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燁
摘 要: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陸續完成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進程,生態文明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建設生態文明并且把生態文明提升到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等的高度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本文以建設生態文明為背景,結合目前國內基本情況,對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保產業;發展形勢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的環境形式不是很理想。我國在經濟得到飛速發展的同時,付出了較多的資源成本、環境成本和生態成本。在這種背景下,建設生態文明迫在眉睫。為了達到建設生態文明這一目的,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生態文明是環保產業的發展契機
生態文明是人們一方面利用自然,另一方面保護自然,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的總和,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總結和發展。生態文明是在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環保問題頻發的情況下被緊急提出的。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我國經濟情況取得了飛速發展。然而,在經濟發展的途中也伴隨著很多問題,例如環境污染,生產力低下等等。針對環境問題,國家高度重視并且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國家逐步實現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并重,逐漸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概念,在分析我國經濟發展特點和吸收國內外現代化進程中的經驗教訓之后,逐漸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這也為我國環保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會。
二、環保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持
生態文明需要人們樹立經濟、社會與生態和諧發展的發展觀念。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生存的場所、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凈化,這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如果失去這些條件,經濟發展將是無稽之談。人類的經濟發展,實質上只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能量流動與信息傳遞的過程。如上文所述,如果人類過度消耗自然資源,并且污染環境,就會導致生態系統結構毀壞,功能下降,甚至導致生態系統崩潰,這時,經濟建設將無從談起。由此可知,建設生態文明就是在生態規律指引下,建立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生產消費模式,讓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要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的人與自然相處的模式,需要國家加大生態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我們所處的環境。
三、生態文明建設下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形勢分析
3.1環境問題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背景
經濟增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矛盾主要來源于對經濟和環境的過度消耗。在我國的國情下,工業化,現代化是現階段提高生產力的唯一道路。那么怎么走好我國的現代化道路呢?這就需要國家吸收發達國家工業化的經驗教訓,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實現經濟的發展,又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在現代化的道路中,強調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的重要性,處理好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根據調查,我國的大部分污染來自工業,因此,要解決國家的環境問題,應從減少工業污染開始。然而,為了經濟的發展,工業的發展不能停下腳步,這兩者是依存關系。因此,為了環境保護,就需要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產業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來實現節能減排和減少已存在的污染等目的。環保產業看似是國家政策引導的結果,實則是社會發展進步帶來的一個必然的趨勢。環保產業在各種環境問題的背景下,必然會在社會中大放異彩。
3.2城市化為環保產業發展開闊空間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走出了家鄉來到城市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種現象帶來的問題就是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為了滿足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以及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城市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城市化需要強調經濟增長、人文、資源和環境等指標,實現人口轉化和經濟結構的轉化。隨著迅速增加的城市人口和日益擴大的工業規模,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環境需要和資源的矛盾逐漸激化,社會中出現了各種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如何處理這一系列難題,這就需要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產業是為處理環境問題而生的,相對而言,環保產業的專業性是其他單位無法比擬的。因此,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缺一不可的。從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生態環境的保護更需要被關注。在人們環保意識增強的趨勢下,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必定的。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都依賴于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產業越發達,環境問題就越容易解決,所以說,城市化為環保產業發展開闊出了很大的空間。
3.3新型社會建設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此處的新型社會是指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了建設新型社會,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實際出發,根據要求推進企業改革,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發揚創新精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社會發展與資源相協調。建設新型社會不是為了減緩經濟發展速度,也不是用經濟發展速度的降低換來生態環境的保護,而是探索出一條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設新型社會時不應該忽視經濟發展而片面強調保護環境,否則人民就失去了生活水平發展的物質基礎。因此,建設新型社會實質上是要在保證環境友好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的發展。不難發現,上述的很多因素都需要環保產業的大力支持,所以,新型社會的建設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四、結語
我國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資源短缺,生態破環,環境污染等問題。工業化,城市化以及新型社會建設都要求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而目前的環境污染情況給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機會,也為它創造了市場需求和社會背景。在生態文明的背景下,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環保產業將會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將為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 岳文飛. 生態文明背景下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 吳文清.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4.
[3] 張曉華. 環保產業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分析[D].山東大學,2012.
[4] 李鵬梅. 我國工業生態化路徑研究[D].南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