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啟賢
摘 要:本文從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入手,分析了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就如何有效轉化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提出了幾點自己的見解,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 小學數學 “學困生” 成因 轉化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基礎設施以及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和城市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農村家庭教育程度不同的影響,農村小學學生成績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學困生”比較多,尤其是數學“學困生”表現比較突出,已經成為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因此,通過對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形成原因分析,探討轉化農村數學“學困生”的有效策略,對于提高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類型
所謂數學“學困生”,是指按照當前新課改以及新課程標準對農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具體要求,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方面、實踐能力方面以及情感教育方面等沒有達到相應的標準和要求的學生。農村數學“學困生”按照心理特點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外向自卑型。通常會表現為由于學習數學比較困難,數學成績較差而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之后使脾氣變得比較暴躁,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老師和家長的希望背道而馳,表現為自卑、自暴自棄、經常遲到、早退、曠課、甚至擾亂課堂等現象;二是內向自卑型。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學困生”來說由于數學成績較差,會變得情緒低落、更加不愛說話、膽怯孤僻等,尤其害怕見到數學教師,嚴重的甚至有自閉癥傾向。還有一種就是有比較明顯的逃避型。這種類型的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意志力通常都比較弱,抗壓能力比較差,遇到一點兒困難就采取回避,用游戲等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取代學習,對學習失去信心、自暴自棄。
三、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數學“學困生”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數學學科學習缺乏正確的方法和技巧,找不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在學習數學方面毫無興趣。另外,由于學生對數學學科不感興趣,上課就很容易精力不集中,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數學的自主性,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無法有效參與到數學教師的課堂教育教學活動中來,同時,留守學生缺乏家長監管,放任自流,最終形成“學困生”。(二)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在農村由于受到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比較深刻,盡管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有很多年,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受現形評價體系和自身激功進利思想影響,有不少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題海戰術”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個別學生的指導和因材施教,在課堂上很難有效調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不喜歡數學學科的學生的成績越來越差,從而形成“學困生”。(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農村現狀是年輕一代大多外出打工掙錢,養活一家老小,追求物質生活,學生采取寄養或隔代養。家長的教育觀念缺乏一定的先進性,雖然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一定的重視程度,但是也僅僅是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詢問一下,優則獎之、差則批評,甚至有的學生成績不好還會采取比較不文明的打、罵的方式,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久而久之就會是學生失去自信心、對數學產生厭學的情緒,特別是隔代養的學生,監護人生怕違背孩子意思,過分溺愛,從而形成數學“學困生”。
四、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關心“學困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小學是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階段,如果小學數學基礎打不牢,對將來數學以及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其它學科的學習也會造成一定的障礙。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必須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心與幫助,決不能因為是“學困生”而放棄,這也有悖于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感。作為教師要對“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懷與幫助,多與“學困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充分了解“學困生”的心理變化,幫助“學困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與勇氣,構建起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二)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有探索與學習數學的求知欲望,才能夠有轉變數學“學困生”的希望。農村數學“學困生”自卑心理都比較明顯,因此,教師要根據“學困生”的不同心理特點,“對癥下藥”。并且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抓起,因為最基礎的知識都比較簡單,在教學的過程中容易樹立起“學困生”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還要積極指導“學困生”尋找到正確的符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引導“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為“學困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并對“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定期進行梳理、總結與歸納,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解決。另外,要盡可能多地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參與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三)及時進行評價與鼓勵。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對“學困生”在學習中涌現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評價,增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由于“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會出現許多問題,很少能受到教師的表揚,存在嚴重的自卑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性的適量的分難點、重點等不同層次的要求因材施教地進行練習,全面了解“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在指導“學困生”進行習題練習的過程中,對其正確的及時給予積極評價與鼓勵,逐漸消除其自卑心理,從而使學生建立起學習自信心。
五、結語
綜上所述,積極對農村數學“學困生”進行轉化對于“學困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學習成績的提升以及將來其它學科的學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農村數學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學生實際,運用合理的方法積極引導“學困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因材施教,給予“學困生”足夠的關懷與幫助,為其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評價和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萬王程.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措施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8).
[2] 孫懷儒.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9).
[3] 許玲平.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新課程(上),2017(5):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