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業的迅速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是影響旅游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素。關注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可行性措施,對提高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及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
一、福建省福州市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一)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是指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與培訓過程,最終達到的狀態和標準。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都有各自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制約著課程設置的方向,影響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選擇。為方便分析,選取福建省4所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以表的形式呈現:
(二)課程結構
福建省4所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結構有一定的差異,但其類型總結起來包括公共課、專業課和實踐課。其中,公共課是與其它專業相同的課程,開設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公共課主要是必修課。專業課包括專業基礎理論課、專業應用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專業基礎理論課側重原理性知識,開設目的是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專業應用理論課指旅游學與其它學科交叉形成的課程,開設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旅游應用知識;專業技能課是指與崗位工作密切相關的課程,該類課程強調實用性,開設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關技能,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專業課主要是必修課,選修課占比很少。實踐課包括軍事訓練、專業實訓、頂崗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等具有社會實踐性質的課程,實踐課是必修課。
(三)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指教育活動開設的學習領域和科目中特定的事實、觀點、原理和問題,表現為一定的知識、技能、思想、觀點、信念、言語、行為和習慣的總和,通常課程內容的表征形式是課程科目和教材。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內容應包括與旅游管理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對所選擇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進行篩選和綜合即形成具體的課程科目。因此,透過專業課程科目,可以了解該專業的課程內容。通過對福建省4所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主要課程科目分析,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內容呈現“大而全”的特點。
二、福建省福州市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培養目標存在問題
為響應國家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福建省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多以“能力本位”為指導思想制定培養目標,且旨在培養旅游“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但其培養目標在培養方向和素質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1.培養方向定位籠統
培養方向是指所培養的人將來扮演的社會角色類型,包括就業單位和就業崗位。就就業單位來說,福建省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將本專業就業單位定位于“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景區、旅游策劃公司和其他服務性行業”,如此一來,旅游管理專業涉及了旅行和旅游業、酒店業等多個行業,因此,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將會涉及多種類型課程的設置,一方面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另一方面不利于高質量的培養人才。就就業崗位來說,所選取的四所高職院校對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崗位表述較籠統,如“從事旅游管理工作”、“從事旅游行業一線服務工作”、等。這種定位嚴格依據國家層面的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職教育的高級性和職業性。但是,這種方向定位過于寬泛,缺乏對具體就業單位和就業崗位的規定,不能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
2.素質結構表述模糊
素質結構指所培養的人在技能、知識和態度等方面應達到的規格。在所選取的4 所高職院校中,大都強調對學生技能、知識和態度的培養,但是并沒有分析具體內容和培養的側重點。如“培養具備良好思想素養和職業道德、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管理人才”,該素質結構涉及“思想素養和職業道德、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個方面,但三個方面具體應該包括哪些內容,該高職院校培養目標中并沒有做出詳細的闡述。
(二)課程結構方面存在問題
我們必須認識到其課程結構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類型劃分不合理;二是總學時過多;三是實踐課少且安排不合理,四是選修課的設置不合理。
1.課程類型劃分不合理
福建省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類型分為公共課、專業課和實踐課三種。這種類型結構分類并沒有完全擺脫“三段式”課程結構的束縛,其實質是公共課、專業課和實踐課是分開進行教學的,三者之間缺乏有機聯系。這種課程類型結構容易導致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文化課程與技術課程自成體系,二者不能有效結合,甚至出現課時之爭;另一方面課程結構與崗位工作分離,所培養人才不符合工作崗位的需求。
2.總學時過多
教育部《關于制定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規定“三年制專
業的課內總學時一般以1600~1800 學時為宜”。當前,福建省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時均多于這個標準。
3.實踐課少且安排不合理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必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部《關于制定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建議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綜觀現實,部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還達不到這個標準。
4.選修課設置不合理
選修課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選修課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宣傳和指導不到位。高職院校對選修課重要性的宣傳及指導不到位,導致師生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不夠。第二,考勤管理制度不完善。選修課任課教師極少點名,學生出勤率較低。第三,考核制度不完善。選修課的考核方式是考查,一般交一篇報告即可,因此,學生積極性不高。選修課的柔性服務與剛性管理之間存在沖突,實踐類選修課占比較小。
(三)課程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
所謂“大而全”是指學生所學內容涉及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包括經濟、文化、地理、歷史等各個方面,可以滿足學生多方面技能、知識和態度學習的需求。但是這種“大而全”的課程內容又存在一些問題。
1.課程內容重復
相對高職院校其它專業來說,旅游管理專業是較新的專業,其專業學科體系發展不成熟,課程內容存在重復現象。第一,知識點機械地重復解釋,第二,不同學科對同一知識點的多角度解釋。
2.課程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
首先,課程內容依然存在“難、繁、偏、舊”的痕跡,部分教材版本較老,沒能及時補充適應旅游業發展的新知識和技能;第二,基本素質類課程沿用普通高校使用的教材,理論知識較抽象,缺少生活性;第三,專業素質類課程多以理論知識的闡述為主,缺少實際的案例分析和與具體工作崗位相聯系的知識,導致課程內容的學科化現象嚴重。
3.課程內容缺乏地域性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科目中缺乏體現福建特色的內容。全省擁有1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1個世界地質公園、1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1個國家森林公園、9個國家地質公園、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個國家旅游度假區等,與此相關的旅游業發展需要大批人才。但高職院校并不能提供優秀的人才滿足旅游發展的需求。究其原因,高職院校極少選擇與此相關的課程內容。
參考文獻:
[1] 張艷華.關于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1).
作者簡介:龔美玲,福建龍巖人,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