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準扶貧是我國十三五時期農村工作的一個重點。筆者通過走訪農戶,與村干部、群眾代表座談,對咸寧市古塘村精準扶貧工作展開調研。了解了當地貧困戶基本情況、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政府引導,發展優勢產業,精準識別,發揮致富能手帶動作用等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古塘村 精準扶貧 精準識別
一、古塘村精準扶貧概況
古塘村現有貧困戶92戶247人,已經全部實行了建擋立卡。其中包含五保戶、殘疾戶(無勞動能力,靠政策兜底)、低保戶、家庭讀書學生多的四種類型。有項目幫扶的對接戶為四十一戶,這些家庭有一定的勞動能力,脫貧相對容易。其余喪失勞動力家庭,如老弱病殘家庭,子女又都在讀書,無收入來源,只能給與資金補貼,保障其基本生活溫飽。
(一)古塘村貧困戶評判標準
古塘村貧困戶的評判主要是以收入為依據,國家標準是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為貧困戶。咸安區古塘村家庭年收入偏高,為14000元,因此古塘村貧困戶標準略微高于國家標準,為人均年收入3000元,達到人均收入的70%為脫貧。關于收入的核算,谷塘村在這方面做得較好,采取入戶調查的方式核實農戶剩余收入。村民收入包括固定收入(山地、林地的承包費等),工資收入,轉移收入(國家補貼、養殖收入、企業贊助等),總收入減去農業成本和家庭開支為農戶的剩余收入,嚴格依據收入來識別貧困戶。
(二)古塘村貧困戶致貧原因
經過調查分析,古塘村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勞動力缺乏。一些長期患有慢性疾病、智力低下家庭,不能干體力活,勞動力缺乏,沒有收入來源。二是因病致貧。古塘村貧困戶家庭因病返貧問題突出。雖然新農合可以報銷一部分,但醫療費用昂貴,報銷限制很多、比例低,報銷之后農民負擔仍然很大。此外村民飲食結構不均衡,勞動量少,機械作業代替手工勞動導致糖尿病、三高患者較多。例如有的家庭有糖尿病患者需要常年服藥,一年醫療費十萬,醫保之后仍需自費三四萬,開支太大,超出了家庭支付能力,導致貧困。三是多子女讀書。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古塘村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創業,有的甚至舉家外遷,村里幼兒園和小學班級人數夠,加上農村教育體制的改革,農村學校大量縮減,導致古塘村孩子幼兒圓、小學階段就被迫外出上學。還有一些家長為了照顧子女上學,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學校的城鎮,大大增加了家庭負擔。經調查了解,古塘村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學生需10000-20000元,多子女讀書更加重了貧困家庭的負擔。
(三)古塘村精準扶貧主要內容
古塘村精準扶貧主要有資金補貼,產業扶持,結對幫扶,教育培訓等。對承包大戶、老弱病殘等家庭給予資金補貼,實行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幫扶,同時對貧困戶生產進行教育培訓,對農民產前、產中、產后進行扶持。過去扶貧主要是低保,沒有產業幫扶項目。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比于過去的粗放式扶貧,古塘村的精準扶貧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今年古塘村有兩個產業幫扶項目。一是養雞項目。政府補貼雞幼苗時期的精細料,每只補貼8元,后續的雜糧由農戶自己承擔。除了資金的補貼,還有養殖過程中的培訓與監管。對農民進行養殖技術、動物疾病預防等教育培訓。享受補貼的農戶,需繳納一部分押金,雞養大了才能賣,防止農戶把雞的幼苗賣了,以獲得補貼資金,使產業幫扶流于形式。養雞的項目比較符合古塘村實際,勞動量小,適合勞動力老年化的現狀。土雞比較暢銷,收入也高。據調查土雞能賣到每只150元,一家農戶養200只雞,存活率為70%-80%,一年收入有一萬多元。二是蔬菜大棚。古塘村新建的蔬菜大棚有三百畝,簽約了二十個貧困戶,與貧困戶簽訂勞動合同,明確工資,工資從銀行卡轉入,由政府部門核實,認定確實幫扶了貧困戶,每個大棚政府給予6000元補貼。這些蔬菜大棚形成產業,帶動就業,對古塘村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有很大意義。
通過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全面實施和推進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古塘村經濟水平得到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也有了明顯改善。
二、古塘村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短缺,后續投入不足
古塘村產業幫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幫助部分農戶脫貧,同時也存在著資金短缺等問題。古塘村產業幫扶的資金補貼是一年20000元,實際分到人均的很少。雖然國家提倡農民發展產業貼息貸款,但銀行在實際放貸過程中會考慮農民償還能力,需要資產作抵押。農民收入低,房子價值低,沒有房產證,很難從銀行貸款。資金短缺,后續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民發展產業。
(二)政府缺乏引導,農民生產盲目
農民文化水平較低,信息不對稱,政府缺乏有效引導,導致農民不能適應市場變化,盲目生產。當某種農產品出現較高效益時,就會有多家農戶種植這種農產品,扎堆現象嚴重。古塘村有項目幫扶的對接戶只有41戶,這些對接戶缺乏品牌意識,農產品生產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難以形成產業,產品競爭力低。農產品豐收時供過于求,難以賣出去,不賺錢甚至虧損。
(三)精準識別中臨界貧困戶存在爭議
精確統計農戶的收入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古塘村確定貧困戶時,除了農民收入外,還會考慮健康狀況、家庭負擔、財產狀況、人際關系等情況,導致部分貧困戶識別偏差。一些家庭收入相當的臨界貧困戶,因名額有限,沒有評上貧困戶的農民會產生一些村干部處事不公的想法,甚至會出現上訪等情況。古塘村對鬧訪的群總只能采取勸退的做法,并沒有解決根本矛盾,臨界貧困戶識別仍然存在較大爭議。
(四)部分貧困戶素質較低,等靠要思想嚴重
調研中發現,有部分貧困戶是因為懶惰而導致貧困的,他們寧愿躺在家里等救助也不愿用勞動去致富。不懂得感恩,等靠要思想嚴重,給他們一些補助,拿了錢就吃喝玩樂,甚至打麻將賭博。盡管因懶惰和不務正業而導致貧困的農戶,在貧困農戶中只是較小的比例,但是這些人對扶貧物資與資金的使用,確實讓扶貧工作遭遇了極大的正義性挑戰,扶持這類人的消極效益也讓扶貧工作的公平正義性受到了損害。對于這類貧困戶,扶貧工作首要的不是給錢給實物,而是要改變其思想與認識。
三、古塘村精準扶貧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關注農民后續生產
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和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強農村金融服務功能。國家對承包大戶生產資料的補貼可以在生產前發放,根據承包戶生產規模,往年農資使用情況,預估農資成本,在生產前發放到農戶,從而避免農戶購買生產資料時面臨大額資金問題。同時對農民后續生產提供教育培訓,生產監管等幫助,關注農民后續生產,提高其生產水平。
(二)加強政府引導,發展優勢產業
建立商標幫扶機制,積極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品牌意識,積極培育、扶持農副產品商標,用品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切實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要發揮農業產業化企業連市場、搞加工、帶農戶、抗風險的作用,讓貧困群眾從中持續受益。積極推進“訂單農業”發展,以契約化管理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戶的抗風險能力。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針對主導產業和目前農業產業中急需要的技術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切實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產業幫扶過程中要注意創新,結合實際,防止項目扎堆。
(三)做好貧困戶識別工作,確保對象精準
完成對貧困戶的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制定幫扶計劃,明確掛牌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的幫扶任務、做到“一家一戶調研摸底、一家一戶一本臺帳、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一家一戶結對幫扶、一家一戶回頭跟蹤”,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貧困戶應扶盡扶。從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區域政策代替到戶政策的現象,提高農民積極性,增加其收人,提高扶貧效果。
(四)發揮好致富能手帶動作用
思想上的貧困比生活上的貧困更可怕。思想上的貧窮導致了發展邁不開步子,畏手畏腳什么都不敢嘗試。大量實踐證明,一個好的農村致富帶頭人所起的示范效應遠遠超過行政力推動。一些致富能手渴望得到政府貼息貸款、獲得更多生產資料來擴大再生產的愿望受限于脫貧政策不能如愿。農村的發展,致富帶頭人思路寬,頭腦好,對市場需要什么十分敏銳,由其帶動對市場需要什么十分敏銳,貧困戶發展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因此精準扶貧色時候不能一刀切,要為其爭取相關的優惠政策,發揮好他們的帶頭示范作用。
(五)引進外資發展現代農業和第三產業
古塘村七組靠近107國道,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非常適合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和“精品瓜果采摘園”產業,可提供勞動力就業從而提高農民收入:古塘六組有水塘面積50畝,四周臨山、環境優美,地沿條件優越,無污染源水質好。又靠近瓜果采摘園基地,加上正在建設的連片新村四、五、七、十七四個組,非常適合發展“生態農莊”和“鄉村一日游”。加大宣傳力度,招商引資,發展第三產業,進一步優化其投資環境,讓資金進的來,留得住,從而帶動地方經濟不斷發展,讓老百姓得惠獲利。
參考文獻:
[1] 蔡小衛. 周田鎮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J]. 老區建設,2015(09).
[2] 趙麗新,陳琳. 大荔縣畜牧業精準扶貧調研報告[J]. 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7(06).
[3] 江西省黎川縣“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J]. 老區建設,2014(21).
[4] 劉偉,沈其文,黃志謀,汪紅武,朱偉,孫志. 咸寧市農村貧困戶調查與思考——以通山縣黃沙鎮新屋村為例[J]. 現代農業科技,2016(05).
[5] 王國勇,邢溦. 我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問題探析[J]. 農村經濟,2015(09).
作者簡介:熊莉娜(1992-)女,漢,湖北省監利縣,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與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