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甜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外貿行業也在不斷實現發展。特別是十九大以后,國內的制造業質量不斷提升,我國出口比重不斷提升。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由于我國的制造加工成本提升,價格優勢也相對來說不再明顯。本文通過對我國外貿行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影響我國外貿需求的影響因素,擬提出建設性建議,促進我國外貿行業不斷發展。
關鍵詞:外貿行業;發展;現狀
1.我國外貿行業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外貿行業,也實現了比較迅速的增長,這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較重要的作用,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貿規模不斷擴大,據國家統計局反映,自1978年,我國外貿總額翻了一倍。但是,我國外貿水平發展的仍然不穩定,不平衡,并且極易受到影響。比如說,在2009年,我國外貿數額降到谷底。對外貿易差額不斷下降,并且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有所改變。
2.我國外貿存在的問題
我國由于政策的優勢帶動了外貿競爭力的提升,但是我國地區的外貿競爭力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本章對我國地區的外貿競爭力進行分析,探究存在的問題。
2.1 進口貿易發展滯后
近十幾年來,我國對外貿易雖得到巨大發展,但是我國外貿的發展卻并不協調,通過對近幾年的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的數據進行總結,我們發現進口貿易比出口貿易的額度低很多。2007年我國的順差額為254.2997億美元,進出口結構嚴重失衡;2008年我國貿易順差規模則進一步擴大到291.6274億美元。雖然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等的影響,2009年貿易順差下降為269.8868億美元。2010到2017年的貿易順差則進一步擴大。雖然一定的貿易順差有利于貿易的發展,但是我國地區的貿易順差不斷的增長,長此以往,不利于我國外貿產業的健康發展。
2.2 過于倚靠政策優勢
很多臺商來我國投資都是看中政策的優勢。換而言之,如果停止政策對我國外貿的扶持,我國的對外貿易會面臨很大的波動。現在的海峽形式變化大,我國外貿過于倚靠政策優勢,不利于其健康的發展。
3.如何提升我國的外貿發展水平
我國的進口貿易占比低,這種占比的不合理應該得到重視。并且,企業結構也應該從制造業向創造業轉變,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變。出口產品缺乏競爭力是我國省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出口產品能力低對外風險的承受能力低。因此,加快我國省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出口產品競爭能力是促進我國省對外貿易對外快速發展重要措施。第一,要積極推動出口貿易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立足以質取勝,優化出口產品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勞動密集型產品提高質量、改進工藝、增加附加值,切實提高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第二,加強企業自身的科研研發發展建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吸引外資前來投資。第三,作為出口貿易的主體,企業要積極加大投資力度,進行科技創新,發展自主品牌;要依據市場的變化,自主選擇開放項目,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要自建研發中心,優化科技資源配置。
3.2 創新外貿發展方式
外貿發展不能僅僅以承包的方式進行,應該努力實現外貿發展的轉型。由承包變為合作,由制造變為創造。這就要求我國外貿的相關人員不斷的學習相關的知識,不斷的完善自身的素質,創新發展外貿。
3.3 鼓勵實現多元化發展,直面國內外區域競爭
隨著外貿行業的不斷城市,我國的外貿競爭也逐漸激烈。我國應該鼓勵實現多元化發展,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不斷探究新的外貿發展模式。同時,對我國的外貿競爭應該直接面對,創新發展。
3.4 完善外資利用方式同時注重核心技術
我國對外資的運用的比較成熟,但是僅僅利用資金進行外貿的發展并不能持續不斷的為我國的外貿發展注入動力。我國外資注入和國家的政策優惠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但是后期政策優惠的力度下降,可想而知,外資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我國在發展外貿的過程中,完善外資利用方式的同時應該學習他們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不僅僅指的是技術層面,同時也包括外資的先進的管理手段和人才資源。在新時代,決定發展的越來越不是資本,而是管理和技術。所以我國應該完善外資利用方式的同時注重核心技術的學習。
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及中職學校應該加強由行業組織、企事業單位參加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建設,緊跟行業發展動態,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要針對企業對外貿人才在基本素質、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及時調整專業方向,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在課程體系建構的過程中,根據本專業領域職業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務,明確核心課程,分析其應具備的主要技術能力。在此基礎上,重構理論教學體系,夯實實踐教學體系,職業素質教育融于其中,進而構建出新的課程體系。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除了應具有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要求之外,還需要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接受職業培養和鍛煉,使其具有企業所注重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社科知識、組織管理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協調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審美感知能力、服務質量意識、規范的言行舉止等。在世界經濟進一步融合的大環境下,企業面臨的激烈日益競爭,用人單位對員工選擇也更注重即時性與實用性。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準職工”和“零適應期”的畢業生是用人單位的理想選擇。所以加強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外貿行業也在不斷實現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外貿水平不高,因此,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我國外貿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擬提出建設性建議,促進我國外貿行業實現發展。