拓展中國藝術歌曲的受眾群體,受眾群體的增加是藝術形式生命延續的基礎,社會對于中國藝術歌曲認知和應用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進其實現更為廣闊的發展。
結語
中國藝術歌曲不僅是中國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同時也是世界音樂藝術的重要內容,高校聲樂教學進行中國藝術歌曲的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同時能夠提升學生學生的專業表現能力,高校要加大對中國藝術歌曲教學的重視,進而合理的教學內容安排,深入挖掘教學資源,引導更多的學生進行中國藝術歌曲的學習,進而促進其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同時促進高校聲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齊建立,李珊.歌唱語言訓練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7).
[2] 陳曦翔.鋼琴伴奏藝術指導對聲樂演唱的重要性研究——以中國藝術歌曲《月滿西樓》為例[J].大觀,2015,(9).
[3] 王劭心.淺析陸在易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的風格及演奏處理[J].北方音樂,201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