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內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為我國未來時期發展夯實了地基。然而,隨著改革開放工作的不斷深入,當前社會上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較多改變。高校學生作為我國未來階段發展的中堅力量,由于年齡較小、閱歷較為簡單,非常容易受到不同思想的熏陶,被社會上不同的思潮所影響。若想實現高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必須理清高校學生的思想地基,重視校園思政教育工作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通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確保未來社會能夠更加高效、平穩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大專院校思政教育發展現狀,對思政教育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思路,希望能夠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助力。
關鍵詞:大專院校;思政教育;發展方向
一、大專院校思政教育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傳統思政教育不能滿足當下需要
總的來說,當前國內大部分大專院校思政教育仍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教學效率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價值觀念。大專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思政教育應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與操作性,然而目前多數大專院校在思政教學上仍采用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無法有效的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現狀進行有效結合,造成了學無法致用的尷尬情況,嚴重阻礙了高校教學總質量的進一步發展。
(二)多元化價值觀影響較大
大專院校多數學生剛剛邁入成年階段,此年齡段的人群更加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且對各類思潮不能做出正確的辨析。隨著改革開放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體制與社會發展正處于快速變化階段,各類新思想新理念層出不窮,而部分不健康的價值觀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對學生的蠱惑性較強,非常容易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從客觀上講對學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了阻礙。大專院校的課程設計通常更加強調實用性,從而更為不健康價值觀提供了生存土壤,嚴重阻礙了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三)教育體制改革速度不斷加快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度亦不斷提高,國家為了解決人才緊張的困境,近年來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規模,招生數量逐年上漲。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每年新增高校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相應的高校內部管理體系卻沒有隨之得以有效調整與完善,從而嚴重影響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教育體制改革以人才規模加大為主要目的,然而由于多數大專院校仍采用傳統的教育方法,使得培養出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崗位需求,變相的增大了社會負擔,造成了嚴重的教育資源浪費與人力浪費。
二、當代思政教育的發展方向與方法
(一)尋找新時代下思政教育創新教學方法
由于傳統思政教學模式與內容的落后,使得思政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因此大專院校的教師團隊應當積極尋求思政教育的創新教學方法。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應充分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當摒棄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轉變教學思路,明確教師在課堂中的定位,加強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案例分析、模擬訓練、課堂辯論的新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發的確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教師應當注重課堂與社會的結合,通過將社會中的新聞熱點融入進教學過程中,提高與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互動次數,協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模擬演練,從而確保學生能將思政教育的學習成果應用進生活與工作當中。
(二)建立思政教育網絡平臺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突破,當前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幫助。雖然當前大部分大專院校建立有學校官網、微博微信等平臺,然而多數網絡信息建設只是形式主義,無論是網絡平臺建設管理水平還是后期的維護運營都存在大量不足。大專院校若想使本校思政教育工作實現高效發展,首先應當營造出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校園風氣,而校園風氣的營造在當代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幫助。當今的學生往往最少擁有一臺信息終端(手機、電腦),且往往將大量時間、精力投注其中,因此院校應通過建設本校網絡平臺,設計、編輯優秀的思政教育內容,并定期在校園平臺上發布,從而用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方式獲取思政教育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政引導,使大專院校思政教育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三)完善思政教育體系
除了改變教學方法、進行思政教育網絡建設,大專院校還應對現有的思政工作進行樹立,對院校思政教育總體系進行不斷的調整、完善。大專院校作為高等教育機構,本身教學內容就具備更強的科學性與學科間相互關聯性。應當注意在大專院校思政教學中,單獨學科的教學通常較為理論化,相關知識很難得到有效的實踐與評測,只有和其他學科進行聯系才能切實提高學科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的建設學習框架,從而更好的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及日后的工作中。思政教育體系的完善絕非短時間可以完成,開始階段可以針對思政教育中的問題進行匯總解決,之后應該變教學管理模式,通過巧妙的設計將不同的學科內容進行結合,并最終加強不同學科知識的聯系性,從而完善院校教育體系總建設,確保思政教育總體質量得以提高。
三、結語
思政教育基石大專院校課程體系的基礎,同時也是大專院校教育的核心,只有做好思政教學,培養出的學生才能更加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要,才能確保學生本身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與與過硬的專業意識。隨著時代變遷只有不斷對思政教育教學方式進行調增、改良,才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并最終幫助大專院校取得更加良好的發展。
四、參考文獻
[1] 張福洲,單春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136-140.
[2] 張靜.淺析大專院校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及改進策略[J].才智,2015(12):31.
[3] 李晶晶.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載體和新途徑研究[J].科技資訊,2015(23):186-187.
作者簡介:劉之慧(1988—),女,漢族,籍貫:河南南陽,學歷:本科,職務:教師, 單位:新疆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