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明
摘 要 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對商業銀行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本文在對典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究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背景下,中國銀行的金融產品變化趨勢,并剖析其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基礎,提出相關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中國銀行;金融產品
一、引言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創新也使得其他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第三方支付、P2P、互聯網理財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對我國商業銀行及傳統金融體系產生了巨大的影,商業銀行為應對互聯網金融需要在金融產品開發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
本文選取三類典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即第三方支付、P2P、互聯網理財,對其發展變化趨勢進行詳細分析,以此為基礎,探討在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變化下中國銀行主要產品的變化趨勢,進而分析互聯網金融對中國銀行金融產品的影響,并針對性的為中國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浪潮提出建議。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現狀
(一)基于互聯網的第三方支付
自2010年起,國內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的規模增加迅速,具體數據如下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2010年我國基于互聯網的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規模為10104.8億元,而在短短的5年時間內,這一數字迅速增加為118674.5億元,增加了10倍之多。而從年增長率來看,基于互聯網的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在2010和2011年呈現倍數增長,而在其后的幾年因規模擴大迅速增速有所減緩,但也都維持在50%左右,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P2P
P2P在我國的發展也十分迅猛,2010年我國僅10家P2P企業,而在2013年,這一數字為800,短短三年增長了80倍,而在2015年已超過1000多家。P2P的迅猛增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我國網絡信貸用戶的規模迅速增加,2015年我國網絡信貸用戶的數量達到1.5億人,2013年僅0.7億人左右;二是網絡信貸余額的快速增加,2013~2015年,我國網絡信貸余額增長了近840%。
(三)互聯網理財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居民儲蓄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互聯網理財的需求迅速增加,通過互聯網理財與購買銀行理財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互聯網理財也開始成為人們理財的常規選擇。2013年,阿里推出的余額寶引發巨大的市場回應,其爆發式的市場增長也帶動了互聯網各類金融理財產品的增長,2013年,我國網絡資產的管理規模為4548.5億元,2015年,這一數據為17983.1億元,同年,我國使用網絡理財的用戶也已經達到3.2億人,較2013年的0.5億人增加了近6倍。
三、案例剖析
(一)中國銀行金融產品發展現狀
1.小微企業金融產品
隨著我國中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中小微企業的的數量和經營性貸款余額也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中國銀行對自身金融產品進行了創新和調整,增加了面向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如推出“中銀信貸工廠”金融產品系列,以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從小微企業的信貸余額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銀行銷售小微企業金融產品的狀況,2015年,中國銀行小微企業信貸余額為11457億元,較2011年增長194.83%。
2.移動金融產品
移動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也受到了商業銀行的關注,成為商業銀行新的競爭領域。中國銀行以2009年推出的手機銀行為依托,通過對移動金融業務流程和技術進行改革創新,開始向移動金融業務拓展。截至2015年末,中國銀行電子銀行的交易規模達1585908.08億元,其中通過手機銀行交易金額為51780.79億元,中國銀行的手機銀行客戶也達到7998.85萬戶,而這一數據在2011年僅為1705.41萬戶。中國銀行2011-2015年客戶規模變化如表2所示。
3.個人業務金融產品
中國銀行將個人業務金融產品納入戰略板塊,個人金融產品的種類也十分豐富,涵蓋個人貸款、儲蓄存款、個人中間業務、銀行卡業務、銀行理財等等。2015年,中國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收入達1186.22億元,同比增長5.06%,個人金融業務的收入比重占總收入的28.54%。
(二)互聯網金融對中國銀行金融產品的影響
本文從存款業務、融資業務、和支付中介業務等三個方面分析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影響。首先,存款業務的金融產品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必然會對商業銀行的客戶存款有一定的分流,互聯網理財等的迅猛發展使得居民存放銀行的儲蓄減少,影響銀行與吸收存款相關金融產品的銷售;其次,融資業務金融產品方面,與互聯網金融相比,銀行提供的融資業務金融產品吸引力較弱,商業銀行原有客戶購買銀行融資金融產品的意愿也有所降低,P2P等網絡信貸的迅猛發展也表明企業和居民減少了銀行與融資相關的金融產品的購買;最后,支付中介業務方面,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具備操作便捷、支付手段多樣的特點,更易為消費者接受,從而也對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業務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
四、應對策略
(一)提高產品金融創新水平
商業銀行應順應金融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趨勢,提高金融產品的創新水平,以降低和適應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具體來說,商業銀行應在完善內部創新體制和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充分掌握不同客戶,如企業、個人客戶各自的需求,針對性的推出創新性的金融產品,同時還應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以保證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推陳出新方面的能力。
(二)優化金融產品的銷售環節
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快速便捷,而商業銀行雖然在這方面有所遜色,但也有自己獨特的優點,那就是安全穩定。商業銀行應發揮自己的獨到優勢,將金融產品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同時,注重消費者的購買體驗,對金融產品的銷售環節進行優化,增加客戶購買便利性的同時,降低客戶的購買成本,從而提升客戶的購買意愿。
參考文獻:
[1]李堯,毛蘊詩. 商業銀行產品創新價值網模型的構建與應用——以廣州農村商業銀行為例[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11):27-33.
[2]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課題組,李曉虹.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及其風險防控的研究[J]. 浙江金融,2014(09):4-10.
[3]董國姝,田中俊.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私募金融產品設計[J].上海經濟研究,2016(07):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