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儉
摘 要:我國的教育考試模式決定了高中教育重視基礎教育,忽視人文教育,這是中學生缺乏人文精神的原因。高中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主要探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物理教學;人文精神;教育
1、物理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內涵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知識和技能目標要求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基本知識,了解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理解物理的基本思想和思想過程。致力于物理學的發展,關注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和發展。物理學和物理學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物理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物理相關領域的應用,以及使用相關的物理知識和技能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和問題的能力。(1)物理教學要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容十分豐富。通過辯證唯物主義在物理教學中的滲透,運用馬克思的立場和觀點來組織教學,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2)物理教學應體現審美素質。物質世界的美一直是統一的。物理學家常常通過物理學的美來了解真理,并從中獲得物理學的規律,從而促進物理學的發展。物理學中有許多美學的地方,如概念的簡單美、運動的美和靜態的對稱性、狀態變化的自然美、分支之間的和諧美和科學的自然美。(3)物理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認識科學,培養學生個人價值觀。通過科學教育,讓學生初步認識科學及相關技術對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形成可持續性發展,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是新課改所追求的。同時教育學生關心國內外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這也是個人價值觀的體現之一。
2、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培養
2.1 高中物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出現的問題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之一:“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其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包含了豐富的人文內涵,情感含有很強烈的人文方向,情感指明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熱情,也指明了學生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態度不僅是指學生的態度和責任,而且是指樂觀的人生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強調學生的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也就是說,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2.2 高中物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策略
(1)開展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的研究性課程。教學過程是一個溝通、合作、探索、發現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師生在社會廣闊的領域中相互作用和互動的過程,也是探索未知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強調學習活動與社會活動的結合,將學術目的與個人目的和群體宗旨相協調,強調學習過程。這種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突出了合作與探究的過程,教學效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確定:第一,這種交往、合作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智力發展,更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學會溝通與合作,培養民主素養和團隊精神;第二,通過“親歷實踐、親身實踐體驗、深度探究”的原則,不斷探索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親身實踐,激發學習興趣,激發自己的原有知識.促進學生學會使用多種有效手段來收集和處理信息,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經驗和見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特性,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有效整合。當然,開發這種活動的課程資源也有一些方法和策略。要以主體或社會熱點問題為載體,結合學生的利益,把學科與學科結合起來,把熱點問題與社會相結合,開展社區調查,了解社區的情況。它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水土環境、氣候、植被等自然環境,如文化遺產、社區經濟生活、社區文化生活等。充分利用課外資源,包括高校、科研機構、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圖書館、媒體、青年活動中心等;注重生活,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從瑣事到國家大事,從現實世界到過去和未來,都是實踐探索活動的課程資源。重視與現代科學發展的聯系,通過介紹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些最新成果,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積極參與研究,探索實踐的新領域和新思路。(2)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從而正確認識物理和人文環境、物理和愛國主義。教師可以將物理史、物理學和科學技術、物理學融入到環境的優劣中,這些材料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素材。例如,在核裂變部分,通過講述核裂變產生的巨大能量,不僅可以告訴我們通過核裂變建造核電站,造福人類,而且還可以通過原子彈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與物理和技術相關的新技術。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能造福人類,給人類帶來災難,讓學生知道物理科學技術是否造福人類,也取決于掌握科學技術的人,取決于人的道德和價值思想。(3)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學的概念、規律和公式是以客觀實驗為基礎的。作為物理教師,物理教師應突出實驗的物理特性。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物理實驗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師生合作。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可以使學生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念。通過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當實驗結果與預期不一致時,會導致學生敢于挑戰自己。讓學生在身心體驗中獲得團結與合作,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情感的滿足。此外,班級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對學生教育風格的全面發展和教育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級精神,使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有助于理解和處理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
結束語
總之,要充分認識到高中物理教學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通過多方位努力保障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學中的滲透,以真正提高物理教學水平,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燁,張理.人文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黑龍江科學,2017,8(15):110-111.
[2] 劉權. 高一物理滲透人文精神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蘇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