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曾霞
摘 要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數字出版形成多種發展趨勢,其中“知識服務”這一領域初露端倪。文章對數字出版知識服務進行調查討論,首先簡單分析其內涵,其次從發展現狀入手,針對其發展模式及創新路徑做了著重研究,最后得出相關結論。
關鍵詞 數字出版;知識服務;發展模式;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0-0071-03
1 “互聯網+”背景、數字出版和知識服務
“互聯網+”這一理念最先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中被提到,隨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很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指“互聯網+其他傳統行業”,把互聯網的創新科技成效融入進各傳統產業,加快推動各產業的創新發展,提升各行業的創造能力,從而解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問題。
數字出版,自從這一名詞出現以來,行內專家對其定義各不相同,綜合各方定義概括來說,數字出版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內容數字化處理,并將其網絡化傳播的一種新的出版形式。根據調查發現大眾對于數字出版的了解還只停留于使用Kindle閱讀電子書階段,實際上數字出版下電子書的展現形式可以非常豐富,如方正飛翔的交互式電子讀物,強調通過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動畫與讀者進行互動。另外數字出版產品形態十分廣泛,還包括數字音樂、網絡動漫、網游等。
知識服務,原本在圖書情報領域研究的課題,正日益成為出版數字化創新轉型的熱門詞[1],但根據本課題回收的調查問卷來看,仍有近47%的大眾不清楚知識服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服務模式。知識服務與傳統的信息服務不同,它是一種面向知識內容的服務,重視用戶需求分析,從海量無序的信息資源中提煉出用戶所需的知識和信息內容,以此向用戶提供個性化、多元化、專業化的問題解決方案。
2 數字出版知識服務發展現狀
2.1 學術研究日益深入
由于基礎理論的完善度和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該領域的發展成熟程度,知識服務作為“互聯網+”背景下數字出版新的發展趨勢,要想有所創新,必然離不開學術研究。在中國知網上以“知識服務”為“篇名”檢索,2016年共發表9篇,2017年共發表246篇,同比增長2 633%;以“數字出版”和“知識服務”為“主題”檢索,2016年共發表32篇,2017年共發表59篇,同比增長84%。此組數據表明數字出版知識服務的理論研究仍然有所缺失,但是其發展勢頭持續向好。
2.2 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十三五”時期以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我國數字出版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產值不斷創新,2016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的整體收入達到5 720.85億元,較2015年的4 403.85億元,同期增長高達29.9%,傳統出版產業積極升級轉型,跨界融合不斷深入,涌現出更多數字出版新產品,其中移動出版、在線教育和網絡出版勢頭強勁,取得發展新突破,其收入規模占比高達31.56%。
2.3 政府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十二五”期間,國家推進“互聯網+”的戰略部署,為數字出版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遴選了28家出版社作為知識服務試點單位,20家企業作為技術服務單位,正式啟動了出版業的知識服務建設工作[2]。數字出版知識服務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其產業地位也得到了充分肯定,數字出版知識服務因此獲得了更加全面、多方位的發展機遇。
3 知識服務發展必要性
3.1 時代之需
進入21世紀以來,新興技術創新層出不窮,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數據得到空前增長,數據結構更加復雜,知識成為了社會信息化的新支柱和前進推力。人類正在步入一個以知識(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生產、分配、使用(消費)為重要因素的經濟時代[3],知識服務應運而生,成為了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及突破口,而高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早已為知識服務提供了發展條件。
3.2 行業之需
對數字出版而言,其本職任務就是向讀者用戶提供內容。各種形式的終端設備的出現,使得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化,用戶的閱讀習慣因此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數字出版需要及時做出相應轉變。隨著數字出版行業媒介融合升級轉型,憑借其信息資源的優勢,將信息轉變為知識,數字出版由內容提供商向知識服務提供商轉型過渡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數字出版行業應把握知識服務這一發展新契機。
3.3 用戶之需
本項目課題組向社會群體發放了有關大眾對數字出版知識服務了解及需求的調查問卷,共回收到158份有效問卷,其中群眾對于未來數字出版知識服務能為他們生活帶來哪些便利的多選題的統計結果如圖1。
圖1
根據圖1可知,多數群眾希望檢索更便捷高效,能夠向自己推送貼心的信息提醒,更有21.52%的群眾用戶希望能夠提供增值服務,以此獲取更高質量的知識信息。面向網絡中冗雜無序的數據信息,用戶們迫切希望獲得準確的知識信息,獲取更加專業化、個性化的知識內容,亟不可待地想要體驗知識服務。
4 知識服務的發展模式和創新路徑
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與出版業碰撞,數字出版應運而生,傳統出版業紛紛轉型,但多數只局限于將紙質文獻數字化的階段。知識服務作為一種服務模式,其重點應該是“服務”,向用戶提供高層次、專業化、定制化的服務是它的目標和使命。然而目前數字出版行業所謂的知識服務,其服務內容依然停留在為用戶提供信息(文獻)保障的范疇[4],只是簡單地通過搜索引擎檢索相關信息,沒有具體根據用戶喜好對信息做進一步篩選提煉。那么知識服務的發展模式是什么,又該如何創新發展,接下來本課題將會重點討論。
4.1 發展模式
數字出版順應互聯網的發展,通過數字化技術、信息技術全面收集并累積了豐富的數據信息資源,數字出版可以基于這一優勢建立一套信息系統。為了能向用戶提供精準的知識服務,首先要對用戶進行分析調查,然后根據用戶的反饋,搭建個性化檔案庫。信息系統參照用戶的個性檔案庫,將數據信息重新組織,轉化成有序的知識資源,知識資源再通過進一步分類萃取以進入不同的知識庫。知識庫形成后就能在知識服務平臺上為用戶提供具體的知識服務,用戶再向個性化檔案庫反饋服務體驗,檔案庫收集反饋后深入完善知識庫的知識資源,最后服務于用戶,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使知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一步步提高,也使得用戶滿意度和服務體驗可靠性進一步提升。
4.2 創新路徑
1)構建知識互動平臺,增強用戶互動性。知識服務平臺匯聚各類知識資源,為了能促進其平臺知識的流動和更新,引導用戶尋得高附加值、個性化的知識服務,深入了解用戶需求開展知識服務,還需構建知識互動平臺。構建知識互動平臺鼓勵用戶加入其中,讓一部分用戶提出問題,進一步表述需求,另一部分用戶通過自身的經驗分享知識,提供解決方案。這樣大大縮短了知識服務提供商和用戶的距離,使知識服務更加多元化且不斷創新。
2)采用新興技術,豐富用戶體驗感。“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資源進行了有效組織、整合,運用這些技術深入分析監控用戶偏好(如閱讀類別、時間段、地點等)、習慣(如閱讀時長、閱讀內容的文件格式、下載渠道等),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對用戶的知識服務,實現智能化推送。另外采用大數據還能全面把握用戶的各項數據,將有著相同習慣和需求的用戶集中,精準省時地向他們提供服務,甚至可以跟蹤這類用戶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以此預判其未來需求,提前推送優質的知識服務。
虛擬現實技術將知識資源進行情境式復原,提高用戶與環境的交互性,打破了獲取知識的傳統單一模式。結合該項技術知識庫將具有可再現的特性,比如用戶想要尋求旅游類知識服務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把知識庫中的旅游路線、住宿環境、旅游地風光等實時展現在用戶眼前,充分調動用戶的多種感官,讓用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沉浸于該知識服務的體驗。同時,用戶也能實時在線反饋體驗效果,知識服務后臺收集意見后再進行修改,從而大幅度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5 結束語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數字出版知識服務作為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其發展前景和空間有巨大潛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結合國家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支持,知識服務的發展已經在不斷加速。然而新領域的開發離不開數字出版高素質人才的技術支持,因此知識服務發展的同時不能忘了對從業人員進行基本素質、創新思維、先進技術的培養和
鍛煉。
參考文獻
[1]許遠.邁向數字時代的知識服務展望[J].科技與出版,2015(12):84-88.
[2]魏玉山.國家知識服務中心建設開始:2016—2017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N].中華讀書報,2017-07-19.
[3]桂世鏞.世紀之交的中國經濟[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6):38-46.
[4]許劍穎.數字出版知識服務的內涵、模式及對策[J].科技與出版,2017(11):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