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國
摘 要:在本世紀初,實行了全面課程改革,作為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深感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把握機會,表現出自己的知識底蘊和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從新理念下的歷史教學的方法、課程的目標等各方面分析,從而感受到課改后的教學上的改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不僅僅是老師需要適應改變,更需要廣大學生順應課程的改革,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做到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配合,這樣,就能實現課改后歷史教學效率的大幅提高。本文從全新的教學內容,多方面的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互動環節以及對教學成果的檢驗方法四方面淺析了新課改后歷史教學的變化。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高中歷史;教學理念
近年來,新課改的逐步深化,高中歷史課程與其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大不同于傳統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課改發展迅速,作為高中必修的歷史學科,也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定位,加強學習,增強自己的業務水平。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淺析了如何改變舊的教學理念,從而適應新課程改革。
一、新課改后,系統性連續性的教學內容轉變成專題性多樣性。
課改前,課本重視歷史的系統性、連續性與全面性,而且教材編寫的順序是時間順序,對不同時間的歷史進行剖析。這樣一來,只注重于歷史的時間性質,而不同時間下的社會背景、社會經濟、社會文化沒有得到重視。從而使得歷史只有長度,沒有寬度;只是死板的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沒有興趣,也不夠透徹。
在新課改之后,上述情況得到很好解決,對知識詳細分析,把歷史分為三大部分學習,分別是時代經濟、時代政治、時代思想。這樣的歷史變得有溫度、有情感,冗長的歷史知識變得有理有條,在每個大方面內會有幾個代表性的事件,從而更透徹的分析歷史事件。這樣就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而不是被動地被灌輸知識,而且這樣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更能起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從單一的傳授歷史知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
轉變。
新課改前,歷史教學注重當時發生的事件與當時的人物。了解當時的歷史概念以及不同時期的人類發展趨勢。教師重視把學生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歷史發展觀上。重在對歷史知識的教授。
新課改之后,歷史教學分為知識、方法和情感三個方面,其中特別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情感;從課本知識,做人原則處世方法多方面教授學生,從而使學生適應新課改;新課改后的歷史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價值觀和情感的培養上。實現歷史與人類發展結合的目的;進而確定了相對詳細的學習目標。
三、傳統的“一對多”教學模式向師生之間互動的轉變
課改前,課堂上一般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學習,學生的學習方法去迎合老師的教學模式;知識就被生硬的灌輸到學生頭腦中,知識記憶也不深刻,學習效率很低。這樣,學生就比較被動,無法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來,無異于死板的說教,對學生并沒有很大的益處。
課改后,這一情況有很大的改觀,豐富了教學環節,還在課堂上增加了師生互動,例如:小組討論、情景模擬和社會調研等。這樣就與之前大不相同,實現了主體從教授者到學習者的轉變,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來,學生自主探尋知識,不僅減少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還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從而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大量的棟梁之才。
四、從單一的分數評估向多方位、全方面評估的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教學質量的好壞評估只停留在單一的考試上,無論是教師對學生的檢驗還是教育部門對教師的審核,其檢查方式只是單一的問題作答,體現到一張冷冰的試卷上。這樣無法檢驗出教師對學生創造力的作用,教師是否進行了創新模式的教學,是否注重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學,是否引導學生向正確的價值觀道路上前行。這樣的檢驗方式是單一的,是乏味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當今的社會大環境。這樣一來,學生只是考試的機器,對學習新知識毫無興趣,進而影響了教育水平。
而改革之后的教學過程在重視成果的同時又注重了過程,既在保證了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努力探尋新的教學模式。所以它對教學質量的評估有多方位的檢驗方式。不再是一味的考試,一味地做試卷。而是偏重于對學生創造力等綜合能力的評估。社會調研,問卷調查等多方面的教學評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其樂在其中,進而自主學習,這樣就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如何利用教學結果上,課改后的教學理念將其發揮到了極致,從單一的分數成績上體現的著實有限,而新課改之后則放大了測評結果的作用。是社會各個單位參與到學生的教學過程中來,家長、學校、社會三方全面教育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還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在日后很快的融入到社會大集體中。這一點大大不同于課改前。這樣,棟梁之才能力更為全方面。
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之后,實現了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以及對教學成果的利用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轉變。新時代下的歷史教學要從社會背景出發,多方位的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教授其融入社會做人的道理。為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李世濟.淺析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析論[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4(32).
[2] 聶樂元.論高中歷史"引導-探究-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40).
[3] 王世霖.高中歷史問題式教學模式的建立與教學方法的創新[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