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牟小加
摘 要:考試是檢驗學生一段時間學習成果的一種手段,更反映了一個高校一段時間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因此,考試往往被考生和高校高度重視。考風、考紀不僅僅影響著一次考試的公正與否,更體現了一個高校的整體教學素質。本文分析高校存在的考風、考紀問題,探求加強考風、考紀建設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考風建設;策略;實踐
作弊現象自考試出現以來就一直存在,無論在歷史的哪個階段,考風、考紀建設都是考試過程中嚴抓的重點。高校的考風、考紀建設不僅僅是考試公平的保障,從小的方面來講,它是考生人格正直的保障,從大的反面來說,它是高校建設成果的體現。
1 高校考風、考紀存在的問題
考試對于高校來說,是檢驗一學期學校教學成果的最主要手段,對于學生來說,考試的成績關系著他們是否會“掛科”,對于醫學類專科學校來說決定著實習單位,決定著他們的就業機會;因此,在考試帶來的壓力下,不少學生選擇用作弊這一手段來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嚴肅考風、考紀,規范考試秩序已經成為高校管理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1.1 考試作弊現象越來越被“認同”
在過去,考試作弊是一種人人唾棄的行為,是一件見不得光的事情。但對如今部分高校的學生來說,作弊并不是什么難以啟齒的事情,甚至部分學生將考試作弊作為一件可以炫耀的事,并因此瞧不起那些努力復習進行考試的同學。由于大學考試的監考力度并不如高中時期那樣嚴格,因此有學生就認為在大學考試中舞弊是無可厚非的行為,沒有必要上升到道德高度,小題大做。
1.2 考試作弊現象呈現普遍化趨勢
現階段我國高校考試作弊現象數見不鮮,部分公共課程甚至出現考生普遍作弊,監考教師視而不見的現象。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對大學考試重視程度不高,成績較差的學生平時不努力,考試時通過舞弊行為來達到成績及格的行為,成績優秀的同學通過考試舞弊來獲得保研機會,獲得獎學金。大學生群體對舞弊行為的包容程度要遠高于其他階段的學生群體。
1.3 作弊行為呈現多樣化、現代化趨勢
目前高校考試中存在的作弊手段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夾帶、傳閱紙條、偷看復習資料等等常見的作弊手段,替考,使用現代電子通訊設施進行作弊的行為也越來越多。部分學生“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著作弊方法,如將復習資料縮印帶入考場,縮印的小抄較手寫的小抄更為清晰,涵蓋的內容也更多;有的學生提前到達考場,將公式等記在桌上;還有的高校出現了“懸賞互助群”,每到考試周就會有學生高價尋求替考和收購考試試卷答案。高校學生作弊手段正在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現代化趨勢。
2 高校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
高校考試作弊現象嚴重,不僅僅是因為高校的考試壓力較大,考試難度較高等客觀原因,更存在著高校不重視考風、考紀建設,不注重嚴格健康,高校整體氛圍輕視考試作弊現象等主觀原因。
2.1 高校學生考試作弊的主觀原因分析
高校學生考試作弊的主觀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心理上的松懈。高校學生剛剛經歷過高考,一下子進入了較高中生活輕松很多的大學,升學的壓力不復存在,心理上就懈怠了對學習和考試的重視。一方面,大學生在學習上懈怠,導致考試時準備不充分,情急之下只有選擇作弊,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考試的重要性輕視,認為在大學“60分及格就好”,主觀上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導致考試舞弊現象頻發。
高校學生的道德觀念弱化。與高中時期不同,大學生在考試舞弊時,往往會為自己的舞弊行為尋找理由,如“監考老師不嚴格”、“考試內容太難”、“大家都作弊”等。與高中時代不同,大學時期的考試成績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獎學金發放,更好的升造和就業機會等,部分學生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選擇拋棄了自己的道德觀念,利用考試作弊這一不正當手段為自己謀取利益。
高校學生對舞弊被捉存在僥幸心理。高校對考試舞弊的懲罰力度遠不如高考等國家型考試嚴格,高校雖然對考試作弊行為有明確的處罰規定,但真正遇到考生作弊的情況時往往也只是選擇將這一科給考生不及格,就草草的結束了對考試舞弊行為的懲罰。在高校考試中進行舞弊,風險小,收獲高,不少學生存在僥幸心理,鋌而走險進行舞弊。
大學生受到從眾心理影響考試作弊。由于高校對考試作弊行為的管理力度不夠嚴格,部分學生看到其他同學作弊卻沒有受到懲罰,心理上感覺不平衡,感覺自己“虧了”,還有的同學看到其他同學作弊,自己就進行舞弊,高校學生考試作弊還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
2.2 高校學生考試作弊的客觀原因分析
高校學生考試作弊的客觀原因主要有:
社會大環境對考試作弊行為的包容。現代社會的思想觀念越來越開放,人們的思想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很多傳統的道德觀念受到沖擊,社會大環境對考試作弊行為的道德批判越來越弱。另一方面,科技的迅速發展為考試作弊行為提供了更多的手段,讓考試作弊更加容易,考生因而選擇在考試中舞弊。
高校的考試作弊處罰條例不起作用。高校對于考試作弊行為都有著懲罰規定,但在真正遇到考試作弊行為時,卻很少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懲罰,往往對學生舞弊行為的懲罰力度較輕,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高校考試作弊行為。
3 高校加強考風、考紀建設的措施
3.1 增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
增強學生的誠信觀念是加強高校考風、考紀建設的治本之策。誠信是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基本人格素質之一,高校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僅可以有效控制考試舞弊行為,更能健全大學生人格,為社會培養三觀正確的優秀人才。無論高校如何加強考試監考力度,舞弊行為懲罰力度,其效果都不會比學生自身保障自己誠信考試更有效。
3.2 對考試內容進行改革
高校考試作弊行為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考試成績與學生的自身利益密切相關。高校應該認識到獎學金的方法,保研名額的決定不應當只看學生的成績,更應該關注這名學生的品質和素質。高校要對考試內容進行改革,首先不能讓考試成績成為衡量一個學生水平的唯一標準,其次不能讓考試內容局限于課本,要加大主觀題在試卷中的比例。
3.3 高校要加強監考力度
高校在進行考試時要對監考人員進行培訓,要讓監考教師充分認識到嚴格監考的重要性。監考教師對考試監考的重視程度不高,監考不嚴,責任心低下,都會導致考試的公平性受到破壞,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考試作弊的歪風邪氣。因此,高校應該加強監考力度,斷絕部分學生覺得“監考教師監考不會嚴格,就可以進行考試作弊”的想法。
3.4 高校要加強舞弊行為的懲罰力度
高校在每次大型考試之前,都應該組織學生學習考試作弊懲罰條例,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考試舞弊行為的惡劣性。雖然高校對考試作弊行為都有明確的懲罰規定,并對不同程度的考試作弊行為有著對應的不同懲罰,但在實際考試的過程中,碰到學生有舞弊行為,教師或學院往往會“私了”,給予舞弊的學生單科不及格或取消評優資格等等懲罰,而不是上報學校,嚴格按照學校規章制度進行懲罰。“掛科”、取消評優資格這種懲罰的嚴重程度要遠遠低于記過,不予畢業等懲罰,如果不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對作弊的學生進行懲罰,學生就會認為舞弊行為并不惡劣,進而影響到考風、考紀。
4 總結
考風、考紀建設不僅決定著一次高校考試的成果的真實與否,更體現著一個高校的整體教學素質,體系著這個高校學生的整體人格素質。因此,高校要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加強考試考風、考紀建設,造就一個公平公正的校園氛圍。
參考文獻:
[1] 劉亞利.如何加強吉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風考紀建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30(12):77-78.
[2] 呂路軍.新形勢下高校加強考風建設的實踐研究——以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為例[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5,24(4):50-52.
[3] 王帥.高校考風建設對策研究——以黑龍江大學為例[J].學理論,2014,(20):244-245.
作者簡介:徐偉(1989-)男,漢族,碩士研究生,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牟小加(1986—)男,漢族,碩士研究生,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