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以來,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成效顯著,黨員隊伍思想、素質、能力、廉潔等方面均有較大程度提升。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加強領導干部黨性教育面臨新機遇、新挑戰。十九大報告提出: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視野的中堅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臨的國際、國內發展形勢與黨員隊伍自身發展的變化,要求必須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基于此,本文從黨性教育的機制、方式方法上分析新時期加強領導干部黨性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領導干部 黨性教育 有效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長期以來黨內教育和實踐中形成的良好品質,用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強化黨內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十九大報告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要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加強領導干部的黨性教育是凝聚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磅礴偉力,鍛造沖鋒隊、先鋒隊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機制先行,建立健全黨性教育機制
黨性教育作為領導干部的履職盡責的核心要義,各級黨委應該高度重視,履行黨性教育的主要責任、首要職責。為此,黨委應成立以黨委為首,組織、紀檢、黨校等主要業務部門為成員的黨性教育領導機構,協同做好領導干部的黨性教育工作。黨委起統領作用,對本級和所轄地區的黨性教育進行規劃、設計,明確各部門職責權限、獎懲激勵措施、目標方向等。組織部門、紀檢部門、黨校應該制定黨性教育計劃,在場地、教材編制、講師選擇、考核制度、反饋完善等方面做好黨性教育的具體實施工作。
黨性教育機制的健全主要是加強領導干部的人員管理,一方面要建立起領導干部黨性教育過程中的記錄考核,制定領導干部黨性教育個人檔案,記錄受教育的過程、成果,作為領導干部成長軌跡的重要見證和參考依據;另一方面做好領導干部履職盡責過程中黨性教育所起作用的考核評價,作為領導干部履職、提拔的重要參照條件和依據,組織部門、紀檢部門要對黨性教育進行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并根據相應情況按照既定的制度進行處理。
二、由點及面,個人與集體教育相結合
黨組織作為領導干部黨性教育的組織保障,應該充分發揮集體教育學習的重要作用。在定期開展“三會一課”、中心組學習等集體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類型的黨性教育集體活動。集體開展黨性教育有利于在組織紀律、集體榮譽、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提高領導干部的參與的積極性,提升黨性教育實效。
由于各級領導干部所處的環境、人生閱歷、個人文化水平等具有個性化、差異化,為此要注重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分層次、分等級實施,而杜絕“一鍋煮”。一方面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領導干部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設計、規劃;另一方面是在黨性教育內容上進行區分,既包含黨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包括黨的執政規律探討等超前性的問題研究。當然,領導干部的黨性教育除了外在機制的指向外,加強工作之外的學習才是最基礎、最重要的黨性教育方式。領導干部自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強化思想、理論、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將內生動力和外部推動力相結合共同推動黨性教育對領導干部履職盡責能力的提升。
三、創新形式,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
領導干部的黨性教育是我黨貫徹、探討執政規律、增強執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動態過程,為此,黨性教育不同于常規的知識學習,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過去的黨性教育多為傳統的課堂講學、理論學習、課后實踐等方式進行,無法將理論知識、歷史過程、典型案例等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領導干部也由于日常工作的繁忙無法抽身長時間進行專題教育。為此,黨性教育應創新方式方法,將講授式、體驗式、案例式、模擬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綜合運用。
十九大后中央領導前往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常委們重溫了入黨誓詞、重尋前行初心。這為領導干部進行黨性教育提供了榜樣的力量。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一是開展黨性教育要有情景的融入,讓領導干部“感同身受”;二是開展黨性教育要有實物來承載,讓領導干部“眼見為實”;三是開展黨性教育要深入“靈魂”,真正觸動讓領導干部內心。
四、做好結合,加強與社會道德的結合
領導干部的黨性、作風與個人周圍環境、社會整體環境緊密相連。領導干部作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應該引領社會道德發展前進的方向,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同樣,良好的社會道德對領導干部黨性修養、工作作風也有巨大的推動、約束作用。為此,社會各層級應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落實,從而為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結 語
新時代、新任務,領導干部肩負著為人民謀福祉、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的歷史責任,在這一過程中堅定理想信念、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各級領導干部的首要堅守。面對新形勢,黨性修養要在加強的同時,探尋更加有效的途徑,要在機制建立、方式方法創新和整體社會環境改進的基礎上,讓黨性修養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王石泉.新形勢下黨性教育的系統性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報, 2017,10(1):133-138.
[2] 丁倩.黨性教育的內化途徑[J].黨政論壇,2017(5):50-52.
作者簡介:郝桂林,(1961.09)男,漢族,山東萊州人,黑河市委講師團團長, 高級政工師(正教授級),黑龍江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畢業,主要研究方向:黨建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