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洲
摘 要:互聯網財富管理是指借助于互聯網工具,以客戶為中心,設計出一套全面的財務規劃,通過向客戶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以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幫助客戶達到降低風險、實現財富增值的目的。本文對我國目前的互聯網財富管理的發展環境進行了分析,深度解析我國財富管理客戶群體,將互聯網財富管理機構的不同類型加以區分并剖析其發展思路,對互聯網財富行業的發展現狀作出概括,并對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的未來趨勢發表了預測。
關鍵詞:互聯網,財富管理,互聯網監管
一、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外部環境分析
近年來,我們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業務和數量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根據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宏觀角度分析,導致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迅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在經濟發展方面,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繼續保持穩健的態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也不斷的提高,理財意識不斷增強。我國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產品類型日益豐富,并且不斷推行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建設,為互聯網財富管理提供了優質的經濟發展環境。在社會文化方面,互聯網的普及增強了居民的互聯網思維。同時,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不斷豐富的理財計劃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科技方面,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互聯網財富管理的發展進程,開拓了創新的渠道,使個性化服務成為可能。客戶在接受互聯網財富服務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自主性,有利于互聯網金融機構利用數據分析工具,精準掌握客戶的需求。
然而,我國目前仍無針對財富管理行業的監管政策,導致各種金融事件的發生,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已經引起我國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并將陸續出臺監管政策和重要指示。
二、我國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市場發展潛力
伴隨著宏觀經濟的發展和居民財富積累,中國的高凈值客戶結構正在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根據興業銀行與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2017:十年蝶變十年展望》研究,從2011年到2016年,家庭可投資金融資產在3000萬以上的超高凈值人群翻了一倍,從11萬戶增長到30萬戶,可支配資產從16%上升至24%。超高凈值客戶對專業的財富管理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的復雜程度遠遠高于普通客戶。除此之外,不斷擴大的知識分子及中產階級群體也將成為潛在的客戶群體,并且在財富管理的服務需求上也逐漸呈現互聯網化的特征。在高凈值客戶群體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財富管理目標分化,財富傳承的需求上升;財富管理方式從推崇自主投資到信賴專業機構,從關注投資品收益率到尋求資產配置建議;風險偏好從要求“剛性兌付”到接受“風險收益”。可見,如何抓住變化的財富管理市場需求為現有服務模式指明了發展方向。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廣義的互聯網財富管理機構(平臺)數量高達數千家。但目前我國在互聯網財富管理領域尚未形成非常健全、系統性的監管法規和政策,因此整個行業仍然處于“魚龍混雜”的初級階段。目前市場中的主要的參與者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類主要參與者是傳統金融機構。這類傳統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在“互聯網+”時代面臨著轉型升級、結構優化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各類傳統金融機構一方面通過推出各類現金寶產品,一方面通過參股P2P平臺等方式進軍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第二類主要參與者是互聯網大型電商集團,如螞蟻聚寶、京東金融、蘇寧金融等。這些企業已在互聯網電商方面具有巨大的流量和用戶數優勢,通過布局互聯網財富管理,實現流量的轉化、培育新業務、并打造自身的服務“生態圈”。第三類主要參與者為非金融實業企業所新設立的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如碧有信、萬達財富、前海航交所等。此類機構特點是具有巨大的線下客戶群體及優質客戶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充足的資產端供給和供應鏈融資需求。
三、中國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現狀特點
我國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潛在市場規模巨大。未來經濟發展、財富累積等因素將對中國財富管理整體行業規模持續擴張提供有力的支撐。隨著傳統財富管理機構服務方式的轉變,資源投入逐漸向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傾斜。產品應用場景創新、金融科技、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帶來財富管理服務可獲得性的提升,將加速互聯網財富管理覆蓋的客戶群體擴大規模。作為最新的“風口”行業,預計仍將有更多的實力參與者進入行業,行業短期內也較難形成具有市場統治力的行業“寡頭”。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產品應用場景的不斷挖掘,也將催生較多的藍海市場機遇。然而,財富管理的基礎是做全類型的資產配置,由于監管政策要求及自身金融牌照的限制,機構實際能通過平臺配置的資產類別非常有限。目前大部分互聯網財富平臺無法提供相應的財富管理專業咨詢服務或相關輔助措施。
四、未來發展的展望
我國將不斷完善行業監管機制。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現存的監管模式無法適應行業快速發展的態勢。未來相關監管部門需要針對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制訂更為健全的監管體系。各競爭機構和潛在進入者將積極通過入股、收購等方式獲取相關金融業務經營牌照。目前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中絕大多數機構不能提供全資產類別的產品銷售,較難滿足客戶分散投資、資產配置多元化的需求。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衍生的“O2O”協同發展模式或將成為行業未來最主要的發展模式。金融科技技術或將成為各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量化風險模型、區塊鏈、網絡安全等為核心金融科技技術將為互聯網財富管理平臺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低的運營成本。
五、結語
可以預見,我國的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未來的發展是明朗的,同時也面臨著歷史機遇和巨大的挑戰。借助互聯網金融的規模優勢、龐大的客戶資源基礎及過去的經驗成果、不斷完善的財富管理理念和快速培育的市場需求,以及金融科技的運用都將是我們實現互聯網金融的跨越式發展。下一步將繼續完善行業監管體系、投資者保護不足及行業統計機制不健全等難題,從而不斷為行業的發展打造堅實的基礎。利用市場化的競爭機制和監管機制,實現行業的“優勝劣汰”和資源整合,有效促進互聯網財富管理行業在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娟娟.大資管時代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的差異化拓展——基于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的辨析[J].南方金融,2017(01):92-97.
[2] 蔡愷.利率市場化加速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發展[N].證券時報,2014-07-28(T05).
[3] 劉益民.利得財富資產管理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