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摘 要:社區教育是推動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方式,逐漸推進西部地區社區教育的發展進程,對于豐富教育方式、擴大教育的覆蓋面、提升整體的人口素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本文分析了西部社區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探討了新時期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 西部地區 社區教育 發展策略
習總書記指出,要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社區教育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大組織形式,是學校教育方式的豐富和補充。新時期對西部地區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鑒于西部地區發展相較落后,人口素質整體偏低,加快西部地區社區教育建設,意義重大。
1 西部地區社區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相關部門不夠重視,資金投入不足。一方面,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地域條件的限制,西部地區在交通、經濟等方面的發展進程較為緩慢。因此,很多地區的政府部門將經濟發展放在首要位置,資金投入嚴重地向經濟建設項目傾斜。另一方面,社區教育作為相對新興的工程項目,主要目的在于推進西部地區人口精神及素質層面的建設,無法貢獻及時的、實質性的經濟指標,導致很多部門對社區教育的重要地位和長遠發展利益存在錯誤的認識。因此,很多部門對于社區教育建設不夠重視,資金規劃、投入偏低,無法滿足社區教育的建設需要。
1.2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西部地區自然條件相較惡劣,經濟發展落后,生活條件較為艱苦,加之無法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及晉升空間,很多任教人員對于長期支教西部有心無力,因而導致優秀師資引入困難。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及很多出自西部地區的高學歷群體受外界優渥生活條件及發展機遇的吸引,選擇停留在發展水平較高的東部地區,從而導致了教師資源的外流。在西部地區優秀師資本就薄弱的情況下,由于相關部門對社區教育不夠重視,導致部分應聘人員對社區教育崗位產生了錯誤的定位甚至歧視。此外,較低的待遇能聘請到的教師多數未受過專業的訓練,導致社區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參差不齊,無法滿足社區教育管理現代化的發展需求。
1.3 社區教育制度不完善。社區教育是一項較為新興的工程項目,加之西部地區開展的速度較為緩慢,因此,西部地區的社區教育工作正處于摸索前行的初級階段,尚未形成貼合發展實際的、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于制度是提升社區教育工作管理效率、促進社區教育工作規范化運行的重要保障,制度上的不健全導致西部地區的社區教育工作效率較低、成效不夠顯著。因此,結合地區發展實際,盡快加強制度建設,是西部地區社區教育工作者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1.4 成員參與的意愿和興趣不強。當前,很多成員對社區教育的內涵及其實施的目的、意義不夠明確,導致參與的意愿不強。其次,西部很多地區的社區教育采取類似學校講授的教育形式,加之教學資源不夠豐富,參與者的興趣提不起來,“講者累,聽者煩”甚至排斥社區教育活動的現象不在少數。久而久之,社區教育育人的職能多半丟失,形同虛設。
2 新時期西部地區社區教育發展策略探析
2.1 加大針對社區教育的資金投入,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合力。要打破傾向性的、不平衡的資金投入局面,加大針對社區教育的資金投入,必須要提高政府部門對社區教育的重視程度,使其充分認清社區教育在提升人口素質、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及長遠發展利益,繼而做到合理規劃、分配財政資金,加大對社區教育的資金投入,確保社區教育工作順利開展。除上述外,為保障西部社區教育建設經費的長期充足化,還應以政府為主導,集聚企業等多方社會力量,推動形成多元化的投入合力。針對多元化來源經費及下放的社區教育建設資金,政府應構建合理、完善的監督機制,對資金的使用、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審計,確保專款專用,使用精準。
2.2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師資是實施社區教育、維持社區教育良好秩序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提升社區教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社區教育育人職能的關鍵。強化社區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大社區教育投入,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及晉升空間,吸引優秀教師投身社區教育事業;其次,要加強對社區教育教師崗位應聘者的素質把關和考察,確保其任教經驗、教學能力等素質滿足社區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需要。第三,要形成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充分激發任職教師的積極性;第三,呼吁有志青年積極參與社區教育,充實社區教育教師隊伍。
2.3 建立完善的社區教育制度。制度是實現社區教育高效率、規范化運行的保障。因此,在摸索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同時,要結合社區發展實際,加快建立健全的社區教育管理制度。在制定社區教育管理制度時,可參照已有的相關管理制度,也可向開展進度較為快速、成效較為突出的社區教育示范區學習、借鑒,但不能盲目生搬硬套,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進行相應的修訂后方可投入試運行階段。試運行期間要根據運行的具體情況及成員的反饋、意見等進行調整,最終形成一套完善、適用的管理制度。
2.4 創新社區教育形式,豐富社區教育內容。社區成員參與意愿不強、興趣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形式的相對古板及教育內容的枯燥。因此,要激發社區成員參與的積極性,吸引其長久、持續地參與社區教育活動,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的育人職能,就必須創新社區教育形式、豐富社區教育內容。在創新教育形式方面,可采取靈活的邊“玩”邊學或者自主學習的形式。教育工作者變身為課堂教育的主持者和服務者,負責把控課程的時間及進度,剩余的學習內容和任務由參與者自身或者組建的團隊合力進行探索、完成。此種靈活的教育形式可為社區成員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大大提高成員繼續參與社區教育的欲望,還可充分發揮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在社區學習中的作用。教育內容方面,在保證方向正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考慮成員的精神訴求和利益訴求,根據成員的興趣和需要設計教學內容。比如當前人們對于養生文化、中醫文化或者某些職業技能等比較感興趣,那么就將這些內容添加到社區教育當中。此舉不僅充分落實和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同時也增強了社區教育的實效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