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博強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速,市場競爭愈加激烈,農業企業發展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研究課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普及,P2P融資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對農業企業的融資市場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河南省農業企業在應用P2P融資中,存在著自身網絡融資意識淡薄且能力低下,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到位、政府的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需要通過增強農業企業P2P融資意識并提高融資能力、加強政府政策引導與扶持力度、加強政府的監督管理等措施,以促進河南省P2P融資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P2P融資;河南省;農業企業;對策研究
一、P2P融資對河南省農業企業發展的意義
網絡融資是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新興的一種融資渠道。它不僅是現代電子商務傳統金融行業的創新,更是傳統金融行業的創新,對互聯網經濟和金融產業具有雙重創新的意義。近幾年來,在河南省融資市場上P2P融資以其獨特的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河南省資金市場上的供需不平衡。
傳統的融資信貸業務不但地域性限制非常大,而且從審核到融資協議達成,整個過程所用時間過長、程序繁瑣,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只能通過融資方和出資方直接面對面的方式才能正常進行。但P2P不同,它利用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大量普及,徹底打破了傳統融資的地域限制,最大化的拓展了融資業務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P2P融資還簡化了貸款程序,節省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二、河南省農業企業P2P融資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河南省的P2P融資規模呈現出快速增大的良好趨勢,截止2015年河南省已經擁有數十家P2P融資平臺,促成以農業企業為主要融資對象的融資額達到15億元之多。盡管河南省農業企業P2P融資發展趨勢較好,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河南省農業企業的P2P融資依然面臨困境。
(一)農業企業自身P2P融資意識淡薄
河南省絕大多數農業企業對P2P融資這一概念認識不足,P2P融資意識淡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P2P融資模式在河南省傳播速度較慢。河南省作為中部農業大省,其經濟發展水平和開發程度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較為落后,所以P2P這一新興網絡融資模式進入河南省本身就比較晚,而且傳播速度和質量受到一定影響,導致河南省絕大多數農業企業對P2P融資概念認識不足。
二是河南省農業企業本身的特點。河南省現有比較成熟的農業企業業主從年齡上來看,基本屬于中老年階層,他們大多思想保守,難以做到與時俱進,在觀念上認識不到網絡融資這一融資渠道對于滿足自身融資需求的實用性,以及難以認識到相對于傳統的融資渠道,P2P融資所具有的便捷性。這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約了河南省農業企業P2P融資發展。即對于P2P融資,河南省絕大多數的農業企業一是不夠了解,二是不夠信賴,融資意識淡薄,能力低下這就導致了河南省農業企業使用P2P融資平臺比率低,陷入了新興融資渠道拒絕嘗試,傳統融資渠道無法得到滿足的怪圈。
(二)基礎條件建設有待提高
在河南省的廣大農村地區,配套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普及,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限制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因此若想提升互聯網金融在農村金融發展中應用效果,就需要在前期進行規模巨大的投入,這也無形中給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平臺和企業設置了較高的進入門檻,提高了運營成本。
由于河南省絕大多數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程度非常低,因此在實際中,農業生產和經營的很多數據都還是由傳統的紙質方式來進行記錄和保存,如此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工作效率也欠佳。此外,由于在農村地區缺少數據庫建設、數字化設備等技術的支撐,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互聯網金融在農業企業發展中的應用效果。
(三)存在政府監管不足
現階段,無論是傳統的農村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均存在著政策監管的風險,隨著互聯網金融在農村金融發展中的深入應用,兩者疊加,其在政策監管方面的風險將會被放大,進而影響應用效果。目前政策監管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存在政策監管漏洞。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太快,無論是互聯網技術方面的突破,還是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式的變化,均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這也就給政策監管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要求相應的政策、法律法規等能夠及時跟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步伐,否則在某些領域就會出現政策監管的空白,進而導致風險的發生。
二是政策監管是否合理。目前,互聯網金融剛剛進入到農村地區,還沒有深入滲透,如果因為出現資金等方面的問題而無法支撐下去,政策監管就一定會強化,一部分資質并不非常齊全、資金實力也不是非常強大的平臺就會面臨被關閉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政策監管的合理性就顯得有待改進。
三、河南省農業企業P2P融資的相關建議及措施
對于河南省而言,P2P融資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在省內該行業發展的初期階段,雖然由于農業企業自身P2P融資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P2P融資風險控制難度較大、不良貸款率高、政府監管不到位、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扶持不到位、基礎建設不足、企業自身P2P融資意識淡薄,我們應當允許其在不斷探索中發展完善。
(一)增強農業企業P2P融資意識
河南省各個農業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都應該與時俱進,轉變思想,大膽實踐,開拓創新,從觀念上充分認識到P2P融資對于滿足自身融資的實用性,以及相對于傳統渠道而言,P2P融資具有的各種便捷性,其將是未來我國農業企業融資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融資渠道。在加強自身主動了解和學習有關P2P融資各種知識技能的同時,需要對企業內部相關財務人員提出要求,在理念上和技術上都需要滿足網絡融資的需求,農業企業甚至可以在組織結構上、人員設置方面設置相關崗位,安排專業人員負責網絡融資業務,提高融資能力,使得這一新興業務能在河南省農業企業的發展中提供有效動力。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金融體系是建立在良好的互聯網交易環境中的,而良好的互聯網交易環境,則需要有堅實可靠的網絡基礎設施來支撐,而河南省大部分農村地區,由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滯后,要想形成農村互聯網金融體系,首先就要達成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對于偏遠落后區域,政府應該加大網絡基碰建設的扶植力度,通過財政投入和行業補貼來吸引市場上的網絡運營商加入到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中,并引入市場競爭和淘汰機制,從中挑選出合格的網絡運營商來實現農村網絡基礎建設工程,為互聯網金融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融合和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加強政府的監督管理和政府的政策引導與扶持力度
近幾年來,由于河南省農業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對P2P融資行業的刺激作用,使得P2P融資在河南飛速發展,然而與此同時河南省P2P融資行業也相應出現了一些情況。河南省現階段應該建立規范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和規范河南省所有農業企業以及P2P融資平臺從注冊登記開始,必須以月為單位向河南省征信管理機構提供真實有效的征信數據,由政府相關部門為其建立信用檔案,并將企業的信用檔案信息進行網絡公布。
互聯網金融體系的完善,離不開國家政策制度的支持。在國家行政角度來看,應加強互聯網政策法規的基礎制度的建立,把控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具體方向,制定詳細的發展計劃。而在具體應用中,P2P金融模式與農業企業發展越來越緊密的結合,對傳統的金融體系產生的沖擊,以及隨之而來的一些不穩定因素,同樣也需要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來進行調度。
【參考文獻】
[1]黃健青.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聲譽機制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7.
[2]王欣.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新路徑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4):170-172.
[3]趙朝霞.綠色建筑互聯網融資平臺的構建及運行研究[J].生態經濟,2016,32(10):105-109.
[4]徐駿,嵇紅亮.“互聯網+”時代下中小企業的融資新途徑[J].時代金融,2016(2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